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山天妃宫
本期策划泉州蟳埔村等地的海神崇拜习俗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航点之一,位于泉州湾出海口的文兴码头,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一直是古泉州海外贸易的一个重要码头。泉州沿海因此留存了许多海丝遗迹,也留存了许多传统习俗和民间信仰,其中海神崇拜是沿海民众最重视的一种民间信仰,而出海祈风、祭海仪式则是泉州沿海渔村蟳埔渔民最重要的节俗礼仪。
蟳埔村位于泉州市区东南海滨,现称丰泽区东海街道蟳埔社区。地处晋江北岸,晋江下游与东海接壤的咸淡水交界处,民众靠海为生,是典型的泉州渔村。蟳埔古称前埔,明清时曾逢蟳埔顺济宫妈祖生日,晋江南岸村民在敬奉的锻面彩帐上错把前埔写成蟳埔,因渔村盛产红蟳,当地村民认为倒也符合实际,就此沿用下来。因其偏居海岬打鱼讨海的耕海生活,长期形成一些独特的民俗风情,如:蚵壳厝民居、簪花围头饰、斜襟衣大筒裤红围巾装束、儿女称母亲为“阿姨”的“鹧鸪姨”谦称等等。蟳埔地处泉州湾出海口,向海而生,以海为田,民众对大海有深深的依赖,也对其凶险莫测的自然力深感敬畏,海上平安成了人们的最大渴望。因此从古至今渔民们出于敬畏之心,往往要通过举办各种祭海仪式,祈求船舶往返平安。始建于南宋时期、主祀玄天上帝的法石真武庙就是沿海民众重要的祭海祈福场所,宋时泉州郡守也将真武庙作为望祭海神的胜地。而位于蟳埔村的顺济宫主祀的是护航救难驱邪济世的妈祖娘娘。自北宋雍熙四年()渔女林默羽化升天,她就成为蟳埔渔民心中尽善尽美的海神形象。每逢妈祖生日忌日,蟳埔村都要举行祭祀活动。特别是每年农历正月廿九妈祖巡香日活动和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谒祖进香日活动,祭祀仪式非常热烈隆重,几乎全村沸腾,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民俗文化盛宴。除此之外,位于泉州东海湾畔金崎渔村的宁海庙所奉祀的圣姑娘娘也是当地渔民心中保佑船只安全、守护一方安宁的海神。
海神妈祖泉州真武庙古称“玄武庙”,玄天上帝是蟳埔沿海民众的海神,也称玄武大帝、上帝公。传说,“玄武”是道教中执掌北方之神,他是龟、蛇结合而成的神灵,而龟、蛇又生于水中,所以兼有水神的功能。宋初,为了避讳宋圣祖赵玄朗,玄武庙改称“真武庙”,玄武大帝亦改称“真武大帝”。庙前石台阶旁有一块状如龟背的天然巨石,其上矗立一方石碑,为明朝嘉靖十二年()晋江县令韩岳所立。碑上镌刻“吞海”两个楷书大字,意为真武大帝气势吞海,是古代泉州沿海民众征服大海、以海为生的生动写照,也有力地昭示了泉州海洋文化的拼博精神。真武庙和“吞海”石碑是泉州海神信仰的重要史迹,见证了泉州港繁荣时期中国沿海独特的海神崇拜习俗与海洋观。宋代泉州郡守每年两次率官员到真武庙举行海神祭拜仪式,祈求玄武大帝庇佑。每年端午前后的“回舶祭海”和秋冬时节的“遣舶祭海”,都被当作固定的官方祭祀活动来操办,非常神圣和隆重。
美山四王府年农历三月十五、十六两日,在泉州东海之滨举行的真武庙祭海仪式和妈祖巡香活动,让民众和游客见证了一场民俗狂欢的盛宴。三月十五真武庙祭海祈福的仪式隆重而又严谨,广场上张灯结彩,锣鼓喧天,民众蜂拥而至,人人兴高采烈。蟳埔女的头上顶着热烈的簪花围,服装艳丽无比,一片姹紫嫣红。腰鼓队、拍胸舞、舞龙、武术,轮番上阵,开场热身已经十分热烈。上午十点,祭司宣布祭海祈福仪式开始,身着宋代汉服的祭祀队伍排着队鱼贯上场,男、女祭司分列两排,手执各种祭祀用具,神情虔诚。旌旗猎猎,祭乐幽幽,祭祀队伍在真武庙前站定后,主祭者开始抑扬顿挫地宣读祭文,声音洪亮;祭拜者跌宕起伏跪拜磕头,庄严肃穆。“祀海祈祥”“祭海纳福”“海风旌旗”,三个环节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祭海仪式过半时忽然下起雨来,民众纷纷说,是祭祀的虔诚打动了海神,海神显灵了,在答谢人们呢!第二天是蟳埔渔村的妈祖巡香活动,这个仪式同样热烈非常。全村沸腾,万众出动,不管男女老少,人人参与。身穿艳丽服装的蟳埔女,扎着腰鼓,扛着大鼓,挑着花篮,抬着大匾,手持燃香,拿着扫把,簇拥在妈祖神轿周围,浩浩荡荡地在蟳埔村旁宽阔的沿海大通道上踩街游行,一派欢乐无限的动人景象!
