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泰顺“祠堂酒”“元宵福”,乡村和谐的“催化剂”
陈能雄/文
泰顺元宵节百家宴,首先让人自然而然想到丰富多样的美食民俗。其实,百家宴的雏形——明清时期泰顺的祠堂酒、元宵福已具有丰厚的人文意蕴。正月初一的祭祖仪式散发着浓浓的儒家文化,祭祖后的祠堂酒,读书人坐在重要席位,念诵族规家训,显示着崇尚读书的思想与儒家教化力量。元宵福中,乡民齐心协力迎春纳福,同饮共乐,又洋溢着和谐之风。
温州知府倡导下的泰顺族范
每逢元宵佳节,泰顺三魁、雅阳等地举行隆重喜庆的百家宴,偌大的镇区就如一个露天会客厅,大街小巷千席排列,万人同饮。百家宴历史悠久,源于泰顺民间的祠堂酒、元宵福习俗,此俗以三魁镇张宅村较有代表性。
宋代时期,张廷厚由大安迁居龟岩(今三魁镇张宅村),族人繁衍生息,耕读继世。到明代正德、嘉靖年间,龟岩人才辈出,文风大兴,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族规家训,他们四时祭享,把族规的道德教化融入到正月初一祭祖后的祠堂酒中。
龟岩礼制与民俗文化的蓬勃发展,与当时温州文化熏染及当地乡贤倡导不无关系。明成化甲午年(),著名书画家文徵明的父亲文林任永嘉知县,向士民推行乡约,“冀贤者由于道以为民望”,一大批乡贤贡献才智,投身于乡村建设、风习教化、乡村公共事务管理中,为民众所推崇。
二十多年后的弘治戊午年(),文林起复为温州知府,他见永嘉士民仍旧循循不舍地遵守着昔日定下的乡约,社会生活井然有序。于是,他把乡约这一优良模式向各属县推广。他考虑到一些大姓聚族而居,不下千人,正如先儒所言“宗子法立,天下易治”,只有规范乡村宗族秩序,乡民知礼守法,才能抑恶扬善,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他亲自制定《族范》,要求敦亲睦族。在此背景下,泰顺各大姓兴起建宗祠、定族规的风气,如筱村徐岙底吴氏就受到文林的诗文熏陶,他们在族谱中抄录文林的《睦族歌》:
……
族人本是同根树,枝叶虽繁根一处。
根培树长枝叶繁,纵遇狂风吹不坠。
人家族繁若能和,子孙和兮礼仪固。
兄仁弟义有切磋,强族不敢相欺侮。
……
若把宗族比作参天大树,族裔便是大树长出的千枝万叶,他们同根同源,而和睦是家族长盛不衰的根本。
在文林任温州知府的前一年,弘治丁巳年(),龟岩人张充考取岁贡生,入读南京国子监。几年后,他回乡守孝,带领族人鸠工庀材在庵底创建张氏宗祠,宗祠于正德丙寅年()竣工。
张充后来出任湖广沔阳州判,嘉靖癸未年(),他九年秩满,辞官归乡。他在归隐诗中写道“功名留与吾儿辈”,自此全心教读子侄,他仿照古圣贤制定族规18条,开示族中子弟,以期族裔世世遵守。
后来,张充的儿子、鳌山卫武学教授张庆旸辞官归乡,以重挽家族气运为己任,修建宗祠桥梁,纂修家谱,“睦一族之人心,山林川泽有禁,俾禽鸟为之咸若。”他继续完善族规家训,如明文禁止砍伐龟岩风水林、捕捞燕水鱼鳖,不仅使族风复振,也美化了村落环境,惠及山鸟溪鱼。后又经各位张氏先贤的修订,原来张充的18条族规订正为13条。
