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诗画交融情韵兼胜记吕剧音乐家苏智
TUhjnbcbe - 2021/8/29 19:26:00

戏曲舞台,包罗万象;方寸天地,博观古今。氍毹之上,一代又一代表演艺术家展示唱腔、舞动身段的背后,还有一批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等全方位力量在默默支持。他们团结起来,汇聚成了戏曲艺术发展前进的不竭动力。

今天,让我们走进新吕剧音乐的奠基人之一、著名吕剧音乐家苏智先生的艺术人生,穿越他70年的从艺之路,体味吕剧革新繁荣过程中的“音乐力量”。

收入《燕燕》《箭杆河边》《芙奴传》《蔡文姬》《龙凤面》《鹌鹑县令》《花好月圆》等剧片段,主唱刘艳芳、李岱江、李庆友、高静、孔祥云、刘福莲、林建华等。

八十年代初根据川剧移植而来,该录音选场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保存,主要演员有鲍少华、王世元、胡宗龙等。

八十年代初根据锡剧移植而来,出版的同名磁带几度脱销,红极一时,主唱李岱江、林建华。

青少年时期的苏智

聊城文工团全体同志留念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幸福是什么?有人曾给它下了一个定义:幸福,就是无怨无悔地做你来到这个世界上注定要为之奋斗的事业。苏智便是如此。他注定是戏曲音乐界一员开疆拓土的大将,是吕剧发展史上一颗闪闪发光的明星。

年10月,苏智出生在今高唐县姜店镇张井村。不论是于当地念小学,还是在济南上中学,读书求学期间,他的音乐天赋便展现得淋漓尽致。老师拉琴他演唱,在当时也算小有名气。学联开会,大家伙都想见见这个“小明星”,让他唱几句。

14岁那年,他以第二名的好成绩考上了县立师范(后来的旧城师范)。“当时考师范,第一名叫李春元,他是李苦禅先生的侄子,我考了第二名。”师范学校名师云集,有前清的举人秀才,也有北大浙美等名校毕业生,这些令人受益终生的恩师,都对这位年龄小但颇有才华的小伙青睐有加。他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学校的文艺骨干,联欢活动、娱乐节目中都能找到这个瘦小的身影。学校准备排演京剧,让他在《捉放曹》中饰演陈宫、在《打渔杀家》中饰演吕子秋;此外,他还演出过短剧《扫除文盲》、说过山东快书。 开始后,这批热爱文艺的青年学生,也像文工队员一样,走上街头宣传*策,成为了当时旧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年,师范毕业面临分配,他发起愁来:当时不过才17岁,个子还没长高,生活上也多有不便,要去学校当老师实在是有些不适宜。这时,命运的机遇到来了——聊城文工团要招人。俗话说,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那时的苏智,既会乐器又识简谱,干文艺简直再合适不过!与其说是他选择了文工团、或者文工团选择了他,不如说是命运注定让他从事艺术事业。

为满足战时宣传需要而成立的文工团,虽说是正规文艺团队,可当时的条件下,配置确实较为简陋,而最令人吃惊的是,“导演、乐队队长竟都不识谱”。正因为如此,苏智入团后便成为业务骨干,负责伴奏、教歌,也兼任演员工作。“那时候的文工团员都是多面手,什么工作也干,表演完节目之后就拿起乐器演奏。”进团不久,他又进入平原省音乐干部培训班进修,专门学习作曲、指挥。

幼时他经常看戏,家乡流行的剧种曲种,有坠子、落子、梆子,还有四根弦等,这是最早的戏曲熏陶。文工团工作期间,才第一次深入地接触了戏曲艺术。“年,我们来到了堂邑,辅导基层文艺,有的村演弦子戏,也就是柳子戏,帮助他们排了《罗汉钱》,还有的村演河北梆子。”这年7月,平原省(后撤销,原行*区域划入山东省、河南省)将各地文工团整编组建为平原省艺校,聊城文工团称平原艺校第四队,开始排演评剧。苏智负责记谱、编曲。他们排演的《小女婿》《柳树井》《救济包》等,在当地有一定影响。