妈祖也是蟳埔渔民心中保佑船只安全、守护一方安宁的海神,位于蟳埔村的顺济宫主祀的就是能护航救难驱邪济世的妈祖娘娘。每逢妈祖生日忌日,祭祀的仪式都非常隆重热烈,成为年年必办的民俗文化盛宴。也许妈祖信仰很多地方都有,但妈祖巡香活动与蟳埔女风采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却是蟳埔渔村的独特风景。
美山天妃宫戏台东海湾畔,与蟳埔村相邻的金崎渔村还有一座祭祀海神的宁海庙,庙里主祀宁海大总巡和顺平侯,配祀圣姑娘娘。圣姑娘娘又叫阴姑妈,是溺海身亡的渔女,后来逐渐成为泉州沿海民众尊崇的引航海神。据泉州丰泽区的民间故事传说,后唐时,王审知率师入闽平番,船队航行到大坠门时,因大雾弥漫,航道迷失,不知所向。突然看到宁海庙后的鹧鸪山七星石上,有一神女头戴白巾,身穿盔甲,手举一盏明亮的灯火,引导迷航的船队入港。王审知后探明是圣姑娘娘显灵指引,便入朝上奏,敕封该庙为泉郡宁海庙,并敕封圣姑娘娘为“护国夫人”。从此圣姑娘娘成为沿海渔民心中守护一方安宁、保佑船只安全的海神,得到沿海广大民众的敬奉和祭拜。
本期策划蟳埔海神崇拜习俗的文化意义
也许蟳埔等地的海神崇拜源于与文明民族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思维方式相对应的自然民族的思维方式,即德国社会学家费尔坎特所提出的“神话的思维方式”[1],他认为,世界上实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超自然的灵格,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产生于它们的灵格,并且由灵格来掌管它们。但我们也可以看到,蟳埔海神崇拜之所以延续至今,成为泉州沿海民众的一种影响深远的生活习俗,是因其传达了广大沿海民众独特的生命追求,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蟳埔海神崇拜习俗透露了泉州沿海民众敬畏大自然祈求美好生活的生命追求。蟳埔人向海而生,以海为田,大海对蟳埔很重要。村民家门口的浩瀚大海养育了泉州湾晋江出海口北岸的数十万民众,也养育了泉州市区的居民。没有大海就没有蟳埔人亮丽的一生,也没有泉州人的口福,美味的海鲜是大海对蟳埔人的慷慨馈赠。
美山天妃宫山门蟳埔村与大海紧密相连,蟳埔民众对大海有着深深的依赖。然而,大海风浪汹涌,凶险莫测,古时民众的生产工具又极其落后,渔民出海频频遇险,“若微遭倾覆,破产随之”[2]。自然对于蟳埔人来讲,其力量是巨大的,是无法阻挡的,是深感敬畏的。海上平安因此成了人们最大的渴望,在传说中具有护航降妖神力的玄武大帝、妈祖以及圣姑娘娘自然成了沿海民众的精神寄托对象。所以,泉州沿海民众在出海归来收获海鲜之后,往往“家家赛神,钟鼓响答”[3],以此感谢神祇的护佑,祈祷风调雨顺、出入平安。他们还用敬奉海神的神圣仪式来祈求自己的美好生活,希望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是相依相伴的,是和谐美好的。这始终是蟳埔人发自内心的真实愿望和生命诉求,是他们试图借助神灵向大海表达的一种感恩和崇敬。
狂欢化的海神祭祀仪式也传达出沿海民众消解生活压力感受生活温度的由衷渴望。也许,对沿海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不管是出海打鱼的男人,还是在家门口讨小海销售海鲜的蟳埔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周而复始,很累很平凡,甚至很庸常,但是每年有这么一两天,在充满仪式感的神圣场景中,每个人的心都会变得柔软,变得易感,因为它唤醒了我们心中快乐的情愫,唤起了我们对救人于难的神明的尊崇和感恩,也唤回了我们的文化自豪感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有人说,每一个仪式感的背后,都蕴藏着一份爱的表达。仪式就是心与心沟通交流的桥梁,它让民众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有了温度,有了感动,有了盼头,让百姓庸常的生活变得庄重而充满尊严。就像在荒芜的道路上为自己点亮了一盏灯,让前路光明洞开,也让自己在狂欢的仪式中迸发出了正能量而砥砺前行。
