掖县
滑石雕刻
掖县滑石雕刻,是原产于莱州的以当地特产“莱州玉”为原料进行手工雕刻的工艺品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艺术积淀,它在我国滑石雕刻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北派滑石雕刻工艺的发祥地,也是莱州民间工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现已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前世传奇
莱州极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矿产资源、气候条件和人文环境为掖县滑石则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文化和物质基础;聪慧的人民群众、优越的社会环境、发达的社会经济和灿烂的文化传统为掖县滑石雕刻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壤和条件,使得这一优秀的民间美术工艺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莱州盛产滑石雕刻原料,这里的福禄山、黑山、毛家山、粉子山及优游山盛产镁石和滑石,二者相伴而生;近邻的西青山,所产冻玉质地柔润细腻,色泽罩绿如冻、晶莹似玉;其他还有漆黑如炭的鸟玉石,花纹醋似豹斑的豹斑石,此外如流云石、竹叶石、毛公石、翠星石等均为本地独有石种,是雕琢佳品的绝好原料,为掖县滑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
(莱州的“掖县滑石雕刻早在宋代时期就有记载。图为王石麟老师雕刻的作品“太师少师”刘志刚摄)
追溯掖县滑石雕刻的历史,记载中最早的是在莱州蒜园子村遗址发掘出土的~年前的石雕片。在墓葬发掘中,曾出土许多滑石雕刻随葬品,其中北齐河清三年()的佛造像已相当精美,还有宋代的百事罐和长明灯盏。毛纪墓地的石雕群的人物和动物造型也是滑石雕刻的精品。从粉子山东麓八卦庙前的那对传神的石狮子的精巧琢磨上,更可推断出莱州玉雕曾经达到过相当的艺术高度。
(王石麟老师大作“双寿古瓶”。高约35厘米刘志刚摄)
对于滑石雕刻的起源,在民间更是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据说,莱州古城西边,有一排蜿蜒起伏的山丘,这座山地理环境得天独厚,登山远望,东边是莱州城,南边是陡峭的云峰山,西边是渤海湾,北边是秀丽的三山岛。因此,常有文人墨客登临景,给这座山起了个雅名“优游山”。一年春天,山东边大原家村的王姓年轻人,娶了山西边十个庙村姓曹的闺女为妻。,结婚第二天新娘回门,早起吃过早饭,新郎就把新媳妇扶上了小毛驴,一边吆喝一边赶路。走到优游山的时候,小两口突然发现了一只五彩斑斓的凤凰,在天空中盘旋飞舞,然后落在优游山最高的山头上,头向东点几下便飞走了。小两口把这件事讲给的人听,上了年纪的老人说,凤凰朝东点头,说明莱州城是风水宝地,凤凰落优游山上,说明山中藏有宝贝,村里人听了老者的话,都拿着锄头到山上去挖宝,结果挖出了一些洁白细腻的石料,有人说这石料就是凤凰屎,有人顺口给这石料起名叫“滑石”。几个心灵手巧的后生把人们丢弃的石料拿回家,雕刻出了一些小动物、小花篮、小花瓶,光洁透明,惹人喜爱。他们把这东西拿到集市上去卖,居然卖出了很好的价钱,村里人这才知道,这的确是凤凰送来的宝物。
(王石鳞老师雕刻大作“鱼龙瓶”。高约35厘米刘志刚摄)
明代著名丞相、莱州人毛纪和掖县滑石雕刻也颇有渊源。传说,明正德年间,大学土毛纪回到家乡,听说有王姓兄弟善于雕刻图章,就请他们用液县滑石刻了一对螭虎镇纸和两方图章,回京后,毛纪就把螭虎镇纸和图章献给了武宗皇帝。武宗皇帝看罢龙颜大悦,连连称奇说:“此真乃宝贝也。爱卿,此乃何石所刻?”毛纪跪答:“万岁,此石出世久矣,因多为文人刻镇纸、图章之用,故里乡亲多称之为“文石’。”武宗皇帝听后脱口面出说:“此石既然出自爱卿故里,又是爱卿献于朕,那就叫‘毛公石吧。”从此,这“毛公石”就名闻天下,而镇纸章钮也多雕成螭虎而延续至今。实际上,毛纪的故里莱州城西福禄山一带盛产滑石,有着刻石为器的传统技艺,但当时多是刻些日常用品及滑石猴之类的玩具,式样单调,工艺比较粗糙毛纪回到故乡后,倡导改进滑石雕刻工艺,增加花样品种,精雕各种材质的人兽物形、花卉鱼虫等工艺产品,主张滑石雕刻不仅要实用,同时也要美观这使得传统的滑石雕刻有了较大发展。所以,至今,莱州当地仍有一种质地硬、宜于镌刻图章的石材叫做“毛公石”,是为了纪念毛纪对滑石雕刻的贡献。
