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寻根故事,以往发过不少,但大多数都是闯关东的后裔寻找登州府或莱州府祖籍地,胶东人在胶东内部寻找原籍的,并不多见。不过,前段时间有一位乳山朋友发来的线索,却是这种情况。
这种情况本来就已经觉得新鲜,而寻根的朋友一开口,更是让笔者吃了一惊。“我想替去世的姥姥寻根。”她说。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随着话匣子的打开,一段尘封百余年的往事,浮现在了面前。为了叙述方便,以下改用这位乳山朋友的第一人称。
年,姥姥去世。那一年,她87岁。
在老家,都讲究虚岁,这样推算的话,她差不多是年生人。
年,在胶东半岛发生了一件大事,连接青岛和济南的胶济铁路,实现全线通车。
这条铁路的修建,产生了大量的连锁反应,改变了很多沿线村庄的命运,或许,也改变了姥姥的命运。因为,姥姥的老家,似乎就在铁路沿线的城阳。
之所以说“似乎是城阳”,是由于姥姥从没有跟身边的人明确说过这一点。实际上,她在世的大部分时间里,都闭口不谈自己的原籍和身世。只是在进入暮年之后,她才偶尔会提起零星信息。
有一次,姥姥曾经说过,城阳火车站附近有个大戏台。作为一个常年生活在乳山农村的老太太,如果不是曾在当地有生活经历的话,她是不太可能知道这样的细节吧。
再者,姥姥姓袁,而城阳当地也有不少袁姓,这一点也能对应得上。因此,现在我们家里,基本上都接受了姥姥是“城阳人”的说法。
城阳,如今是青岛的市辖区;而当年,只是即墨县下辖的村镇。它虽然不是在铁路开通之后就马上建区,但胶济线的通车,的确可以算作这个村镇的命运改变的起点。胶济线刚通车时,沿线设置了大大小小50多个火车站,城阳站就是其中规模还算大的一个。
火车站为小镇带来了很多便利,也带来了一些不安。形形色色的外人,陆续出现在这里,其中就包括了人贩子。
清末民初,兵荒马乱。不知道是哪一年,尚在孩提的姥姥,拐着一篓子鸡蛋,准备送给她的姥姥。在半路上,被人贩子掳走。
(以下配图主要为乳山农村风光)
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事情即便是报官,也基本上是石沉大海。总之,姥姥就这样离开了老家,过了若干年之后辗转嫁给了我的姥爷。
从乳山(当时还是牟平一部分)到城阳,现在看来不远,但在当时可算一段遥远的旅途。从此,姥姥再也没有回过城阳,也不提起这段事情。
历经了人生坎坷的姥姥,变得十分坚强。在战争年代,她把三个孩子中两个,都送去参加了革命。
虽然口头不说,但人的心里,谁不想老家呢?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恰好有位来自城阳的人到乳山的姥姥村卖东西,姥姥悄悄地打听了一下。那人说,姥姥的父母早已不在了,就是因为女儿(姥姥)丢了之后伤心才过世的。
或许是这个消息的影响,暮年的姥姥,逐渐有了找回原籍的想法。父母虽然已经故去,但她离家的时候,还有一个弟弟。姥姥这时想找到老家人,或许是想回去给父母上一炷香吧。
可惜的是,找回城阳老家的愿望,直到去世,姥姥也没有实现。
时光荏苒,姥姥去世至今,也已经过去了三十年。我们这些小辈,说起来,年纪也不算小了,愈发觉得,有必要帮助姥姥完成这个未竟之愿。
家里人也曾想过去城阳当地寻找,但百年过去了,当初的村庄早已经变成了市区,旧貌无处寻,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贸然前去,不知从何入手。
因此,在这里,希望热心的朋友们,尤其是青岛城阳的袁姓朋友们,能够帮忙提供线索,我们不胜感激。如果姥姥的弟弟有后人,能联系上就最好不过了。
对了,刚才一直没有说姥姥的名字。她叫做袁淑芝,老家应该就在城阳老火车站的大戏台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