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别人做官都想做大官,文登进士于鹏翀却主动
TUhjnbcbe - 2023/6/21 19:11:00
白驳风专家在线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02024.html

翀(chōng)这个字,现在并不常用。不过,由于含有“一飞冲天”(本意为鸟直着向上飞)的美好寓意,古代的书香门第在给子弟取名时常会考虑它。比如,文登县历史上有位进士就叫作“于鹏翀”。

(▲配图均为文登大水泊村的街景,摄于年)

于鹏翀出身于文登有名的大水泊于氏家族,明清之际,该家族科举人才辈出。在顺治乙酉科山东乡试中,于鹏翀和弟弟于鹏翥一起考取举人;而在顺治壬辰科会试(顺治九年,年)中,于鹏翀又进一步,考中了进士。

考中了进士,朝廷按例要授予官职。在顺治朝时期,清廷正在用人之际,新科进士往往会径直授予知府、知州之类的职务,最低也一般是即用知县。但于鹏翀却没有担任“要职”,只是成为了一名“教授”(地方负责教育的官员,品级不高,实权也比较小)。要知道,他的兄弟于鹏翥(举人)和于鹏翚(贡生)在功名上都不及他高,但却都曾做到了知县。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并非清廷有意冷落,而是于鹏翀自己提出的要求。

别人做官都想做大官,为何于鹏翀却要主动申请当个小官呢?清代《文登县志》中的这段记载道出了答案。县志称:

“于鹏翀,字圣庵,应第子,天性笃厚,喜读书,言笑无妄发。……成壬辰进士,父母年高,不忍远仕,改授灵山学博。”

也就是说,于鹏翀主动申请当小官的原因是“父母年高”,他不想离家太远。

在明清时期,官员任职要严格遵循地域回避制度,知府、知州、知县等官员均需到异省任职,只有“教职”官员可以在同省异府参加工作。于鹏翀既然不想离家太远,那就只能舍弃其他较高的官位,而出任“教职”了。

按照当时的区划,文登县属于登州府管辖。于鹏翀最近也只能在相邻的莱州府内寻求合适岗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最终来到灵山卫(在胶州之南,明代属山东都司管辖,清代属莱州府,雍正年间裁撤并入胶州)。

根据《灵山卫志》的记载,清代该卫的“教授”当中,以贡生居多,举人都比较少见,而进士出身的,就只有于鹏翀一人。

实际上,如果在“教授”任上*绩突出,后续也是有升迁的机会。比如,在康熙年间出任灵山卫教授的常天祚(靖海卫籍,举人出身)后来就升到了户部郎中。但于鹏翀既然想离家较近,自然就不盼着升迁了。从县志的记载来看,他的仕途履历也只有灵山卫教授这一项。由此可见,他在仕途上还是做出了不少牺牲的。(本文作者:耳左月)

1
查看完整版本: 别人做官都想做大官,文登进士于鹏翀却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