这个三四十人的艺术团体,虽然存在时间不算长,但也涌现出了一批精英人才,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后来成为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的李岱江。“我当时和李岱江住在一个宿舍,他参加文工团比我早,还教过我怎么打腰鼓。”当年二十岁不到的小青年,在聊城文工团一见如故。年起,他们又一起投入到了革新吕剧的事业中,成为了几十年艺术道路上的好伙伴、日常生活中的好朋友。苏智作曲、李岱江演唱的《箭杆河边》《花好月圆》等,都成为了红极一时的著名剧目,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文工团工作的两年,苏智并未接触过琴书、吕戏,但从事文艺创作演出的经历,为他日后在吕剧事业中徜徉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十年代,意气风发

山东省吕剧团进京演出

省吕剧团辉煌成就

是集体力量的结晶

省吕剧团正式成立于年,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年成立的山东省地方戏曲研究室。研究室用几年的时间调研了山东各地的戏曲、曲艺形式,并将吕戏作为重点剧种发展,排演了《小姑贤》《蓝桥会》《李二嫂改嫁》等剧目。在研究室的基础上,文化部门又调集全省的文工团精英参与,组建起了吕剧团。

进入剧团后,苏智被分到音乐组。音乐组可谓大师云集,组长刘云汉,副组长袁来欣,成员有吕振忠、张斌、李渔、韩英民、丁博民、刘锡光等。这些各式各样的艺术人才,有拉坠琴的、打扬琴的、奏板胡的、打鼓板的,好不热闹。也就是这样一群人,革新发展了吕剧音乐,成就了吕剧剧种的辉煌。

当时有的老同志研究吕剧已经很长时间,成为了该领域的专家,苏智则要从头学起。“领导安排我演奏弹拨乐器,最初演奏的是三弦,后来又学了其他乐器。”老吕戏的乐队较为简单,为了丰富音乐色彩和表现力,就必须完善乐队建制,尝试各类乐器的使用。在最初学习三弦的过程中,苏智先后研习过大三弦、小三弦、木板三弦、羊皮三弦、钢弦、丝弦、单拨、双拨、斧头拨等各种形式,学习过西河大鼓、单弦、京韵大鼓等各类艺术形式中三弦的弹奏技巧,在勤学苦练中反复实践,探索吕剧三弦的演奏风格。

三弦弹奏好了,但他并不满足,又拜访名师学习了琵琶、古筝。清丽的琵琶,用于表现《庵堂认母》的幽静孤寂,表现《芙奴传》的温文尔雅;凄美的古筝,用于烘托《蔡文姬》的才女幽怨,烘托《李二嫂》的悲苦愁绪……这些都为吕剧音乐增添了无穷韵味,开创了吕剧乐队中使用琵琶、古筝等乐器的先河。

除弹拨乐器之外,苏智在乐队中还拉过二胡、板胡、坠琴、低音提琴,吹过笛子、唢呐等,也确实算得是“一专多能”了。这么多项技能的取得,必定来源于博学广取、触类旁通,是凝聚日夜、汇集汗水才得来的。几十年过去,如今的他依然能够将李同庆、张传海、时克远等老艺人的唱腔唱出来,将当年与伙伴们共同创作的经典旋律哼出来,青年时之辛苦用功可见一斑。

吕剧起源于山东琴书。在省吕剧团这帮新文艺工作者从事这项事业之前,各地的老戏班、老剧团就已存在,济南的剧团叫鲁声琴剧团,惠民的剧团叫鲁兴琴剧团,腾县的剧团叫上装扬琴剧团,胶东的叫蹦蹦戏……他们名称不统一、唱腔不固定,行当、板式也都不甚健全。而新文艺工作者进行剧种革新的任务,就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将这个剧种打造成独领风骚、非同凡响、代表山东、享誉全国的艺术形式。