(图为王兆德老师的大作《四季花篮》刘志刚摄)
无论是从历史考证,还是根据民间传说推断,掖县滑石雕刻已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明清以来,掖县县城周围特别是在现永安路街道辖区所属村庄,以滑石雕刻技艺为业的家庭作坊,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绝大部分村庄兴起了以雕刻小型摆件为业的滑石雕刻艺人,专刻瓶、盒或人物、花鸟等类刻品,多为家庭作坊式,忙时务农,闲时为艺。此时的刻品主要为狮、兔之类小动物摆件,无规模化生产,以极廉的市价散售,贴补家用,清代中期,掖城四关及城郊西南隅、西王里和大原家等村庄,几乎家家从业雕刻。其产品多为猴子及其他小动物,数量最大的属“八铲猴”(只用八铲即可雕刻一个猴子),因用滑石雕刻,故俗称“滑石猴”。清光绪年间,许多雕刻艺人雕刻出旱烟嘴、鼎炉、山水、人物、盘子和瓶插等工艺品,不仅造型准确洗练,而且雕工精微生动,形成了掖县滑石雕刻的独特风貌,民国初年,掖县建立了“增兴”和“吉来”两个精英滑石雕刻的商号,他们把掖县一家一户的雕刻品收购起来,销往各地。由于商业的沟通和艺人的漂泊,掖县石雕技艺陆续传到省内各地和省外的背景、海城等地,滑石雕刻销路甚广。北京的顺泰、公易及天津的鼎仪斋等商号和古玩店,先后在掖县设立分号,专门收购滑石雕刻运往北京,天津以及上海、香港等地销售,并转口海外。后来,战乱频仍,社会动荡,掖县滑石雕刻业急剧萎落,产品销路日稀,雕刻艺人锐减,雕刻作坊仅剩两家,各有工匠一两人,年耗原料不过多公斤,已濒临绝境。至抗日战争爆发后全部终止。
(图为王兆德老师的大作《岁岁平安》刘志刚摄)
掖县滑石雕刻的重新兴起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之前的滑石雕刻,原料是零星开采,缺乏规划,雕刻专业户分散不固定,而且产品不定型,销路不广。新中国成立后,*府有关部门对掖县滑石雕刻艺术非常重视,并将其纳入工业局直接管理,组建了绿冻石矿、滑石矿等进行有计划地开采。20纪50年代后期,国家开始勘探开发了粉子山镁矿和西青山滑石矿,埋在深层的优质滑石被挖出地面,从而为这项民间美术工艺的崛起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年,雕刻生产恢复,产品由山东省工艺品进出口分公司收购出口.同年,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舒同视察掖县,亲临大原家村参观雕刻生产,建议成立雕刻专业厂。同年7月,著名雕刻艺人、大原家雕刻组组长王有义代表掖县滑石雕刻艺人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首届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受到了朱德委员长等中央领导的接见。雕刻艺人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有品位的高档雕刻作品越来越多。王兆德雕刻的《梅》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送给了朝鲜金日成主席。年,以永安路街道大原家村雕刻组为主成立了掖县雕刻厂,一大批技艺精湛的滑石雕刻艺人被汇聚起来,从优选材料、设计造型到雕刻加工、对外销售均有专门科室负责。滑石雕刻业迅速到多个品种,数千个花样,成为当时全国屈指可数的滑石雕刻队伍。当时,该厂年年参加广交会,订单颇丰,产品远销欧、美、东亚、东南亚等动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此形势下,各乡镇村庄纷纷建立雕刻厂,仅仅几年时间,迅速形成大小滑石雕刻厂、作坊百余家,从业人员数以千计,真是“家家有巧工,户户出佳品”,掖县滑石雕刻成为民问最具影响力和规模的产业,并且形成了独具北方特色、莱州风格的作品系列。其间,创作精品成为业内工艺师的追求目标,以雕刻厂为主体的工艺师经过多年的磨炼研究,技艺和品味日渐高超娴熟,这里流传着“绝凡尘,琢一品”之说,对艺术的追求完美和精到之情略见一斑,这些身怀绝技的工艺师们创作了一大批风格迥异特的滑石雕刻精品,其中有价值连城的宏构巨制,也有巧夺天工的精妙之品,有的曾被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可谓民间工艺中的“绝世佳作”。而在平常百姓中,则有“夫制巨作,妇雕花鸟,儿女小刻”的景象,在永安辖区的多数村庄,有“祖辈相传,妇孺皆能”的普遍性,正是这一时期滑石雕刻繁荣景象的形象写照。县滑石雕刻进入鼎盛时期,名扬四海,莱州也成为长江以北最重要的滑石雕刻工艺品产地和出口基地,滑石雕刻遂成为莱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今生故事
