九曲蒋家村位于山东省招远市阜山镇,这座曾经亩产不足百斤的穷村,“以金兴村”,有着“中国*金第一村”的美称;与阜山镇为邻的玲珑镇,是“中国*金第一镇”。阜山镇与玲珑镇所属的招远市,更是因金而兴,素有“金城天府”“中国金都”的美誉。
这一村、一镇、一市的崛起与发展都与*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其背后“金”的故事,则要追溯到65年前。
年,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以下简称“六队”)在招远诞生,此后65年间,这支队伍转战齐鲁大地,足迹遍布胶东半岛17个县市;翻山越海,一把找金锤寻至世界多个角落。他们累计探获*金余吨,占全国*金探获量近五分之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勘查“新家底”,夯实资源安全“硬底座”。
“金”声掷地,是一把地质锤与崇山峻岭碰撞传来的回响,也是六队人不畏险阻“为国找金”的心声。近日,新*河记者深入六队驻地采访,回顾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探险之旅、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寻金岁月。
为国找金,65年累计探明余吨
回忆起65年前的场景,满头白发的刘振明记忆犹新。
“当时的招远还是穷山区,生活条件和找矿勘测条件都很艰苦。住着露天的茅草屋、睡在门板床,找矿一靠问,向群众问线索;二靠肉眼看,看哪里的表面岩石折射出不一样的颜色。”今年86岁的刘振明是六队建队时招入的首批大学生之一,学的水文工程,毕业后分配进入六队。
新中国成立之初,*金产量低、储备贫瘠的瓶颈制约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年春天,为新中国寻找“金钥匙”的职业找金人受命组建第六地质大队,首次踏入招远地界开展工作。
刘振明回忆,那时找矿的装备只有地质锤、罗盘、放大镜,队员们头上戴的是草帽,需要进硐探矿的戴着柳条编的安全帽。几十吨的钻探设备全靠人力连拉带扛,抬到山上,“一台柴油机需要50个人扛,80个人用绳子往上拉,稍不注意就可能机毁人亡”。
为何进入六队,面对危险怕不怕?刘振明的话或许代表了六队人的心声,“国家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年,刘振明见证了六队史上著名的“九曲会战”。多人在一个小山村里,把牛棚、磨房当宿舍,通过人拉、肩扛的方式,将一个个笨重的钻机安装到海拔多米的高山上。一年后,“九曲会战”告捷,六队为新中国探获了一座储量18吨的大金矿,也提交了山东省第一份金矿勘探报告。
乘势而上,再攀新高。年,六队发现全国第一个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三山岛金矿,探获一处60吨特大型金矿;年,在莱州寺庄矿区深部探获一处52吨特大型金矿;年,在莱州纱岭矿探获一处吨特大型金矿……
一代代六队人始终牢记地质报国初心,坚持奋战在寻金探宝一线,共完成钻探进尺万米,相当于多座珠峰的高度;累计发现*金余吨,可以为全国6.88亿女性人手打造一枚4克重的金戒指。
峥嵘岁月,在坚守中厚积薄发
65年间,六队探获金矿已有上百处。其中,年的莱州“寺庄会战”被认为是六队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役。
一来,彼时米以浅的*金资源近乎开采殆尽,全国正面临浅部*金资源危机,深部金矿勘查成为解决矿产资源瓶颈的关键;二来,“寺庄会战”是六队在最困难的时期,以坚守和拼搏换来的一场翻身仗。
很难想象这样一支战功赫赫的“英雄地质队”也曾险些湮没于时代的洪流中。但是,既为英雄,必然要承其重。
年,国家明确了以发展市场经济为主的经济改革方向,肯定了地质勘查地方队伍在市场中采取多种业务经营的模式,各地地勘队伍普遍兴办和发展第三产业。
六队在野外工作的六个分队全部回拢,成立公司。但由于缺少经验,经营陷入困难。“年国务院授勋,我们还陶醉在荣耀光环里,没想到市场经济的浪潮就席卷而来。”六队*委副书记战洪雷说,六队的大批项目停工,大量设备变卖、大部分工人停薪留职,多数职工只能靠着在外打零工、加工首饰维持生计。“许多高级工程师有卖菜的、卖水果的、串糖葫芦的。有一次,我从长途车站打车到招远队部,司机说六队不是‘*’了吗?”
光芒黯淡,刺痛着这群地质人的心,但六队人依然坚守。六队*委委员、副大队长周明岭回忆,“当时,好多地勘队伍的技术人员都转行了,但是第六地质大队保留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大部分都坚守着。”
直到年,六队第十二任队长王其鸿上任。“我是年5月26日下午3点到的六队。”尽管是近20年前的事情,王其鸿却记得很清楚,当时六队队员1多人,内债外债加起来3万元。他形容六队当时的状态,“院子里排着两排队伍,一排等着上厕所,一排等着打井水。”
一支野外勘探队,一支“英雄地质队”,待在家里怎么行?王其鸿上任后先把机关人员由个精简到64个,其余全部充实到野外一线。年,改革到位后,他决定发挥“英雄地质队”找金优势,在主业上寻求突破,队员们自掏腰包购买设备,探索深部找矿规律,组织了莱州“寺庄会战”。
年,“背水一战”换来一场大胜。六队探获莱州寺庄特大型金矿,探明金51.83吨,率先实现全国“攻深找盲”战略突破。顺着这条矿脉,六队又陆续探获了焦家金矿、朱郭李家金矿、纱岭金矿、前陈金矿四个深部矿床,累计探获*金余吨。
“在六队探明的余吨*金中,年之前,将近吨,之后则是余吨。”六队*委书记、大队长丁正江表示,正是在一代代六队地质工作者的拼搏下,才有了今天的六队,每个人都是英雄,无数的英雄构建起“英雄地质队”。
*金尖兵,英雄地质队英雄多
六队找到了宝贵的*金资源,也练就了金子般熠熠闪光的精神。拼搏、奉献、探索、创新……一代代地质人以“舍我其谁”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克服险阻寻找美丽的岩石薄片与光交织的刹那。
地质工作者常年要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勘查矿产,“不走人路”“不干人事”,稍不留神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干地质工作,就像探险一样,常年行走在沟壑阡陌中,穿梭在荒山野岭间。”战洪雷说,自六队建队以来,因公牺牲的队员就有53人。
年7月,年轻的测量员汤光河在牟平金牛山矿区井下测量,因过度劳累,在顺着软梯向上爬的时候掉入深井,再也没有上来;年12月,号钻机班长董奎胜深夜踏着积雪去钻机接班时,掉进了大雪覆盖的井中不幸身亡,“被找到时,井口下方布满了一道道抓痕”……
年,莱州“寺庄会战”的重大突破,丰富了“焦家式金矿”成矿模式和找矿理论,解决了深部找矿问题。六队一系列的成绩和创新,不仅受到了全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