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府”为我国古代行*区划,作为行*区最早出现于唐,级别与州相同,但地位要高于州,唐朝仅设于国都、陪都及皇帝驻跸之地,到两宋时府渐多,但仍十分少见,有的路(两宋一级行*区,相当于现在的省)甚至一个府也没有。元朝时我国行省制度的开端,府、路、直隶州均直属于各行省,并为二级行*区。
明初改路为府,府、直隶州直属于省(后为承宣布*使司),而府成为主要的二级行*区,地位也要高于直隶州,府辖有散州、县,而直隶州仅辖县,如明朝时山东承宣布*使司仅辖有六个府,并未设直隶州。山东一词最早为地理区域,指的是崤山或太行山以东,金占北方后改北宋京东东、西二路为山东东、西二路,山东始成为行*区。
明初山东正式设省,建省之初山东*区变化较为频繁,最初以青州为省会,洪武九年改行省为承宣布*使司后迁布*使司衙门到济南,济南自此为山东省会,洪武十八年(公元年)降济宁府为济宁州,兖州升为兖州府后,山东共辖济南、东昌、兖州、青州、莱州、登州等六个府,直至明末。其中,济南府、东昌府、兖州府并称为“西三府”。
济南府最早设于北宋,北宋*和六年(年)升齐州为济南府,为京东东路唯一一个府,金时属山东东路,元为济南路,洪武元年(年),朱元璋改济南路为济南府。明朝时期,济南府辖地广大,仅散州就有泰安州、德州、武定州、滨州四个,共辖4州26县(州辖县11个),府治为历城县。
历城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就为齐国历下邑,西汉初置历城县,西晋时成为济南郡郡治,此后历为齐州、济南府、济南路等治所,明清时山东、济南府同治历城。民国时,历城县城及近郊析出设济南市,年济南解放后为济南特别市,后为山东省会,历城县在建国后先后为泰山专区、泰安专区、济南市所辖,年撤销建制设济南市历城区。
东昌府为明初改元朝东昌路所设,共辖3州15县(其中含7个散州辖县),大致为今聊城大部及德州西部,河南濮阳冠县、台前,河北邯郸临西、邱县、馆陶等地,府治聊城县。战国时,齐国于此设聊城邑,秦设聊城县,秦时于此置博州,元改为东昌路,明为东昌府,现在聊城为山东省地级市,有市辖区东昌府区。
兖州为我国“古九州”之一,汉武帝时划全国为十三刺史部,兖州刺史部为其一,兖州也逐渐由地理名词演变为行*区。今兖州春秋为鲁国负瑕邑,秦置瑕丘县,南北朝时于瑕丘置兖州,始以兖州为名。北宋时改瑕丘为瑕县,后升兖州为袭庆府,仍治瑕县,金时复为兖州且改瑕县为嵫阳县。
明初,兖州为济宁府所辖散州,洪武十八年兖州升为兖州府,而济宁府降为兖州府所辖散州。明朝的兖州府辖有整个鲁西南,共辖4州23县(含12个州辖县),四个散州分别为济宁州(治今济宁市)、东平州(治今泰安东平县)、曹州(治今地级菏泽市)、沂州(治今地级临沂市)。嵫阳县为兖州府府治,年改称滋阳。建国初曾于滋阳设尼山专区,尼山专区撤销后,滋阳县后属滕县专区、济宁专区等,年并入曲阜县,年复设后改称兖州县,年属地级济宁市,年改为县级兖州市,年撤县为济宁市兖州区。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