张充被时人誉为“泰顺三杰”之一,他与内阁首辅张璁、礼部左侍郎王瓒等名流是知交好友,龟岩岁贡生张天祐有诗赞他:“伟哉魁山公,挺立中流峙……汲引诸俊英,为族作嚆矢。”张充无论是求学南京国子监、游宦沔阳期间,还是归隐乡里之时,都不忘培养子侄,带出张珠、刘耿、张庆旸、张嚣等一大批科举仕宦人物。他号“魁山”,在族人心中他如魁峰一样高大,族中子弟都虚心听从他的训诫。当年张充把族规写入族谱,并要求族中读书人在每年元旦(旧指正月初一)祭祖结束后的宴会中宣读训诫之辞。
带有儒家文化的祭祖仪式
明清时期三魁龟岩张氏元旦祭祖仪式系统完整,让人联想起小说《红楼梦》中贾府祭祖的场景。小说通过薛宝琴的见闻描述贾氏宗祠的建筑构造、匾额对联及整个祭祀过程。清代龟岩张氏宗祠有“绳远堂”“光裕堂”“光远堂”,堂匾有“天下儒宗”,从堂号匾额可知张氏敬慕儒家先贤,其祭祀仪式与族规家训也隐含着儒家思想。
族中设有专门的祭田,作为祭祀经费。每年元旦春祭他们要做很多前期准备工作,如上年腊月初预办红粬酒,腊月二十八日前后,他们打扫宗祠堂宇,清洁桌椅,准备祭祀器皿。每房各派四人预备祭祀所需的酒食,二人掌膳食之事。
正月初一那天,雄鸡初鸣,一声洪亮的铳声响遍全村,龟岩张氏族人如闻号令,赶忙起床洗漱,整肃衣冠。不久后,第二声铳响起,参加祭祀的代表齐集宗祠。只见正厅中摆设三席:最里面靠近灵位的祭桌摆着三礼:鸡、鱼、猪头,另有各类果品;中间祭桌摆放菜肴、羹饭各二十碗、酒杯二十个,并放有相应的筷子、调羹;正厅最外面的一席为茶筵,摆上茶杯、糕点等。祭桌之间留有空道,便于行走与祭拜。另准备胙肉一盆,每家都要准备三帖纸钱,写上某房某名,统一交给房主打成一捆,放置席上。
祭祀活动由司仪主持,他引唱指导整套祭礼,俗称“喊祭”。另外的祭祀代表有主祭孙、分献孙、陪祭众孙,主祭一般由族长等德高望重之人担任,分献孙参与上香、进馔等礼仪。
待到第三声铳响,司仪、主祭孙、分献孙、陪祭孙各就各位,虔诚敬立,场面庄严肃穆。在司仪的引唱下,先是瘗毛血,因为正月初一忌杀生,执事手持公鸡,在红鸡冠上刺一针,滴几点鲜血入碗。接着,祭祀代表对着祖先灵位鞠躬,司仪喊道:“跪……拜……叩首……”,众人随口令跪拜叩首。
接着,众人平身复位,在司仪指引下盥洗(洗手),诣香案前,分献孙上香跪拜,手持酒杯行礼,以酒浇地。祭祀代表俯伏敬拜,再平身复位。接着,分献孙分班跪在茶筵前,执事端起席上一碗祭品递给跪在首位的人,首位者接过祭品,高举过头三次,进馔行初献礼,再把祭品传给下一人,席上的每碗祭品都要逐一敬献。之后,分献孙诣神位前跪拜,行祭酒礼,以酒浇地。
司仪领着分献孙、陪祭众孙从左到右到各席鞠躬行礼,意为向祖先劝菜。之后,主祭孙以下皆跪拜,主祭面朝东而立,朗读祭文。祭文上写明祭祀时间、主祭人等名字。如有篇道光九年的祭文开头写着:“维大清道光九年岁次己丑春王正月朔日丙申良旦,龟岩主祭嗣孙某生……”祭文后面写着龟岩张氏始祖、分派先祖、各房始祖考妣。
