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半岛三面环海,自古就是海防重地。因此,很多地名都与海有关。常见的样式是在“海”字的前面再加上一个褒义字,构成一个动宾短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威海”。
威海的名字,是从明代设立的威海卫而来。顾名思义,是威震海疆的寓意。与之类似的是靖海,也是从明代的靖海卫(安靖海疆)而来。
清代裁撤卫所之后,威海和靖海一度都并入文登县。但后来两者的发展走向各不相同。威海逐渐发展成为地级市,而靖海在荣成乡镇合并之后,如今只是人和镇下属的一个大村。
威海和靖海这两个地名都是明代出现,而宁海的历史要更早一些。
胶东半岛的宁海,指的是牟平的旧称。明清时期,登州府下辖宁海州,以州领县。宁海州土地广袤,南北皆临海。不少闯关东后人的族谱中,提到祖籍地仍称之宁海。
牟平改名为宁海,是在金代。《读史方舆纪要》载:“金天会中,刘豫置宁海*。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州。”《山东通志》载:“金于牟平县置宁海*,取海不扬波之义也。”在明代,宁海州也设有宁海卫,*民分治。
民国初年调整区划,废府存县,宁海州本应改为宁海县。但在浙江省,早已有同名县。为避免重复,宁海州改回原来的称呼,即牟平县。
但宁海这个地名毕竟在牟平历史上沿用数百年之久,因此也并没有完全废弃。现在烟台市牟平区辖下的宁海街道(宁海镇),即采用宁海之名。
威海、宁海和靖海这三个名字,虽然跟历史上的原意有所不同,但现在都仍使用。因此,人们对此都相对熟悉。而“定海”和“平海”这两个名字,因为久废不用,就鲜为外界知晓。
实际上,定海和平海,对应的分别是莱州和登州。
如今提到“定海”,大家想到的都是浙江舟山的定海。但在金元之际,胶东半岛的莱州,亦有“定海”之称。
《读史方舆纪要》载:“(莱州)宋仍曰莱州,亦曰东莱郡。金因之,亦曰定海*。”《金史地理志》载:“莱州,上,定海*节度。”也就是说,莱州的“定海”之名,与宁海*类似,也是从*事功能而来。只不过,宁海*后来改为宁海州,而莱州未变。
定海一词,如今在莱州已非区划名称。只是在城区,还有一条“定海路”,应该是纪念这段历史。
登州相对于莱州更靠东,因此在古代海防中的地位也更高。登州“平海”之称,也早于莱州之“定海”。
在唐代的史料当中,就有登州平海*的记载。如《旧唐书玄宗纪》载:“(开元二十二年)辛巳,移登州平海*于海口安置。”《唐六典》在介绍兵制时也提到:“若诸州在节度内者,皆受节度焉。其福州经略使、登州平海*则不在节度之内。”
到了宋代,登州“平海*”的旧制仍然延续。苏轼在登州任职时所上奏的《登州召还议水*状》,也提到了平海*,所谓:“擘画奏乞创置澄海水*弩手两指挥,并旧有平海两指挥,并用教习水*。”
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派人走海路联络女真时,所遣的人中就有一位来自平海*的呼延庆。使者往来渤海南北,乘坐的也是平海*的船只。
不过,自从北宋灭亡之后,平海*一词在史料中就鲜有提及,在登州历史上的存在感逐渐减弱。即便在蓬莱当地,恐怕也有很多人不知“平海”这段渊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