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海岸路18号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的展室中,挂着从年以来历任中共青岛市委(支部、特支)书记的肖像,其中有一位来自平阴,他就是陈振麓,玫瑰镇北辛村人,年11月至年1月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
陈振麓(~),原籍山东平阴,年前后举家迁居济南。年在察北(今张家口北郊)一带参加了冯玉祥等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在此期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盟*失败后,与组织失掉联系,又重新上学。年秋,考入国立山东大学生物系,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青岛地方队部。年9月恢复组织关系,并转为中国共产**员,此后历任中共青岛特支组织委员,中共毕家村*支部书记,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崂山抗日游击队第四中队中队长,中共鲁东南工委委员等职。年3月,被派到东北*五十七*六六七团万毅部工作。同年秋,病倒于战场。年1月于济南病逝。参加抗日组织
陈振麓曾就读于平阴夏沟小学、济南一中、北京师范大学附中等。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济南学生赴南京请愿团。年,陈振麓在察北(今张家口北郊)一带参加了冯玉祥、方振武、吉鸿昌等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并在此期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抗日同盟*失败后,他与组织失掉了联系,重新开始上学。
年秋,陈振麓考入青岛国立山东大学生物系。与此同时,共青团员李欣由上海团组织安排,也考取山大物理系。李欣从上海带来了一些进步书刊,如《八一宣言》、《毛泽东和斯诺的谈话》,以及中共在巴黎出版的《救国报》等,暗中在进步同学中传阅,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不久,李欣和积极分子一起秘密联系山东大学、铁路中学、文德中学的进步学生,成立了民先青岛地方队部和青岛救亡同学会,并通过*仲,和北平民先总部取得联系,得到队刊《队的生活》。陈振麓积极参加山大学生的抗日救亡活动,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治敏感性。经李欣暗中考察、交谈,证实了陈振麓的共产主义青年团员的身份。年春,民先山大队部在青岛中山公园成立,有队员20余人。此后,民先山大队部经常有计划地向同学们介绍书刊,组织救亡歌曲合唱团、世界语学习班,吸引广大同学参加,扩大*治影响。
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7月29日,民先全国总队部、北平队部、北平学联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学生向后方撤退,到内地发动抗日救亡运动。8月,大批流亡学生撤到天津,因津浦铁路不通,纷纷从海路到达山东,在掖县、烟台、青岛等地下船,再改乘火车前往济南。陈振麓和山大民先队员一起,团结在校学生和社会进步人士,积极参加接待流亡学生的工作;组织开展对市民的宣传工作,组织话剧团,演出话剧《放下你的鞭子》,鼓动群众起来抗日;组织歌咏队,教唱流亡歌曲,并抓住国民*青岛当局组织防护训练班的时机,在市内和郊区毕家村一带向市民和农民进行抗日宣传,发展民先队员。同时,在同学中传阅关于游击战争和游击战术方面的资料,请参加过东北抗日联*的邹作华讲游击战术,并说服动员在校学生反对学校内迁,争取留在敌后打游击。东北*第五十一*进驻青岛后,民先山大队部又组织学生对部队将士进行慰问。
年9月以后,东北*第五十一*进驻青岛,中共东北*工委亦随*到达。经东北流亡学生、共产*员邹鲁风的介绍,李欣与东北*工委接上组织关系。东北*工委书记项乃光指示李欣,尽快发展*员,建立青岛*组织,在青岛地区领导开展抗日斗争。经中共东北*工委批准,首先恢复了陈振麓的组织关系,并转为*员。李欣、陈振麓又发展了表现积极的王艺为*员。同月,在中共东北*工委的指导下,中共青岛特支成立,李欣任书记,陈振麓任组织委员,王艺任宣传委员。特支受东北*工委直接领导,任务是动员各界民众,组织武装起义,准备在日*侵占青岛后开展游击战争。
青岛特支的建立,不但使被破坏两年之久的青岛地方组织恢复了勃勃生机,也为日后组建崂山抗日游击队确立了领导核心,在青岛*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岛特支建立后,积极在山大学生中开展工作,发展*员。一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入*、后失掉组织关系的老*员和热心抗日的群众,纷纷前来山大,和特支取得联系。如家住崂山北宅乡蓝家庄的王景瑞、王焕章,毕家村的李西山,沧口娄山乡十梅庵的李明海,大枣园的姜明吾,住在市区的高嵩、王云九、倪鲁平等,纷纷前来和特支取得联系,并参加山大民先组织。
组建抗日武装