族人对有功爵的先祖也是敬重有加,司仪接下来朗读一大串职衔名号:“呜呼,岁序流易,淹及元旦。谨以牲醴式陈明鉴以有功先祖……湖广沔阳州判魁山公、山东莱州府鳌山卫武学教授霞川公、江西抚州府临川县教谕一山公……候选学博心蓼公……云南布*司经历东崖公、福建将乐县主薄巨渊公、广东高州府吴川县知县日东公、处州龙泉县教谕一柏公……湖州长兴县训导鹿鸣公……尚饗。”
魁山公就是开启龟岩张氏文风的张充;霞川公是张庆旸,他在隆庆丁卯年()倡率族众改建宗祠于秧地;同族的临川教谕一山公——张嚣也出力不少,他义助祠堂后园一片。
到清初,泰顺战乱频仍,龟岩张氏宗祠破旧不堪。康熙丙寅年(),张天祐等人带头重建宗祠,张天祐即候选学博心蓼公。此外,东崖公即张伯纶,巨渊公即张珠,日东公即张纲,一柏公即张文英,鹿鸣公即张国宾,他们要么有职衔,要么是考取功名之人,要么热心于宗族公益之事,因此荣列功爵龛。祭祖时念他们的名号,是不忘他们的宗功祖德,同时也是以他们为读书入仕的榜样,激励族中子弟奋发苦读、光耀宗族。
祭文诵读完毕后,主祭孙以下皆俯身二拜,平身复位。司仪指引分献孙跪在中间的羹肴席前,以与初献礼相似的礼仪进馔行亚献礼。之后,再跪在摆有“三礼”的祭桌前,以同样礼仪进馔行终献礼。接着,祭祀代表北向作咳声三下,请先祖享用祭品。然后祭祀代表各自复位,向祖先献茶,诣饮福位,受酒,祭酒,饮福酒,受胙肉。最后,向祖先灵位跪拜鞠躬,焚化祭文,烧化纸钱,撤去祭品,整个祭祖之礼就结束了。
祠堂酒上的儒家教化
明代万历八年纂修的三魁《张氏族谱》记载元旦“祭讫,有燕(古通“宴”),所以叙岁节也。”可见,最迟到万历年间,龟岩张氏宗祠在祭祖后就有办宴会的习俗。这又称为“祠堂酒”,有职衔或秀才等功名的读书人凑成一两席坐在内堂,其他族人则坐在外堂。大年初一崇尚吃素,宴席上一般是年糕素菜、果品糕点等,大家按尊卑长幼就席,饮酒喝茶,商谈宗族之事。所谓“饮福受胙”,经过祭祀的食品受祖先之福,大家聚宴,包含着对先祖带来福气的期许。
酒过三巡,锣鼓手伫立击鼓,“咚咚咚……”,锣鼓连击二十四声,清亮激越,意为二十四节气周而复始,到了正月立春节气,万物更新,族人也要端正言行,以新风貌迎接新春。族长选几位刚考取贡生或秀才的人诵读族训,以示对读书人的荣宠,同时也试一下他的朗诵功底。
念族训时,座中族人起身屏息静听,只听耳边传来洪亮清晰的喝声:“听听听,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弟者必敬其兄,为妻者必顺其夫。”这几句“三必”族训是教导族人要孝悌友爱。要做到这点,就必须严以律己,杜绝不良行为。于是,朗读者又连喝三声“听”字,提醒族人听他朗诵“六毋”族训:“毋狥私意以妨大义,毋怠惰以荒耕读,毋纵侈以干天宪,毋用妇言以间和气,毋为横非以扰门庭,毋耽曲蘖以乱天性……”
族人听毕,坐下来吃菜饮酒。不一会儿,族长命族中读书的子弟们念诵训诫男女之辞,座中之人又站起来细听。子弟们齐声诵读《男训》:“人家盛衰皆系乎积善与积恶而已。何谓积善?居家必尽孝弟,处事必存仁恕,凡所以济人利物者皆是也。何谓积恶?或恃己之强以凌弱,或诓人之财以利己,凡所以欺天罔人者皆是也。是故爱子孙必遗之以善,不爱子孙必遗之以恶。岂不闻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天理昭然,各宜深省。”