掖县滑石雕刻传承以师徒传承与家庭式传承结合,以当地风土人情为依托。新中国成立后又以师徒传承为主,但家庭式传承又呈现一定的风格现技和表现内容,为掖县滑石凸现地域艺术特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选石料的功底是大师水平的呈现刘志刚摄)
历经一代代艺人的实践与探索,掖县滑石雕刻逐步形成了造型圆浑、教动,概括,刀法简练、流畅,张扬的艺术风格。掖县滑石雕刻的各种原料中,以冻石为贵。因其质地坚韧,纹理自然多色绿中泛*,品透明,有玉的质感,故又称“莱州玉”,其刻品通称艺人以料取材,因材施艺,把原料本身的自然美和创造的艺术美有机统一在完整的艺术形象之中,所雕仕女,体态优美,婀娜多姿;所雕云龙,翻转腾跃,气魄非凡;所雕群马,豪迈奔放,势若狂飙;所雕蟹虾,剔透玲珑,栩栩如生。滑石质地致密致密滑腻,有白、黑、红*、粉红或其他杂色,硬度1~1.5度,既可手工雕琢,也可机械切削,因其性软,不宜精雕细镂。
(把选好的石料先打硺成型材刘志刚摄)
掖县滑石雕刻工艺包括选料、设计、雕刻、选料工四大步骤。
(还要浸水用细砂纸打磨透出玉质刘志刚摄)
(1)选料:根据掖县滑石雕刻原料产地不同,分为原产地石料和外来石料。原产地石料包括:绿中泛*、晶莹剔透、有玉的质感的绿冻石,漆黑如炭的黑角石,花似豹纹的豹纹石,以及*花石、竹叶石、泥瑙石、条纹石、鸡肝石、莱石、毛公石等品种。这些品种或巨或细,软硬适中,可雕琢各种色泽、形态的人物、花鸟等,特别是莱州美术工艺大师们成功地运用原料的天然纹理、色泽,创作的“巧色工艺品”更是“品中佳品”,为许多行内、艺术界人士当成珍品收藏。除本地所产原料外,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流通便利,这里也引进了一部分外地石种,如临朐石、冻石、巴林石、寿山石等,但因价格偏高而难以普及。
(用笔勾勒出准备雕刻的形体刘志刚摄)
(2)设计饱含着雕刻艺人的巧妙构思。因石料千差万别,艺人要因材定型、因材施刀,所以雕刻的作品常常是同类不同态、同品不同型、同型不同神,各具风貌,绝少雷同,艺人充分利用自然色彩雕刻的花篮、寿带、牡丹、黑色群马、葡萄、葫芦鸡、人物、国际象棋等,都别具匠心,精妙可爱,成为人们追捧的藏品。
(先用簪子敲击出造型轮廓刘志刚摄)
(3)雕刻。传统雕刻工具除工作台外,大都是简单实用的锤、凿、铲、刀、钻、锯之类。一般采用按规格开料、打毛坯、再雕刻的流水作业。其中雕刻技术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主要有圆、立、镂、透、衬、浮、线、巧、对比、分层、呼应、均衡、穿插等技法。上述技法灵活运用,准确到位,恰到好处,才创作出好的雕品。
(图为用于雕刻的诸多刻刀刘志刚摄)
(4)精加工包括上光、打蜡等工序,是极其重要的环节,起润色、增光、提神作用,为雕刻成品增添了活力和光彩。早期雕刻无此工艺,所雕作品大都经水洗风干后完成,色彩暗淡,没有光泽。后经历代艺人反复探索,试验,创新了融蜡上光法,对滑石雕刻进行最后一道工序加工,起到了锦上添花之效,使作品光彩夺目,栩栩如生。近几年,由于水蜡、雾化蜡的运用,不仅方便了加工操作,而且提高了作品的精致度,为掖县滑石雕刻增添了新的光彩。特别是经过人工烧色,更使作品增光生辉,灵动传神。
(再用各种刀具细细雕刻成工艺作品,有时一件精细大件作品能雕刻一年之久刘志刚摄)