山东省吕剧团成功了,年轰动济南、年名扬上海、年誉满京华、年走出国门……说他们的演出红遍大江南北一点都不夸张。谈到吕剧的成功,苏智颇有感触,“一个剧种的起点定位很重要,决定了它今后的发展高度,原来这个剧种没有统一的名字,我们把它定名为‘吕剧’,*钟大吕嘛!”新吕剧在创建之初便是高起点,王统照、陶钝、丁志刚等大文豪和省宣传文化部门相关领导都对剧种给予了关怀、寄予了厚望。为了达到这个高度,第一代新吕剧工作者们在戏曲规范、音乐审美、文学格调等方方面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虽然不乏失败的尝试,但无数次探索之后便是光明的春天。

回忆吕剧的繁荣期,许多老艺术家会感谢那个心无旁骛、积极向上的时代,感谢当年团结一心、共同进步的集体。“吕剧的成果,不是哪一个人、哪几个人的,是那一个创作集体的力量,大家齐心合力搞事业。”谈起当年集体讨论,大家直言不讳说看法、不顾情面讲不足的画面,谈起当年排练场上,面红耳赤争论意见、拍案惊呼艺术创举的画面,老人的心仿佛回到了热血沸腾的青年时期,回到了大街小巷唱吕剧的辉煌年代。

在山东省吕剧团的带动下,吕剧在全国大放异彩,当年全国八大剧种中排名第六位(仅次于*梅戏)。琴剧、上装扬琴、蹦蹦戏等各类老戏班都更名为吕剧团,北到黑龙江,南到江苏,西到*,全国各地先后建立了五六十个专业吕剧表演团体。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观看吕剧,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吕剧之成就,得益于百废待兴的时代,凝聚了那群赤胆匠心、精益求精的剧种建设者的集体功劳。

《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座谈会

吕剧音乐研讨会合影

音乐是戏曲的灵*

优秀源于自我超越

从小热爱音乐,作曲、编曲更是苏智的一个梦想。年少时,他曾以聂耳、冼星海等音乐家为先锋榜样,将《义勇*进行曲》《*河大合唱》等经典作品视为学习范本,立志为音乐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进入省吕剧团以后,他由革命文艺战士转变为戏曲音乐工作者,他与伙伴们在吕剧这片亟待开发的沃土上辛勤耕耘,从伴奏到作曲,用汗水铺就了一条自成一家的道路。

解放前的吕戏演出,唱腔由老艺人遵循一定规律即兴发挥,这种演出灵活性、随意性较强,但不易于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推广吕剧,不易于进行更具深度的唱腔挖掘与剧种改革。因此,苏智同吕剧第一代作曲家们一道,开始了前无古人的音乐整理创作。“我们剧团的曲子,演出前都要进行集体讨论,讨论曲子时,张斌、武韬等老大哥都觉得我很有想法,应当向专职作曲方向发展”,苏智说,在整理吕剧音乐时,仅各地老艺人的唱腔便记录了几厚本,这些传统素材成为了厚积薄发的基础。“我写的第一个作曲剧目,是给基层文艺团体写的,后来演没演、效果怎么样,我也没见到。”

年,苏智遇到了他的作曲成名作《燕燕》。“我们从朝鲜前线回来以后,剧团新排了三个戏。一个是现代戏《迎春曲》,李渔、丁博民合写的曲子;一个是整理的传统戏《龙凤面》,丁博民作曲,其中我也写了几段;另一个戏就是《燕燕》。”根据关汉卿杂剧残本《诈妮子调风月》改编的古装戏曲《燕燕》,编剧刘铿三,导演杜民,作曲苏智,主演刘艳芳、沈涛等。该剧因一波三折的剧情、隽永别致的唱腔,一经上演便引起轰动。特别是他为燕燕创作的“公子的青衫”唱段,这段长达10多分钟的[慢四平],是吕剧第一段青衣慢板,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情窦初开的少女情感和自主自由的婚姻恋爱观。“作曲完成之后要集体讨论,我这个作品没讨论,刘梅村、袁来欣、武韬,这些领导专家都没异议,张斌还提出了表扬。”值得一提的是,原山东省吕剧团演员王毅(王筱梅)年调莱阳专区吕剧团(今烟台市吕剧院)工作,她到胶东的首演剧目便是《燕燕》。该剧在周边地区巡回演出,异常火爆,成为了名噪一时的保留剧目。