屹立于*海之滨的崂山,群峰林立,地势险要,中部山深林密,巨石参差,为外敌进犯之大忌。山区内村庄密布,民风淳朴刚毅,群众基础比较牢固,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得天独厚之处。中共青岛市委最初计划在此成立规模较大的崂山抗日游击队,分四到五个中队:第一中队在浮山后、沙子口、登瀛等沿海地带(包括接近市区的李村)成立;第二中队在桃林、北疃、大北曲一带成立;第三中队在沧口附近的十梅庵、娄山后、大枣园一带成立;第四中队在毕家村、蓝家庄一带成立;有条件再成立第五中队。
首先组织起来的是第四中队,共六七十人,由市委书记陈振麓兼队长,宋中堂任副队长,王儒林任指导员,高嵩负责战术教练。这个中队的每个成员都是民先队员,其中50多人是山东大学的民先队员。市委又从中发展了一批新*员。对一些失掉组织关系的老*员,因来不及审查其历史,市委决定他们重新入*,*龄以后再定。这个中队的新老*员很多,*治素质和文化水平也很高,集中了青岛革命力量的精华。因崂山游击队驻崂山时间不长即转移诸城,其他中队未来得及成立。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青岛一些地方势力也打着抗日旗号,在崂山周围拉起了一些游杂武装,目的是借机扩充自己的势力。崂山抗日游击队建立后,引起这些游杂武装的注意。对此,中共青岛市委有所准备,既坚持团结抗战的原则,也时刻提防被吞并的危险。
崂山抗日游击队组建后,武器装备十分缺乏。因此,筹集武器和*需物品成为市委和游击队员的当务之急。此时,国民*青岛市*部成员孙殿斌拉起一支队伍,番号为国民*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部直属十六支队第二纵队,驻扎在崂山北面的惜福镇。由于群众反感,他们虽然枪多,却招不起人来。当他了解到共产*领导的崂山抗日游击队深得群众拥护,人员较多时,就企图以“合作”为手段,以武器为诱饵,将崂山抗日游击队吞并。
孙殿斌多次派人到市委驻地埠落小学游说,并保证只要崂山抗日游击队开到惜福镇与他们合作,就发给枪支弹药。市委虽对其诚意怀有疑虑,但从*的统一战线*策和游击队的实际情况出发,决定与孙部合作,但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与孙部合编。孙殿斌同意了市委提出的条件后,陈振麓、王焕章、李明海带领部分队员前去惜福镇,与孙部合作;王景瑞、李西山则带领另一部分队员留在毕家村作后盾,以防不测。年12月底,崂山抗日游击队部分队员到达惜福镇,与孙部交涉合作事宜。孙殿斌以为计谋得逞,竟食言反目,不但不发给武器,还强行将崂山游击队队员编入他的队伍。崂山游击队员据理力争,毫不妥协。孙殿斌软硬兼施,诡计用尽,竟将崂山游击队员围困起来,与外界隔绝。由于市委事先有准备,及时组织了坚决斗争,迫使孙殿斌放弃了吞并的企图,并发给了十几支旧枪和一些手榴弹。鉴于孙殿斌没有合作诚意,市委借一个晚上行*的机会,在外面游击队员的接应下,带领自己的人员巧妙地脱离了孙部。
在崂山抗日游击队组建的过程中,还遭到反动地主的暗算。沙沟村地主李代华,在青岛市委指名要他把手枪交给游击队后,怀恨在心。就在崂山抗日游击队自孙殿斌部返回途中暂住沙沟小学的第二天上午,李代华伙同几个反动分子暗中向游击队员开枪,队员肖维成牺牲。李代华还抢去游击队的物资。袭击崂山抗日游击队后,李代华害怕报复,托人向青岛市委求饶,表示愿出元钱赔偿损失。市委研究决定:要凶手,不要钱。李代华求饶不成,竟狗急跳墙,贿赂了国民*即墨县常备队,开来三卡车士兵向游击队进攻,并开炮轰塌埠落小学校舍。游击队及时撤离,避免了伤亡。
加入五十七*
在崂山抗日游击队与顽固势力展开斗争的同时,受中共东北*工委派遣的伍志钢、李欣等,已完成争取蔡晋康领导的高密游击队的工作,蔡晋康同意与共产*领导的游击队联合抗日。
年1月9日,日*第五师团占领潍县,1月10日日*在青岛崂山山东头登陆。在高密即将被日*占领前,蔡晋康的高密游击队转移到了诸城。在这种紧急情况下,中共东北*工委决定:青岛市委率领崂山抗日游击队前往诸城,与中共高密游击队工委掌握的力量汇合,组成高密游击队第四中队,名义上属蔡晋康部,实际是青岛市委领导的独立自主的抗日队伍。邹鲁风代表东北*工委到崂山,在市委召开的干部会上作了撤离崂山前往诸城的动员。虽然陈振麓和市委全体成员以及游击队的不少同志认为在崂山开展游击战争条件便利,但大家还是服从命令,按上级指示不带武器,化装成老百姓,分三批出发,到诸城与高密游击队工委掌握的力量汇合,组成高密游击队第四中队。1月底,陈振麓率最后一批队员离开崂山。
中共青岛市委到达高密后,与高密游击队工委合并,组成了中共鲁东南工委,伍志钢任书记,陈振麓、李欣、王艺、邹鲁风、赵志刚、董坤一、王景瑞、李明海、李西山、王焕章等为委员。
同年2月,由于蔡晋康部反动分子制造事端,胁迫第四中队离开该部,中共鲁东南工委又带领全队名同志,冒着大雪向徐州转移。途中,大家高唱:“我们的队伍多么广大强壮,它有优秀的工农和学生。我们共有一百零八个同伴……充满抗战救亡的热情。”
到达徐州后,根据中共中央长江局的指示,伍志钢带领80余人到东北*五十七*工作,邹鲁风带领20余人到国民*山东省*府工作,其余几人被分配到了别的地方。
陈振麓被中共中央长江局分配到东北*五十七*六六七团万毅部工作。年秋天,六六七团在连云港附近与日*作战,陈振麓因患晚期肺结核病倒在战场。*组织把他送到赣榆城里地下联络站暂住,不久,中共日照下元特支派人接陈振麓到日照卜萝村我*医院。在卜萝村期间,陈振麓仍然支撑病体,全心全意为*工作,培养、发展了一批*员,建立了中共卜萝村*支部。
年1月,陈振麓病情加重,家人准备将其接回济南。因日本人不准担架上火车,他的亲人硬是步行将他抬回济南家中。几天后,陈振麓病逝。弥留之际,他仍然哼唱着《国际歌》,表现了一个共产*员为共产主义而生、为共产主义而死的崇高信念。
编辑
葛成儒
作者
李草晖
审核
李翠平赵青山
监制
苏后生
来源
中共青岛市委*史研究院
掌上平阴●有温度的新闻资讯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