掖县滑石雕刻是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品种,作品种类繁多,大致分为炉瓶(含盒)、人物、动物、花鸟、山水、钮章、文具、器皿等8大类,多个品种,多个花样,因石料千差万别,所以民间美术工艺师们大都有因材定型、因材施刀的技艺,作品极少雷同,妙不可言,掖县滑石雕刻近半个世纪的作品不计其数,大宗作品有;洗子、狮子、马、龙、象、天女散花、观音、肚佛、八仙、寿星、花山等。主要代表作有:《天女散花》、《牧童骑牛图》、《云马》、《二龙戏珠》、《太师少师》、《月季斗艳》、《松鹤延年》、《争艳春秋》、《大展宏图,《陈石蟹笼》、《龙蛋图》、《微雕书法钮章》、《孙子兵法》等,其内容多以生活中的动植物和佛教、传统神话中的人物及情节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八铲猴”(俗称“滑石猴”),“八铲猴”,顾名思义即只用八铲就可雕出只可爱的滑石猴,其造型准确,神态生动,栩栩如生,产量大,价格低,深得民众特别是少年儿童喜爱,遐连闻名,流布广远,“八铲猴”是掖县民间传统技艺之一绝。
(雕刻后的作品要上蜡,并用特制的工具烫烤,以滋润玉石李志刚摄)
近现代莱州玉雕群雄竟技,百家争鸣,百花吐艳,涌现出一批批身怀绝技的代表性人物,他们是莱州玉雕百花园中的辛勤园丁,精心耕耘着这片肥田沃土。
(等到晾晾后要用软布擦饰出来刘志刚摄)
作为莱州掖县滑石雕刻代表性传承人,王石麟大师则自幼随父王有义学艺,年入掖县雕刻厂后师从著名雕刻艺人王相义。在莱州玉雕的设计和制作方面达到了较高的造诣,作品在国家及省市比赛中获奖达20余次。其中,年冻石“蛙洗盘”入选全国首届工艺美术佳品及名艺人作品展。同年,泥瑙石“图章石刻”获全国旅游装饰学术展示会优秀作品奖。年,“泥瑙石刻图章系列”获山东省二轻厅工业设计大奖赛二等奖。年,“莱州玉浮雕镶贴壁画”获国家发明专利。年,“烧*鱼”在首届中国石都杯雕塑作品大奖赛中获一等奖。
从年开始,莱州市已组织专人对莱州玉雕进行统一组织、展览、推广,还成立了专门的玉雕协会和玉雕工艺研究所,对传统玉雕产品进行挖掘,开发新的工艺品种,开掘市场。除滑石雕刻外,王石麟还重视对传统工艺的理论研究,历时4年时间,将数十年的心得著成《莱州玉雕工艺》一书,并撰写了《莱州玉雕工艺灵*浅析》、《莱州玉雕设计立意浅析》、《工艺品现状之我见》等论文。正如他本人所说“我要打破家族传承的模式,让更多热爱莱州玉雕的人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永续传承就像歌中唱到的,精美的石头会‘唱歌’。”王石麟的传略被载入《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名人辞典》、《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大辞典》等书,并获得山东省轻工业厅、山东省人事局授予的“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玉雕大师王兆德则是莱州永安路街道大原家村人。从小耳濡目染,在其祖父和父亲着力教导和培养下,16岁时,所雕花鸟人物无一不精。后来成为掖县雕刻厂骨干,年创作的《雄鸡牡丹》被国家轻工部选为出国展品;年,他创作的《菊花鸡笼》和《梅雀笼》两件作品,被国家选为去美国和英国的展览品;年他的作品《二龙戏珠》获全国优秀奖;年,他的作品《梅》作为国礼赠予朝鲜金日成主席同年他的《蟹篮》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王兆德上承其祖、父两代技艺,下传其子王世洲,雕刻技艺全年8月王兆德作品《四季花篮》获面,造诣深厚,善镂雕花鸟,俏色第五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技雕,曾开一代花鸟雕刻之新风尚。
(文字资料来源:刘志刚俞祖华)
业内品析
俞祖华
鲁东大学教授
掖县滑石雕刻至今已有余年的历史,经历代艺人相传沿袭至今,形成了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是莱州民间艺人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它丰富的艺术内涵、基本特征及历史传承、技法流派等在国内外独具一格,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民间雕刻工艺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和研究价值。