“《燕燕》算是成名作,我到胶东去采风,调研地方戏曲音乐,*县、蓬莱等地,他们都认识我,说这是写《燕燕》的苏智来了,说明这个戏在当时确实有影响。”之后,苏智又为《挡马》《王小赶脚》《三关排宴》《箭杆河边》《东风解冻》等各类剧目作曲,在五六十年代便成为了吕剧作曲界的中坚力量,与张斌、李渔、丁博民并称为“吕剧四大作曲”。

他为学习百家之长、为创作经典旋律而付出了双倍甚至更多倍的努力,他的每一个曲子,都要求优美动听、深刻动人,要写出个性、写出意境、写出感情,要有所建树、有所成绩、有所突破。为了作曲通宵不寐,多次推倒重来的例子不可胜举,甚至根据旋律需要亲自操刀改词。正因如此,一系列名剧名段在他的笔下问世,一阵阵经典旋律从他的指尖流出。

有人说,苏智不算是个聪明的人,但确实是踏实勤奋的人。“吕剧是有来源的,不论是孙中新、还是时殿元,这都是剧种的源”,为了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曲子,他尽己所能学习剧种之“源”,同时又在汲取着能为吕剧所用的相近艺术形式的素材,“我们过去从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梆子戏、越剧等很多剧种中学习,化成了吕剧自己的东西”,苏智与他伙伴们所创作的作品,又形成了新的流,汇入了艺术这条流动的河中。

与妻子周丽斌

苏智一家

因戏结缘成就人生

珠联璧合共创佳绩

为了将吕剧打造成综合性的大剧种,刘梅村团长提出了“能文能武、能古能今、行当齐全”的发展目标。《挡马》是在刘老团长的亲自主持下排演的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武戏,该剧由泗州戏移植而来,作曲苏智,导演周丽斌,主演周丽斌、张玉太。讲述杨八姐乔装打扮前往番邦探听消息,遇焦光普挡马的故事。

“南朝北国大不同,四野荒凉少人踪”,作曲在这个具有突破意义的题材剧目上下了大功夫,不仅唱出了武戏的气势,而且还不离吕剧本体,同时文武场音乐都与身段动作相结合。年,吕剧的第一出《挡马》首演成功,丰富了吕剧刀马旦行当,新创了吕剧曲牌[罗江怨],其作曲技巧、锣鼓点运用,都为今后武戏的排演提供了参考范本。也因为这出戏,苏智与周丽斌感情日笃、结为夫妻。

周丽斌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亚川之女,尚小云先生亲授弟子,省京剧团尖子演员,工刀马花旦,曾主演过《花木兰》《十三妹》等多部经典作品,“选调到吕剧团,起初是不太愿意的,当时的省委书记舒同亲自做我父亲的工作,说吕剧是山东的代表剧种,组织要发展吕剧的武戏,急需可塑性强、文武兼备的优秀青年人才”,周丽斌说,自己的娘家是京剧,婆家是吕剧,这个“婚事”是父母包办的,“父母”就是“组织”。

后来,周丽斌因改不掉京腔京韵,讲不好山东方言,转行编导。夫妻二人一个作曲、一个导演,生活上幸福美满,艺术上配合默契,共同参与创作了一批精品剧目,同时为培养吕剧接班人才做出了贡献。二人合作的舞台剧目,除《挡马》外,还有《送宝》《王小赶脚》《梆声阵阵》《托起夕阳》《这方水土这方人》以及复排版《龙凤面》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玩会跳船》。

