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从一条鱼开始
朱旺村原本不富裕。改革开放初期,朱旺村集体经济也曾有过一段繁荣期,当时村里有织布厂、电器厂、养殖场等大大小小十几个村办企业。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在集体企业改制大潮中,朱旺的村办企业也到了生死存亡的拐点。路往哪走?村*总支与村委会产生了重大分歧,部分人主张把村办企业一次性全部卖掉,并准备召集村民代表开会通过;而刚上任不久的村*支部书记滕春竹坚决反对这种竭泽而渔、坐吃山空的做法。在村*总支一班人的坚持下,最终召开*员、村民代表会议,形成了决议:卖掉负债重、前景差的企业;保留还能经营的企业,一次承包。村集体重点经营运转好、前景好的企业。朱旺村保住了集体经济发展“火种”,这为朱旺村以后迅速发展提供了厚实基础和持续支撑。“年我们两委班子上任后,就把产业振兴作为支部全部工作的着力点。”朱旺村*支部书记滕春竹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临海是朱旺村的一大优势。面对严峻的形势,村*总支积极寻找集体经济发展突破口,经过多方考察论证,投资26万元,在村中原有的扇贝育苗场的基础上,开始养殖当时国内尚在试验养殖阶段的大菱鲆。“当时决定引进大菱鲆进行养殖的时候,心里还是十分忐忑,毕竟那时候大菱鲆的工厂化养殖仍在试验阶段,没有成熟的养殖经验指导,全凭自己摸索,谁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滕春竹回忆当年的创业情景,年村民的大菱鲆养殖棚都盖好了,却没有鱼苗,村民都急红了眼。这种情况下,村两委班子成员想尽办法采购鱼苗。腊月三十、正月十四去北京机场接从法国发来的鱼苗,大年初一、正月十五往回返,按照均衡供苗的原则,解决了村民燃眉之急。“当村民急需组织支持和服务时,我们的领导班子成员,二话不说,义无反顾,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滕春竹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委班子真心真意为村民干事,村民才敢跟着村委走,才能带领村民强村富民。走进朱旺村现代渔业示范园,一座座养殖大棚整齐排列,养殖大棚里,一条条大菱鲆在养殖池中畅游,煞是好看。大菱鲆的养殖,为朱旺村集体经济储备了第一桶金。不少村民纷纷加入到大菱鲆养殖行列中来,3个月时间,全村新增养殖大棚30多座,大菱鲆种苗一度供不应求。该村实行工厂化养殖,建立了全国最早、规模最大的大菱鲆养殖基地,年产值高峰时达到1.5亿元,村民50%的人员从事养殖业,当时仅此一项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多万元。从鱼向港,走现代化发展之路
年,发生震动全国的大菱鲆药残新闻事件,导致大菱鲆严重滞销,朱旺村的大菱鲆产业一夜间几乎遭遇灭顶之灾。“我们两委班子主动出击,迅速赴上海、广州市场澄清事实,对滞销的大菱鲆登户推销,让村民的利益损失降到了最低。”滕春竹说,他当时意识到,要想将集体经济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多条腿走路。这一次,他将目光对准了村里的老渔港——从鱼起步,向港求兴。年1月,经过一年的筹备,朱旺港正式开工建设。由此开始,朱旺村先后投资4.7亿元,建设投用了2个吨级、2个吨级、2个吨级散杂货码头泊位,与烟台港合作开展集装箱转运业务,年吞吐量达到10万标箱。“我们村历史悠久,年前便有人在这里居住,当时这里被称为‘凤栖千户古寨’,传说朱旺村是凤凰栖息的地方,所以朱旺工业园叫凤凰工业园。”一边带着记者走进凤凰工业园参观,滕春竹一边向记者介绍。栽下梧桐树,迎来金凤凰。园区内,运送原料和产品的卡车川流不息;厂房里,充满智能的现代化设备眼花缭乱。记者所处的凤凰工业园是朱旺村年规划建设的,在工业园区快速形成的同时,朱旺村将发展目光投向了临港经济:“鲁达、兴达液压、豪克轮胎、毅狮迈特种设备轮胎等企业都已入驻我们工业园,年产值达到20多亿元。每年可以为村民增收多万元,集体增收万元。”如今,朱旺港渔业码头、货运码头已全部投入使用,形成了以港口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格局。站在新起点,展望新时代。朱旺人又把目光瞄向了更远的目标,依托曾获评“长寿村”这个金字招牌,搞起百亩白菜花、向日葵花海,一夜成为风靡周边的“打卡地”。朱旺村还成功引进总投资10亿元的“杰瑞朱旺康养服务中心乡村旅游文化项目”,床位达个,年可接待5万人,成为辐射胶东半岛及京津冀的老年旅游休闲养老中心。“正是坚持走集体之路,朱旺村的发展一直有整体规划和长远规划,并且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形成了各家企业、各类产业良性互补、互促共进的良好生态,使村庄发展走上了多业并举、产业振兴的快车道。”滕春竹说道。组织引领,全民致富不掉队