男人是家中的顶梁柱,他们的善恶之行直接关系着家族盛衰,仁德智慧之人济人利物,留给子孙最大的遗产就是日积月累的“善德”。
女人撑起家中半边天,古语说:“家有贤妻,男人不出横事。”龟岩张氏特意制定《女训》来阐明贤惠之道。子弟们接着念诵《女训》:“家之和与不和,皆系妇人之贤否。何谓贤?事舅姑以孝敬,处夫子以恭顺,待妯娌以温和,接子孙以慈爱。相乎内以应乎外,如此皆谓之贤。何谓不贤?傲慢舅姑,不顺夫子,欺凌妯娌,酷虐婢仆,谗言妄语,变乱是非,如此皆是不贤。吁,天道甚近,报应甚速,为妇人者不可不知畏。”贤女子相夫教子,使家庭上睦下和,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小单位,家和则族和。子弟们念诵完训诫后,族长又大声强调让座中人谨记训诫。这些族规无不隐含着儒家所追求的贤孝仁善之道,也是乡村和谐兴旺的基石。
筹福米、做元宵福、还花年
和谐美好之景在正月乡村里随处可见。从大年初二开始,三魁张宅村民开始筹办迎春纳福的民俗活动。村民择吉日送帖到薛宅村凹丘,迎请五显大帝与戏神王乞佬。传说,古时薛宅村木偶戏担中的王乞佬经常从箱里出来,化作*衣小孩到村中玩耍,有时还到营岗店的小店要东西吃。戏担主人为酬答村民,正月里提供戏担在村里表演一番,当年薛宅村五谷丰登,太平和乐。在乡民心中,王乞佬是太平吉祥的化身,办元宵福必请戏神王乞佬。在搭建戏台时特意在前面放一张八仙桌,摆上三礼,点烛上香,供奉戏神。
村民请来木偶戏班子唱上许多天“柴头戏”,上演的木偶戏都是泰顺人喜闻乐见的剧目,如《陈十四娘娘收妖》《水漫金山》《真假美猴王》等。开演时,幕后锣鼓声起,艺人提着木偶款款走到台前,一牵一引,唱念做打,赋予木偶以灵*。台上既有娇羞的小姐低眉细语,也有背插令旗的武将翻身舞枪;有美猴王手搭凉篷瞭望远方的经典动作,也有济公摇着蒲扇做出翻眼咂嘴的诙谐表情。
木偶艺人唱词时而字正腔圆,时而念出几句俚语粗话,尤其是当他提着王乞佬用泰顺土话对白时,常能引起满堂大笑。台下观众济济一堂,有的老人捂着火笼,坐在自家带来的板凳上,一坐就是半天。孩童与台上美猴王一样顽皮好动,一会儿依着爷爷奶奶认真看戏,一会儿跑到前头双手搭着台沿听戏,一会儿溜到幕后看艺人吹拉弹唱,一会儿又蹦蹦跳跳地走到油饺、糖果等摊位上买零食吃。
正月里全村人皆大欢喜的一项活动是元宵做春福,几位福首早早就为这场盛会做准备。早期三魁张宅村每十年选一次福首,如癸亥年元宵福午宴结束后,村民在纸片上分别写着“甲子”“乙丑”……“癸酉”等十个年份,另外部分纸片只写着“太平”等字样,是个空阄。他们把有年份的纸片与空阄按比例分发到各桌,席中人凭手气抓阄,若是抽到“甲子”年份,意为他是明年元宵福首,若是乙丑则是后年。
大家在纸板上登记抓阄之人的姓名与年份,各自寻找同年份的合作伙伴,有多人同时抽到写着“甲子”的纸片,他们都是甲子年元宵福宴的福首。接下来,这几位福首要养几头家猪,名为“养福猪”,选几块田地种植“福稻”“福菜”。稻米做的福糕用于来年元宵迎神接福,为示虔敬纯洁之心,田中稻禾菜苗不施粪尿,不打农药,任其自然生长,随缘收获。冬至后,他们用收割来的糯米酿制福酒。