这是一出表现才子佳人、充满诗情画意的剧目,原为柳子戏加工整理的折子名剧,年进京演出。年省吕剧团曾移植过,导演李公绰,当年的移植侧重从柳子戏的曲牌体改为吕剧板腔体的音乐变革。“我从北京导演班进修结束,回来需要搞一个作品,我就选了十分具有古典戏曲美的《玩会跳船》”,周丽斌说,“开排前,有同志劝我们不要搞这个戏,这出戏已经有成功的先例,可别落个费力不讨好!”周丽斌感谢劝者的好意,却仍执着地认为,移植不是“克隆”,必须在学习的基础上加倍努力全方位进行再创造。因为她对此剧有创作构想由来已久,她热爱这种诗情画意的古典戏,想在其中充分发挥戏曲唱念做舞的综合表现力,尤其想在《玩会跳船》的“跳”字上做文章。

“这是一首唯美、甜蜜、浪漫的爱情诗。”周丽斌、苏智年重新加工排演的吕剧《玩会跳船》,精雕细刻深加工的基础上实现了全方位、大步幅的发展。“庆端阳,闹龙船,歌如潮,人如烟,人山人海钱塘岸,你追我赶闹声喧”,剧本唱词重新整理编写,在原剧情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小生,体现其儒雅书卷气、描绘其憨厚朴实态、展示其可爱至诚样。音乐创作从情出发、以字行腔,大胆使用三拍子,舞蹈性强又悦耳灵动、引人入胜。舞蹈身段化用了山东三大秧歌,突出了吕剧身段的地方特色,朴素大方之中透露着活力典雅的青春气息。

鉴于本文篇幅,此剧今后再做专题介绍,这里仅再指出几点:全剧在文本、音乐、唱腔、身段、表演等各方面都做到了精益求精,是戏曲虚拟性、写意性、象征性表现风格的完美诠释;导演特为小生设计了“燕子衔泥”这一难度很大的特技,小生急于见到心上人,将扇子旋转抛起再用嘴衔住扇根,这是戏曲舞台上的首创;结尾有情人终成眷属时以“跳船”点题,首次将“撑杆跳”搬上戏曲舞台,有专家评论称,“恰到好处的撑杆凌空一跳,是导演独具匠心的大胆首创和演员的精彩呈现,取得了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赢得了令人叫绝的喝彩”;该剧属剧院计划外作品,充分发挥编导演主创人员自主性,是心无旁骛搞事业打造精品的典型案例。

此剧音乐美、诗意美、造型美,得到了老一辈艺术家的诸多好评,五进北京,三进央视,多次赴港台演出,收入戏曲精品库。54个国家文化参赞看过后赞不绝口,韩国友人称观罢夜不能寐,连夜索要音像资料。在此剧诞生的30多年里,得到了无数观众的好评,有网友“巢湖之子”称,“好一出吕剧呀,一是唱腔好,二是演技高,三是人心美,看过《玩会跳船》,三十年内莫言老!”

心怀天地,眺望远方

吕剧《玩会跳船》剧照

剧种建设是进行时

吕剧发展道阻且长

作为新吕剧音乐的奠基人、吕剧音乐发展的参与见证者之一,苏智的每一个代表作品,都为剧种建设做出了贡献。“吕剧是个发展中的剧种,剧种建设不能止步,而且要靠大家的力量向前推动。”

吕剧唱腔平稳柔和,落音较低,缺乏激昂挺拔的音调,演员虽然卖力,但观众总找不到该在哪里叫好。“刘梅村团长曾说,吕剧‘头口甜’,它的旋律是下行的,第一句好听,越唱越使不上劲;由履新局长也曾说,唱京剧能叫好,咱吕剧怎么叫不起好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作曲。