海不杨波前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的狂欢诗学认为:狂欢节可以“把人们的思想从现实的压抑中解放出来,用狂欢化的享乐哲学来重新审视世界”[4]。对于蟳埔民众来说,这种狂欢节俗的作用也是一种消解辛劳、放松身心的生活方式。民众一年到头辛勤劳作,非常忙累,他们需要一个狂欢活动来舒缓身心,消解疲劳,为单调劳累的生活增添色彩,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提升。表面上,是民众借助海神祭拜和妈祖巡香这些民俗节日一起热闹和狂欢,其实是悦神怡己,它已经成为蟳埔民众的一种精神力量,一方面传达了民众消解生活压力的渴望,另一方面透露了民众享受快乐的需求。所以,一年一度妈祖巡香的狂欢活动,其实也很真实地反映了蟳埔民众集体无意识深处中消解压力、享受生活的人生态度和生命追求。
总之,蟳埔海神崇拜以充满仪式感的祭祀活动弘扬了泉州沿海民众向海而生、爱拼敢赢的海洋文化精神,表现了沿海民众对保驾护航的海神尊崇和感恩之情,传达了民众热爱生活、敬畏大自然的生命追求,体现了沿海民众懂得感恩也懂得享受生活的积极乐观的闽南文化性格。这些方面都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人文价值,对传承优秀的闽南文化精神,建设和发展独具特色的新时代泉州旅游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期策划建设以蟳埔海神崇拜为特色的
旅游文化
蟳埔海神崇拜习俗是一张独具魅力的泉州文化名片。一方面,真武庙祭海仪式和蟳埔村妈祖巡香活动是蟳埔女靓丽风采的一次集体亮相和展示。她们头上姹紫嫣红活色生香的簪花围,身上花红柳绿艳丽炫目的渔女服装,脸上兴高采烈、生机勃勃的明媚笑容,都是一道道美不胜收的风景线,极其鲜明地呈现了泉州沿海的地方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蟳埔女簪花围中穿过发髻的长长的象牙白筷子,不仅是一种美的装饰,还有其独特作用。古代泉州沿海村庄常有倭寇骚扰,男人出海打渔,留在家里的女人就以此为工具抵抗倭寇,虽然很原始,但却见证了蟳埔女勇敢坚强、保家御敌的英雄气概。蟳埔女及其头上的簪花围也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可以说,蟳埔女用最虔诚的仪式,最热烈的庆典,来祭拜心中的海神,希望得到海神庇佑,永远安居乐业,幸福绵延;同时,她们也把自己积极乐观的美丽呈现给了海神,成为海神祭祀礼仪上最靓丽的风景。
正因为蟳埔海神崇拜习俗(包括真武庙祭海仪式和蟳埔村妈祖巡香活动)既透露了泉州沿海民众敬畏大自然祈求美好生活的生命追求,也是蟳埔女靓丽风采的一次集体亮相和展示,极其鲜明地呈现了泉州沿海的地方文化特色,所以,设立常态化的海神文化节,使海神文化节成为泉州的一个旅游文化的独特品牌就很有意义。把每年农历三月廿二、廿三这两天设为常态性的海神文化节,以真武庙祭海仪式和妈祖巡香活动为文化节的重头戏,打造一场民俗狂欢的盛宴,吸引游客和民众参与,不仅让人们震撼于海神祭拜仪式的神圣和隆重,同时也可以推介泉州其他旅游景点和特色产品,由此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使海神文化节成为泉州旅游文化的独特品牌。
美山天妃宫大殿“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泉州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挖掘蟳埔海神崇拜习俗的文化资源,发展蟳埔海神崇拜习俗的文化产业,其潜力是非常大的。旅游业比较发达的杭州、桂林和绍兴等地区就是因为充分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使文化形成了一种产业,从而打出响亮的旅游品牌,推动了旅游经济的迅速繁荣和发展。如绍兴的鲁迅一条街,到处可见充满鲁迅小说元素和鲁迅文化符号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从百草园、三味书屋、乌篷船、咸亨酒店、孔乙己塑像、破毡帽到茴香豆,林林总总,都成为游客争先体验的对象和抢购的产品,带动了整个绍兴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的就业。