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观奉先寺的轮廓,像极了一头“神牛”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龙门石窟,从东山石窟检票口进入,登上左侧数十级台阶,从一个平台上望向对面的奉先寺,其轮廓像极了一头“神牛”,卢舍那大佛等佛像位于“神牛图”的中央,画面十分奇妙。
龙门石窟研究院副研究员焦建辉说,龙门石窟是一座艺术宝库,游客从不同角度都能发现它的美,“神牛图”的发现主要源于游客独特的视角。
“牛头”的形成,蕴含着古人高超的智慧
“神仙洞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大溶洞,里面的空间可是不小。”焦建辉介绍,洞内南北长14米,东西长13米,南高北低,与卢舍那大佛南侧的阿难尊者和普贤尊者身上无数小溶洞相连。
龙门石窟为什么会有溶洞呢?焦建辉解释说,龙门山的石质是石灰岩,在地下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不断溶蚀,进而在山体内形成一个个溶洞。
北魏时期开凿时,古人在天然溶洞的基础上开凿扩建,省工省时,节约成本,同时,由于溶洞已经形成稳定的岩体结构,一般不会发生坍塌事故。到了唐代,多数溶洞已被占用,古人选择在山岩直接开窟造像,但奉先寺仍是在溶洞发育的基础上扩建开凿而成的。
此外,龙门石窟号称“龙门第一窟”的古阳洞,因窟顶一朵硕大高浮雕莲花而得名的莲花洞,以及相传为雷火所击而得名的火烧洞等,都是在溶洞的基础上开凿而成的,充分反映了古人高超的智慧。
为石窟遮风挡雨的窟檐,脱落后形成“牛尾”
许多人都知道奉先寺又被称为九间房,卢舍那大佛下的青石板上有不少圆形图案,细数这些圆形柱础遗址,就会得出这里在古代建有九间房的结论,这也充分说明奉先寺在当时有木构建筑。
虽然奉先寺进深36米,窟檐建筑仍为大佛遮挡了千年风雨,防止雨水直接冲淋侵蚀窟壁和石窟造像,造成伤害。同时,窟檐还有美化、装饰洞窟的作用,且有利于保持窟内环境的稳定。
在龙门石窟的洞窟中,有多处牛的雕刻艺术
牛有勤劳、朴实、吉祥的寓意,尤其在农耕社会,*牛和水牛力气大,帮助劳动人民分担了大量繁重的生产活动,所以人们对牛十分爱戴和感激。
焦建辉说,游客发现“神牛图”,说明龙门真是一座艺术宝库,从不同角度能发现它的美。其实,在龙门石窟多个窟龛中,还有多处牛的雕刻艺术。例如,古阳洞一个佛龛的龛楣上雕造着成套的佛传故事,如树下观耕、步步生莲、九龙灌顶等,其中,树下观耕就有牛的雕刻。
记者在东山石窟擂鼓台刘天洞看到,有两个佛龛下方的供养人位置,都雕刻着牛的造型。“有一处专门刻了‘为犊子’三个字,我们分析是家里新添了牛犊,主人专门雕刻而成,足以见得牛在当时社会普通家庭的重要地位。”焦建辉介绍。
来源:洛报融媒
记者:仝景菁文/图
编辑:康佳璇
审核:王妍
快翻翻你的相册
看能不能找到“神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