由上*梆子移植的《三关排宴》,导演沈涛,作曲苏智,这是一出难得的以老旦为主要角色的剧目,歌颂了佘太君的爱国主义思想。剧中佘太君痛斥逆子的唱腔,通过添词垛句、旋律起伏、放音拖腔等手段,强化了人物豪迈悲壮、怒不可遏的感情,“岂不把萧国主、贤公主,待他的深情厚意、挚爱衷心、众如洪恩,化为灰烬……”,再由林建华收放自如的演唱,观众的强烈共鸣被激发起来,现场掌声如潮。

由北京曲剧移植的《箭杆河边》,导演李公绰,作曲苏智,这是一出讲述斗争仍存在的现代剧目,展现了农村生活的许多方面,刻画了各式各样的底层人物。北京曲剧是曲牌体剧种,苏智在将其移植为板腔体吕剧的过程中对唱词进行了二次加工。老庆奎唱的一段[反四平],追忆历史、缅怀故人、痛诉仇恨,层层递进、句句紧逼、字字铿锵,可谓是义愤填膺、荡气回肠、激情震荡,一段唱居然有三次叫好,这是没有先例的。二赖子的唱腔也尤其精彩,“二赖子我真倒霉,简直是破鼓万人捶……”,人物形象、行当要求、剧情需要都巧妙结合,受到观众欢迎。

由京剧移植的《红灯记》,是六十年代集体创作的地方戏样板戏代表作品。京剧中“仇恨入心要发芽”唱腔借鉴了小生[娃娃调],吕剧不能照搬京剧,也没有其他可参照的样本,只能绞尽脑汁想自己的办法。苏智为此段作曲,通过移调的手段,将坠琴的“低音5-1弦”改为“2-5弦”,首创了吕剧的[上反调四平](有的专家称其为[高调反四平])。这段唱高亢激昂、铿锵有力,准确表现出铁梅对敌人的无限仇恨和坚定不移的斗争决心。在势、情、韵等方面都属上乘,每到演唱时台下必掌声热烈。

吕剧男女唱腔都以真声为主,长期以来存在着男女同腔同调、同度演唱的问题,女声觉得合适时,男声会觉吃力,男声觉得合适时,女声会显低闷,这对于发挥男女发音之长处是不利的。“过去我们想了一些办法,比如《打金枝》降调用D调,《穆桂英》升调用F调。”苏智作曲的《泪血樱花》也在探索解决此问题。

由话剧改编的《泪血樱花》,编剧赵福朋,导演王世元,作曲苏智、苏德。这出创排于年的现代剧目,8月16日开排,9月12日公演,20多天的时间里,曲子写一场、导演排一场,边创作、边讨论、边排演,以较高的效率完成了剧目创作,在庆祝国庆30周年演出中赢得好评。这出写中日情谊的故事,音乐吸收了日本民歌《樱花》《拉网小调》等旋律,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色彩和艺术感染力。其中“口尝苦果心里甜”等唱腔收入《中国戏曲优秀唱腔选》,得到了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年年会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永远唱一个调子肯定是不行的,但有人认为变化了就是出新,这种想法也不对”,苏智说,艺术需要出新,但不是盲目创新,“创作有规律,万变不离其宗才是真本事,在基本调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充实,这个剧种才能建设得更好”,如果把艺术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近些年来所说的戏曲衰微,就是因为我们的剧种不但没长大,反倒把过去的成果掉了许多”。

伏案工作

与音乐工作者们在一起

做人平凡做艺非凡

乐观豁达方显魅力

“做人要平凡,做艺要非凡”,苏智的每一个曲子,都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他的曲风乡土美、文雅美结合,古典风、现代风融汇,既有高屋建瓴的文化观照,又有雅俗共赏的音乐品位,在几十年的创作过程中形成了诗化脱俗、淳厚凝重的个人风格。

吕剧以描写底层群众生活风貌见长,而苏智却极其擅长为文人墨客塑造音乐形象,其曲风的文人性,或许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所致。除《玩会跳船》外,另一部有代表性的大戏《芙奴传》也是如此。

