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云南移民探源即墨东海毕家上流村先祖
TUhjnbcbe - 2023/8/11 21:30:00
酒渣鼻北京哪家医院好 https://m-mip.39.net/pf/mipso_8733705.html

公元一九六六年六月一日“破四旧立四新”运动席卷全国,一场浩浩荡荡的群众运动拉开帷幕。

在这场运动中,人民认为不好的东西全被砸烂,没有人敢阻拦。扒坟掘墓,大到帝王小到百姓无一幸免。炎帝陵主殿及其附属建筑遭严重破坏,并刨挖陵墓内存物抢夺一空,最后全部夷为平地。仓颉庙多处石碑被毁,陵墓遭刨挖。山西舜帝陵被毁,墓冢挂上了大喇叭日夜播放革命歌曲。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大禹庙被拆毁,高大的大禹塑像被砸烂,头颅齐颈截断,放在平板车上拉着游街示众。孔子的七十六代孙孔令贻的坟墓被掘开。即墨岛里毕氏一族(即墨东海)毕家上流村毕氏一族也没有幸免于难。公元一九六六年毕氏祖坟全挖,族谱被焚毁。毕家上流村的毕氏一族,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一直飘着,连根也没有了。岛里杨哥庄毕氏一族在〔破四旧立四新〕运动中还把清朝时期的家谱给保留下来了。在公元一九九二年又重修家谱。

广济寺里的大槐树和大槐树上的老鸹窝。

水有源,树有根,人有本。为了探根寻源,传承毕氏家族近三千年的发展史,让后人知道毕氏先祖、姓氏的来由,知道什么是长幼卑尊。我们这代毕氏后裔有义务纂修家谱,把断掉的毕氏家族的发展史给延续上。在此,我主要是探寻即墨东海毕家上流村毕氏先祖和即墨岛里杨哥庄毕氏先祖的出处。

据考证,(永乐)五年()五月,命户部从益都郡金陵镇途径山西之平阳、洪洞县大槐树迁往山东之登、莱等府州五千户,隶上林苑监,牧养栽种。户给道里费一百锭,粮五斗。”(《明太祖实录》卷五十九)

世传毕氏先祖从云南金陵镇迁来。即墨岛里杨哥庄毕氏族谱记载:他们先祖是“明朝永乐初年,从云南迁往益都金陵镇由益都金陵镇迁移到即墨县岛里杨哥庄”。由此可见,这是误传,他们是把云南益都郡金陵镇,当成山东益都了。查阅地名史书,山东益都就没有金陵镇,在青州有一个金岭镇。即墨岛里毕氏一族的来历,基本上与我们世代口口相传:“先祖是永乐初年从云南金陵镇迁到毕家上流村”的出处是相同地。都是由金陵镇来的,而地址,名称相同。

据考证:明朝时期的移民主要有二个地点。一、是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到河北枣强。二、由云南益都郡金陵镇迁到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直接分配到目的地。即墨岛里杨哥庄毕氏族谱记载:只是笼统地说:“是永乐初年由益都金陵镇迁到岛里杨哥庄。”没有具体年限。《明实录》记载:只有“五月迁往登州郡和莱州郡五千户隶上林苑监,牧养栽种”。跟毕家上流村先祖都是同一个时间,从〔金陵镇〕迁出的。在时间、名称上是一致的。结论是:岛里杨哥庄毕氏先祖和东海毕家上流村的祖先都是从云南益都金陵镇移民过来地。

明朝时期的云南省不叫云南,名称很多,大理国,滇国,等等。民国时期,滇缅地区,大理地区,很大的一片疆土设立云南省,省会设在昆明。原云南县撤销称为祥云县。明朝移民都说祖宗来自云南金陵镇,其实,那时所指的云南就是今天的祥云县。因为,明朝时期还没有云南省,那时云南县、宝山那一带都归益都郡管辖。那么,明朝时期为什么朝廷要不远万里大规模地移民呢?连年战乱使人口突减是一个原因。主要是:明王朝实行土司制度的同时,开始在一些地方实行〔改土归流〕,削弱和控制土官势力。明中后期,云南(今昆明)、曲靖、澂江(澄江)、临安(建水)、大理、武定、永昌(保山)、顺宁八府全部设置流官,楚雄、姚安、广南三府以流官任知府,以土官为辅任同知、通判。朝廷在各州府衙门都设置了安抚流官行营。最著名的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和河北枣强这两个行营。主要是接待、安置、中转移民。

公元年设云南等处行中书省,“云南”正式作为滇域的名称确定下来,云南县的地域上曾设过益都郡、云南郡、云南赕、云南州,“云南”两字一直使用。清末到民国时期,为曲分云南县与省名的使用混暇,常将云南县称为“小云南”这就是辽宁鞍山人苦苦寻找不到小云南的主要原因,因为,他们找错地方了,去山东威海找,去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找,地方不对能找到吗?民国七年(年),为免省县同名,将“云南县”改名“祥云县”。也就是说年以前,没有云南省只有云南县。

明朝时期的移民路线,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是南北聚集地,由山西大槐树分别向河南、山东、河北分流,分流路线主要是:由山西大槐树至河北枣强,然后分配到目的地。一路是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直接往移民地迁途。明清两朝的朝廷,为了〔改土归流〕分化剥夺土司的权力,就强制移民。毕氏先祖在云南就有封地,把毕氏祖先从云南金陵镇一路押解到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然后,分别押解到目的地莱州府,即墨县属莱州府辖区。毕家上流村原来也是即墨县管辖,属于即墨东海。即墨岛里杨哥庄毕氏先祖与东海毕家上流村先祖应该是同出一脉。

明朝初期,山西毕氏人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于陜西、山東、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明朝時期,毕姓人口急劇减少,大約有7萬人,約占全人口的0.08%,排在明朝第一百六十位以後。明初、山西省毕姓亦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明朝洪洞大槐樹移民的毕姓始祖為平陽府、洪洞縣、趙城縣等籍人士。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樹集中遷往异地,其中洪洞大槐樹移民、塘沽毕氏一支,始祖也是明永樂年初年,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樹老鸛窩遷居天津市塘沽區于莊子村;郊區毕氏一支始祖于明水樂年間,自山西洪洞大槐樹下遷居天津市郊區大毕莊村。由洪洞大槐樹遷民的姓至清末其後裔分布在河南、山東、河北,从时间段上看,河北这几个分支跟即墨岛里和即墨东海毕氏先祖应该是同出一脉。山东的毕姓人,伴随着闯关东进入东北。主要是威海、荣城,文登去的比较多。东海毕家上流村毕氏后裔主要移民在辽宁,吉林两省。岛里杨哥庄毕氏后裔多数在辽宁省。毕氏作为明朝洪洞县大槐树移民姓氏之一,移民占毕姓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分布在河北、浙江,江苏等地。明初分别迁到陕西、山东、河南、山西、四省约占全国毕姓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安徽为毕姓第一大省,主要是从山西大槐树移民过去地。具体跟即墨东海、即墨岛里的毕氏后裔有没有渊源需要寻找文献佐证。

山西大槐树和老鸹窝也是安徽毕氏后裔世代相传的故事之一。大槐树和老鸹窝也就成了泣别家乡的标志代代相传。凡是被迁走的人,一步一回首看看逐渐远去的广济寺里的大槐树和大槐树上的老鸹窝。成了大槐树移民血液里的牵挂和痛疼。

1
查看完整版本: 云南移民探源即墨东海毕家上流村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