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时刻6月23日讯农业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根基。在几十年的发展中,烟台农业逐步摆脱了底子薄、积累少、“靠天吃饭”的局面,生产基础不断夯实、种植种类不断丰富、产业发展更加立体、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可以说,如今的烟台农业已经站上了全面迈向农业现代化的新历史节点上。眼下正是夏收时节,我们先一起去麦收现场看看夏粮收获的情况。
在莱州市虎头崖镇下埠村的高标准麦田,由十几辆联合收割机、播种机、运粮车组成的联合车队正在来回穿梭作业。就在年以前,这里的小麦收割还需要依靠人工,全村亩小麦要半个月才能割完。现在,通过机械化,只用三天时间,而且麦收的损失率不足1%,远远低于手工收割。
机械化的推广,得益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下埠村改变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将土地进行整体托管,通过合作社一体化管理,实现了效率收益最大化,稳定了粮食生产。莱州市神堂建增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陶启平:我们合作社今年承担了四千五百亩的生产托管任务,合作社现在十多台农机正常投入使用,确保在今年三夏中成熟一片,抢收一片,播种一片。
稳面积稳产量,当地还推行‘双宽’种植技术,减垄增地,仅此一项,今年莱州小麦就比去年播种增加了4万多亩。
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烟台不仅坚持“藏粮于地”,还把“藏粮于技”摆在突出的位置。像粮食新品种培育,烟农、烟农小麦品种相继攻破全国、全省小麦亩产记录。登海种业先后选育玉米高产新品种80多个,6次开创和刷新了中国夏玉米的高产纪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推进,目前烟台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连续5年稳定在万吨以上。主粮有保障,为发展特色农业打下基础。改革开放之后,咱们烟台农业的种植种类不断丰富,苹果、大樱桃、梨、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发展迅猛。果农们通过特色农产品增加了收入。
红彤彤大樱桃挂满枝头,栖霞庙后镇骂阵口村的果农今年又迎来了丰收。虽然今年雨水多,影响了部分樱桃的品质。但樱桃品种好,销路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栖霞庙后镇果于爱萍:以前品种不好。像那些大紫品种不好,卖不上价钱,现在我们换了美早萨米脱,现在价格很好。
上世纪90年代,骂阵口村种植的主要还是小麦和玉米,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产量一直不高,农民收入也有限。十几年前,村里开始种植樱桃,并逐步的更换品种。如今骂阵口村的樱桃面积已经达到一千亩。不仅如此,村里还加入了镇级联合社,按照“群众入股、集体筹股、*委配股”的方式,发展大樱桃产业。栖霞庙后镇骂阵口村支部委员孙韶光:在*的领导下,领导我们换新品种,教我们技术,到*府去学习讲课,我们所以现在老百姓很认可。
优化生产关系,带动特色农产品发展。眼下,各类农业合作社几乎遍布广大烟台农村,成为农业提质增效的杠杆,也拉动了品牌农业的发展。目前,烟台地理标志产品已达9个,居全省第一。烟台苹果以.05亿元位列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一名,连续12年蝉联中国果业第一品牌,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00家,有效带动了苹果、大樱桃、葡萄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粮经种植蓬勃发展,海洋渔业也驶入发展快车道。近年来,借助养殖装备发展和海洋牧场建设,我市渔业养殖由近岸逐步走向深远海,广袤大洋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战场。
这个庞然大物就是由中集来福士自主研发的、亚洲单体最大的深远海智能化网箱——经海号,它就像是给鱼儿搭建了一个豪华大别墅,不仅体积大,这上面还处处跳动着创新的因子,可以让鱼儿在一个“类野生”的环境下生长。经海号深水网箱,年产能吨,使用自动投饵机、水下机器人、网衣自动清洗机等智能化技术装备,只需要两个人来操控。未来将在长岛海域作业。当地还成立专门养殖公司,统一提供鱼苗、饲料,统一收购,形成企业大网箱带动村民小网箱的接力养殖链条。长岛南隍城村村民葛茂武:风险很少了,养一年小鱼我就卖了,卖两年的小鱼苗就能顶过去三年的收入了。
发展海洋牧场,打造“海上粮仓”。眼下,咱们烟台正在集中打造莱州湾、庙岛群岛、四十里湾、丁字湾等4条海洋牧场发展带,启动亚洲最大的海洋牧场建造项目——“百箱计划”,“长鲸1号”“长渔1号”“耕海1号”等一批养殖装备相继投入运营。全市拥有省级以上海洋牧场30处,其中国家级14处,占全国的1/8,各类海洋牧场建设面积达到万亩,产业链产值突破亿元。海洋牧场“烟台模式”正在全国推广。粮经渔发展,推动农村经济不断壮大,提升了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农村环境面貌也得到显著提升。目前,全市农村新增集体收入3.8亿元,带动群众增收4.9亿元。全市新建省级美丽乡村标准村个、清洁村庄个,累计完成改厕11万户,按照“同源、同质”标准,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达到50%以上。可以说,与几十年前相比,今天烟台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