到正月初,几位福首带着箩筐、账簿分头到村中各家各户“筹福米”。村民知道来意后,从米缸中取几升大米倒入箩筐中,再递给福首一些钞票,福首据此一一记入账簿。与现在对外开放的百家宴不同的是,那时做元宵福仅限于同村人,村中各姓都可以筹福米、吃福宴。
其实,泰顺很多村落都有相似习俗,如大安乡花坪头村年年传续的元宵福,起初也是采用挨家挨户“筹福米”的方式,用百家米做成的百家饭,吃后健康多福,它合集百家之福,凝结百家心愿。筹福米重在仪式感,而不是福米与钱财的数额。大多时候做春福,福首是要倒贴米钱的,尽管如此很多村民还是争着做福首,这是行善积福。据说,为首做春福得神灵护佑,能博得好彩头,当年诸事顺利,太平安康,财运亨通。
正月十三日前后,几位福首忙着采购食材,准备碗筷,到村中各户借用桌凳,布置福宴场所。元宵节那天,张宅村张灯结彩,村落门楼与宫庙贴上喜庆祥瑞的红对联。中午时,村民齐聚一堂,共享福宴,他们可以拒绝其他宴会,却不会缺席福宴,因为大家都想沾点“福气”,祈愿一年平安康泰。元宵福宴比正月初一的祠堂酒要热闹丰盛许多,各种山珍海味罗陈席上,有油亮香润的炒年糕、有色香味俱全的红烧焖肉,有群蔬荟萃的什锦菜……
此日民俗活动精彩纷呈,乡民到龟山的临水宫烧香许愿,用轿子抬陈十四娘娘的神像出宫踩街。舞龙等灯舞表演队沿门庆贺,乡民或在门口摆上香案迎接,或手持香火随行,那欢乐喧闹的鼓乐声声催动着新春的脚步。
清代龟岩张氏乡贤文人也积极参与元宵节活动,他们聚在张氏宗祠赏花灯、看烟花,饮酒赋诗。张天祐在《上元雨霁集宗祠看灯呈圣域、无竞诸兄长》:
岁朝雨雪若经旬,元夕俄开霁色新。
天为群情留胜节,人能闲坐负良辰。
追陪喜逐金昆后,聚族欣看玉树诜。
灯烛管弦祠宇下,雍雍共乐一堂春。
宗祠里彩灯挂树,管弦悠扬,族人满堂和乐。最难得的是遇到“还花年”的元宵夜,还是还愿,所还的花是琼花木偶(药发木偶)。以前乡村生活条件不怎么优越便捷,不像如今三魁每次举办百家宴都会燃放药发木偶,那时差不多十年才有缘一睹璀璨的琼花,且大多是在天干为“甲”的年份。乡民向陈十四娘娘祈求合境太平,风调雨顺,并许诺在某年为她燃放一树或两树烟花。
到了许诺还愿的那年便是“还花年”,村民请来大安或雅阳的艺人,在场地上竖起花树。当夜幕降临,圆月升起,村民三三两两结伴而来,团团围着花树等待光焰喷发的一刻。艺人点燃火线,瞬时花树自下而上逐一绽放,有的飞似流星,有的白如梨花,有的艳若桃花……姹紫嫣红,璀璨炫目。花树上悬挂的木偶盒在火力的催动下,唐僧、沙僧、姜太公等木偶弹跳而出,炫舞飞动,宛若仙人舞动霓裳,挥洒星雨。当烟火燃到花树顶端时,凤凰飞速旋转,光焰四射,观众欢呼不断,眼瞳中满是闪耀的火花。
如今,三魁等地的祠堂酒、元宵做春福已经发展成隆重壮观的百家宴,以百家的福祥、百家的风俗、百家的珍肴、百家的心胸,引来县内外游人前来赴宴观风。正如一首《泰顺百家宴》诗:
镇南镇北皆欢语,但见群宾聚满堂。
春步不期随乐舞,福星今始照门祥。
山城物阜多珍味,家酝情浓更洌香。
共赏乡风繁富景,绚如火树绽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