滑石雕刻是莱州历代艺人呕心沥血、探索创新而绽放的艺术之花。它的题材来自百姓的日常生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在美化生活、陶冶情操、满足人们审美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值,掖县滑石雕刻作品蕴涵着莱州民间文化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传达着当时当地的民风、民俗、民情、民意。深入研究滑石雕刻,对了解莱州民间手工业发展史,充实胶东民间工艺美术史,继承民间优秀文化遗产,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掖县滑石雕刻是莱州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作的艺术精华,是民间手工艺的一朵奇葩,它与其他玉雕种类虽是同宗后商,但却又呈现着自己的独特个性和鲜明特征。发掘、抢救、保护、传承、发展掖县滑石雕刻,对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民间文化、发展我国民间玉雕工艺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不容忽视,亦刻不容缓。
刘志刚
山东工商学院老师、烟台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滑石雕刻是我了解的非遗项目当中,有记载以来年代最久的,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所谓掖县滑石雕刻,就是莱州玉石雕刻,其雕刻的石种属于滑石,这些滑石来自于莱州周围的山川,形成了特殊的硬度,属于中国名玉。在出土的一千五百年前的文物里,就有滑石雕刻的贡品被发掘出来。
发展到现在,滑石雕刻随着制作工具的发展和艺人不断的探索,雕刻的东西也在不断更新,从传统的凤、龙、鱼、佛像、圣人等逐渐发展到雕花、亭台楼阁、八仙过海等一系列民间传说,非常精美。到近代更是出现了镂空雕,雕刻出的镂空球可以旋转,令人赞叹。最功不可没的是莱州滑石雕刻的几位传承人,是他们精湛的作品、顶尖的雕刻工艺奠定了滑石雕刻的地位。
这些传承人中,当前有代表性的有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王石霖老先生,其作品造型敦厚、古朴,刀法洗练,具有浓郁的传统风韵。还有工艺美术师王兆德先生,是掖县滑石雕刻花鸟作品的代表人物,其作品风格多镂透,造型、构思巧妙,刀法精炼。
目前莱州滑石雕刻有高中低三种不同的品质、不同价位的工艺品。它既是非遗又是工艺品,可以根据价格、雕工、大小、形状来评定其级别。
滑石雕刻可以通过售卖和技艺展示两方面进行发展。通过精湛雕工雕刻出的大型工艺产品、摆件,可以作为艺术品进入工艺品博览会,进行展示售卖。在旅游方面,可以打造小摆件、玉坠、手镯等,作为纪念品进行售卖,还可通过现场雕刻的方式,展现滑石雕刻工艺,吸引人们观看。
当然,当前滑石的资源非常有限的,和其他的玉石规模比不算太大,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莱州玉石的价值,打造一个规模化、系统化的滑石雕刻的市场。
非遗资源的保护传承大多是通过传承人的口传心授,受传承人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影响,非遗项目存在着传承不正统甚至是失传的可能,而民间的吆喝声、叫卖声等民俗文化更是逐渐流失。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烟台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众多,民俗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有更多的非遗项目需要人们领略、传承。
《讲述非遗故事》系列稿件将采用记录的形式,走过烟台全境,带领读者品味非物质文化的独特魅力,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导人们体验、了解、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民族文脉得以更好的传播和继承。
万科V盟携手大小新闻弘扬烟台传统文化,赞美城市生活,志愿保护传承烟台非遗文化。
《讲述非遗故事》系列⑩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