“春去也几多时端阳又到,桃花红艾叶青绿了芭蕉……”,芙奴出场一段“春去也”令诸多观众难以忘怀,初夏时节的物候情态,风姿绰约的闺阁才女,听到这段唱,仿佛就看到了人间美女亭亭玉立于端阳盛景之中含羞带笑,真是惹人喜爱。“岁寒三友图”一段,由赏画作到寻知音、再到知音难觅愁闷不堪,几案上是一幅逆境中团结前行的知音,而舞台上却是感叹流年芳华易逝、感慨书画至交难寻的美人,这为全剧奠定了音乐基调。全剧音乐的最高潮“芙奴自写芙奴传”,三更钟鼓谯楼响,才女执笔血泪狂,透过这段音乐,我们看到了芙奴趁夜半无人之时将满腹冤苦诉诸笔端、不幸身世倾泻而下的画面,其中有悲有怒有冤有恨,也有重获新生前夜的隐隐期待。不论是悲景哀情,还是乐景欢情,《芙奴传》的曲子极富情态,是吕剧作曲情景交融的典范。

同为文人,《蔡文姬》中曹操的音乐形象则为剧种行当建设做出了贡献。“英雄豪杰志在苍生,半生戎马久慕升平……”,苏智为曹操写的唱腔,融入了京剧花脸的韵味,又有老岳父京剧艺术家周亚川的熏陶,一段老成持重的[四平],展现了曹丞相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气度风范,曹操拿起《胡笳十八拍》后所唱的一段[散板],或吟或唱,或念或叹,刻画出了一代文豪欣赏优秀作品时的状态。

所谓诗言志、歌咏言,文艺唱时代之声,作曲也具有时代性。《花好月圆》,一出展现八十年代中年单身男女爱情故事的小戏,随着磁带的极度脱销而风靡一时。诞生于经济腾飞新时期的朴实而又热烈的新爱情,在吕剧特有的生活化气息中展现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全剧音乐浑然一体、宛若天成,而仅从选段来看,一段“八月中秋景象新”、两段“花好月圆再成双”,都成为了不可复制的经典名唱。

不同地域的剧团剧种,因其所处的生存土壤不同,具有各自的艺术风格;不同风格的剧目角色,在审美价值取舍上也有所侧重。苏智为济宁市吕剧团作曲的《鹌鹑县令》一剧,较好地保留了南路琴书发展而来的济宁吕剧中所留存的鲁西南风韵。特别是他根据演员自身条件量身改词作曲的“想当年你挎着篮子卖烧饼”,似说似唱、说唱结合,有叙述、有抒情、有劝解,特别是后半段速度快、难度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据说此片段录音时,惊呆了围观众人,纷纷感叹作曲之精奇、演员之技能。为省吕剧团八十年代复排版《龙凤面》作曲的“后娘梳妆”一段[二板],借鉴了传统曲艺的演唱形式,风格清奇刁怪,为陶花英人物塑造增添了光彩。为踩跷版《王小赶脚》添词作曲的“*土地硬板板,沙土地暄又暄,两只小脚尖又尖,哎呦呦,扑腾儿扑腾儿往下窜”,既展现了小脚跷功的形,又再现了小脚行路之态,真是锦上添花。

如今,乡土化在许多剧种所创的新腔中已然不见,但“土而不俗”则是苏智的音乐追求之一,毕竟地方剧种最重要的还是其源于群众的“土”味。为拍莱芜梆子电影《三定桩》,请他所整理创作的音乐,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浓郁的剧种风格、鲜明的人物个性,得到了业界权威的好评。为了在革新中不伤害剧种风格,他要演员先自己唱,在听演员唱的过程中寻找灵感、深度加工,这样才创作出了一部精品,也成为了该剧种后世作曲的模范作品。当年他在这出戏中为莱芜梆子所创的新腔,已成为该剧种的“传统性”唱腔,几十年后的今天仍在沿用。

