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是*易的第二故乡。自乾隆四十三年()至嘉庆七年(),他在此为官生活了二十余年,直至去世。其间他以济宁为出发地,调查山东诸多文物石刻,发掘武氏祠、寻访汉魏碑刻、北朝佛教摩崖刻经等等,通过各种方式拓取、收集大量碑刻、摩崖拓片,并进行研究题跋。他在调查中注重文字记录和图像绘制,每次发现摩崖碑刻,必详细记录、拓片和绘制图像,提取完整资料以供研究。这种科学的调查和提取资料的方法,与今日考古调查方法相仿,称其为石刻考古先驱,实不为过。*易在山东等地调查绘制的《岱麓访碑图》及《岱岩访古日记》等图像文字,对研究山东汉魏碑刻,特别是北朝佛教摩崖刻经,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山东地区摩崖刻石众多,其年代主要以北朝时期为主。以地域和内容分为两种:其一,以莱州云峰诸山(有云峰山、大基山、天柱山、玲珑山)为主的北魏郑道昭上、下碑及附属刻石;其二,以泰峄诸山(有泰山、徂徕山、水牛山、峄山、铁山、岗山、尖山、葛山等)佛教摩崖刻经。两者都是刻于花岗岩摩崖或石壁之上,但内容完全不同。乾隆五十七年()*易对云峰诸山北魏刻石踏访,嘉庆二年()对泰峄诸山佛教摩崖刻石踏访。两次访古调查*易均有记录和图绘、拓片资料,见于*易《云峰拓碑图》《小蓬莱阁金石目》《岱麓访碑图》等图文资料。
*易对山东北朝时期的佛教摩崖刻经踏访与拓片采集,从乾隆末年开始,他提供给阮元的拓片和有关记录,是编写《山左金石志》刻经条目的资料来源。嘉庆二年(),是*易进行的最后一次考察活动,目标是对泰山经石峪、邹城四山刻经及徂徕山映佛岩等佛教刻经的调查,每次调查所得,均绘有草图和日记,可以说是对山东佛教刻经一次全面的记录和整理。虽然在*易踏访邹城刻经之后,清道光年间《邹县志稿》也有相关刻经的记述,但是*易的调查显然更为全面和深刻。
自阮元《山左金石志》刊出以后,影响较大,诸多金石文献相继出现对北朝刻经的著录,主要有段松苓《山左碑目》、孙星衍《寰宇访碑录》、王昶《金石萃编》、李佐贤《石泉书屋·金石题跋》、孙葆田《山东通志》、马星翼《邹县志稿》、叶昌炽《语石》,等等。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对刻经书法的理论论述也产生较大影响。直到20世纪末,邹城北朝刻经的研究才有了新的突破。年,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对摩崖刻经进行考古普查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并相继于年、年、年召开北朝刻经学术研讨会,编辑出版了三部学术论文集,揭开了对北朝刻经全面研究的序幕,取得了许多学术成果,引起国内外佛教文化、书法艺术各界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