可以说,鲁迅养活了一座城。而在绍兴的沈园,曾经演绎了南宋诗人陆游与唐婉令人扼腕的爱情悲剧故事,也留下《钗头凤》这首脍炙人口的动人词篇。如今,这首词不仅被书写在墙上,也被书写在折扇、团扇、手帕、丝巾等各种纪念品上,成为很雅致的伴手礼。由此形成了绍兴这个地方独特的文化品牌和创意产品,不仅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往流连叹息,也让这些伴手礼随着他们走向了四面八方,这不仅让绍兴的旅游业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文化影响力也十分深远。所以泉州也应该充分重视蟳埔海神崇拜习俗中所蕴涵的丰富珍贵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开发和利用,把蟳埔海神崇拜的有关形象,如妈祖娘娘、圣姑娘娘、蟳埔女(包括其服饰和簪花围)、巡香情景等开发成形象鲜明的旅游纪念品,或其他富有文化创意的旅游产品,进而打造成相关的旅游文化产业,带动整个泉州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新时代泉州旅游经济的繁荣。
蟳埔海神崇拜习俗旅游文化品牌的推介,也是推动新时代泉州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如把蟳埔海神崇拜习俗写入景点简介或旅游手册中。景点简介、明信片或旅游手册是游客观赏和认识旅游景点的入门工具,因其方便易携,常会引起游客大量购买。组织作家、记者采风报道,多方面宣传蟳埔海神崇拜习俗的独特内涵,让游客易记易传,并借此把泉州旅游文化推介到四面八方,使其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美山福地培训导游讲好蟳埔海神崇拜故事,也是泉州旅游文化品牌的重要推介手段。导游不仅是旅游景点的介绍人,也是旅游文化的推介者,更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播者和宣传者,可以说,导游任重而道远。如前所说,蟳埔海神崇拜习俗不仅具有鲜明的泉州海洋文化特征和地域色彩,并且蕴含着地域文化发展变化的丰富信息和独特内涵,弘扬了泉州沿海民众向海而生爱拼敢赢的海洋文化精神以及对保驾护航的海神的尊崇和感恩之情,体现了沿海民众懂得感恩也懂得享受生活的积极乐观的闽南文化性格,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因此,对导游的业务培训应该包含讲好蟳埔海神崇拜故事这一内容,让这一不仅承载着海洋文化精神,而且具有鲜明的泉州文化特色的习俗伴随着导游的讲解传遍四面八方,使蟳埔海神崇拜文化更加深入人心,由此扩大泉州旅游文化的影响力。
总之,蟳埔海神崇拜习俗体现出泉州沿海民众对大自然的敬畏心理,对祖先美好道德的崇敬和对安定美好生活的追求,也透露出民众追求快乐的狂欢心理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传达出泉州海丝文化的丰富内涵,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蟳埔海神崇拜习俗也是极其宝贵的旅游文化资源,对泉州创意文化产业的形成和旅游文化品牌的打造,推动新时代泉州旅游经济的发展和繁荣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充分利用海丝旅游文化建设的有利时机,对泉州民众的海神崇拜和祭海习俗的积极元素进行深入开发和利用,发挥其品牌要素和文化名片的重要作用,对建设和发展独具特色的新时代泉州旅游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系泉州师范学院教授)
注释:
[1]杨利慧:《神话与神话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23页。
[2][3](清)陈锳、王作霖修,叶庭推、邓来祚纂,乾隆《海澄县志》卷15《风土》,上海书店出版社年版,第页。
[4]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第页。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