除作曲外,苏智也是戏曲理论研究专家,几十年来所撰写的理论文章、编辑的作品数量可观,虽不能说著作等身,但也为戏曲尤其是吕剧剧种的理论性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年起,他与同仁们一道,编写《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东卷》,这是一个国家级的巨大学科工程,是首次针对山东戏曲剧种音乐的综合性理论巨著。20多个剧种音乐的整理编辑,曲谱、文章、视频、录音,他从浩繁的资料中汲取了丰富营养。

与妻子周丽斌

为戏歌《吕韵新航》作曲

87版《玩会跳船》剧组重聚

苏智近照

畅谈5小时,苏老师精神矍铄、且说且唱,时而回忆、时而倾诉,情到浓时还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可谁能想到,眼前这位87岁的老人,居然先后两次从癌症中解脱,大难不死、浴火重生后更焕发青春。

提笔9千言,记录一位优秀音乐家的艺术人生并不容易,直到成稿之时仍感觉有诸多不足和不到之处,毕竟艺术评析、理论研究等诸多方面晚辈道行尚浅,好在学者宽容,敬请指正。

视频欣赏经典作品舞台呈现吕剧《玩会跳船》全剧挖掘改编:纪根垠范季高尚之四移植整理:丁振家周丽斌舞台导演:周丽斌作。。曲:苏。智吕剧《王小赶脚》全剧作曲:苏。智李。渔张。斌导演:周丽斌吕剧《这方水土这方人》全剧编剧:赵福朋导演:周丽斌作曲:苏。智车培森栾胜利吕剧《托起夕阳》全剧编剧:李炳今导演:霍德同作曲:苏。智

苏智,年生,山东高唐人,国家一级作曲,新吕剧音乐奠基人之一,著名吕剧音乐家,戏曲理论家。

年考入聊城文工团,年调入正在筹备建立的山东省吕剧团。先后担任伴奏员、作曲等多种工作。多次下乡采风,挖掘整理山东戏曲资料,积极向老艺人学习,广收博览。作为吕剧第一代作曲之一,参与了吕剧剧种建设改革、吕剧音乐的定腔定谱等全过程。

从事吕剧事业几十年来,融伴奏、作曲、理论研究为一身。在伴奏方面,潜心研究吕剧三弦演奏规律,首次将琵琶、古筝、柳琴等乐器加入吕剧乐队,以完善乐队建制、丰富音乐表现力。在作曲方面,能因人因时、依情依理进行创腔编曲,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丰富了吕剧的板式声腔,形成了诗化脱俗、淳厚凝重的曲风。在理论研究方面,他在文艺理论及传统音乐学、语言学等方面颇有造诣,其著述为吕剧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

为近百出剧目作曲,代表作品有《燕燕》《挡马》《三关排宴》《桃花扇》《箭杆河边》《红灯记》《驰马镇》《审椅子》《泪血樱花》《芙奴传》《皇亲国戚》《花好月圆》《玩会跳船》《梅龙镇》《闯山东》《这方水土这方人》等,获奖作品有《梆声阵阵》《鹌鹑县令》《微湖蛇影》《路口》《*嫂你好》《神圣的事业》《托起夕阳》等,还参与了莱芜梆子电影《三定桩》的创作。

发表文章数十篇,有《立足于新落脚于亲》《现代戏推动了吕剧事业的发展》《开拓与开掘》《话说吕剧》《吕剧的创新之路》《一代曲魁张斌》《梅开菊绽报春来》《引宫商入戏令五音生*》《游子*系乡土风》《戏曲音乐创新杂议》《振兴吕剧断想》及山东戏曲专栏连载等。编辑作品有,《吕剧音乐资料》《现代戏优秀唱腔选》《吕剧演唱材料》《首届吕剧音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建国35周年吕剧优秀唱腔选》等。参与了《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东卷》编纂等多个省级、国家级课题项目。

江天Shawn

爱吕剧,爱生活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画交融情韵兼胜记吕剧音乐家苏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