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同样,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也必须由群众来共享。年,朱旺村开始实施村民上楼工程,规划设计了占地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的“海天乐园”小区项目。朱旺人也实现了和城里人一样在楼上生活的梦想。走进朱旺村“海天乐园”小区,放眼之处皆是葱郁的绿色,树阴下、广场上,随处可见嬉戏的孩童和下棋的老者,伴着清新的海风,共同描绘出一幅美丽乡村的迷人画面。在朱旺*建广场,老人晒着和煦的阳光,不远处的孩子奔跑在茁壮成长的路上,广场周边栽植的白蜡、法桐、海棠郁郁葱葱,好一幅美丽乡村的舒展画卷。“广场建于年,占地80亩,是一个集*性教育、文化宣传、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建教育主要阵地。”滕春竹说,建设*建广场得到村民踊跃支持,绿化苗木1万多株全部由村民捐款栽植的,充分说明朱旺村*委在群众中的号召力。“近二十年来,在我们朱旺村有个不争的事实,两委班子成员连选连任,没有拉票的风气,每次都95%以上高票当选。这说明,我们的两委班子成员,在村民的心中有位置,村民对我们这一班人敢指望。”滕春竹说。朱旺村的发展壮大坚持发展集体经济之路,本身走的就是一条“共富”道路,基于这种“共建共享”的经济基础,推动形成了企业实体与周边群众互利共赢、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协调共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共生的健康“生态”,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朱旺“模式”。早在年,该村*组织就带头成立了朱旺水产养殖合作社,村*支部书记滕春竹担任理事长,股民由成立初期的29户增加到现在的户,每户入社股金元。合作社为养殖户提供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仅饵料方面养殖户每吨就可节省—元,群众对村集体有了依赖,*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号召力明显增强。年,朱旺村对山东朱旺港务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采取广泛合作、自愿入股的形式,吸收村民入股,并为每位村民免费发放元的股,每年股利分红加村集体福利分红达多万元。朱旺村在做大、做强、做活集体经济的同时,也使村民有了更多的预期收益。在民生事业方面,先后投资多万元,对村内外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和亮化,解决出行难问题。建设“海天乐园”小区解决大龄青年结婚用房问题。建设*建主题公园,提高村民生活幸福感,贯穿全村的米朱旺河全部进行清淤、石砌、绿化、亮化,形成一个村民健身的文化长廊。正是由于村集体的高速发展,让朱旺人最大程度地分享到了发展的成果和实惠,朱旺村无偿提供70亩土地、万元现金,支持建设了一处集幼儿园和小学、中学为一体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解决了村民和园区企业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我们始终抓住*建这个‘根’、这个‘*’,充分发挥*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提升组织力,有力地推进了全村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滕春竹说,朱旺村将以苦干实干的态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追逐幸福梦想的大路上昂首阔步,向着乡村振兴的大道,继续探索、前行。烟台日报
大小新闻
水母网
内容来源:烟台日报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