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时期,乡试第一名称作解元。解元虽然身份只是举人,还没有完全出人头地,但通常来说,接着考中进士的概率相当高,一只脚其实已经迈进仕途门槛,因此也是一件颇为光宗耀祖的事情。山东是人口大省,如今高考不易,在明代的乡试也挺难。三年一次的乡试,总共几十个举人的名额,由全省上百州县、卫所(一段时间内辽东的生员也参加山东乡试)的秀才们竞争。这些秀才不仅包括“应届生”,还包括很多之前屡试不第的老生。因此,考举人难,考举人第一的解元,更难。通常而言,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是正相关的关系。在明代,胶东半岛区域的经济还不算发达(当时衡量的主要标准是耕地和人口)。因此在山东的乡试当中,济南府(历城县尤其突出)和兖州府(济宁州尤其突出)考取的解元较多,登州府和莱州府相对较少。根据《山东通志》的记载,有明一代,举行了将近九十次乡试,其中,来自登州府和莱州府的解元只有十人左右,比例相对偏低(明代山东共有六府)。按照时间顺序,这些解元分别是:莱州府昌邑县人王贯(洪武丙子科),莱州府掖县人刘忠(永乐辛卯科),莱州府掖县人张斐(正统甲子科),登州府栖霞县人陈珍(成化甲午科),莱州府掖县人毛纪(成化丙午科),莱州府潍县人杜珏(弘治乙卯科),莱州府掖县人毛渠(嘉靖乙酉科),莱州府平度州人崔桓(嘉靖辛酉科),登州府蓬莱县人李元善(万历乙卯科),登州府莱阳县人王章(崇祯癸酉科)。以上共计十人,不过根据记载,莱州府高密县人安仁,也曾考中进士。但他当时参加的是顺天府乡试,不占山东名额,因此说他是解元可以,但并非山东乡试解元。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相对于登州府,莱州府的科考成绩更好一些,明代登莱十位解元当中,登州府三人,而莱州府七人。不过,虽然登莱整体表现一般,但个别县的成绩还是相当突出的,比如掖县,一共考取了四位解元。要知道,明代山东举行了约九十次左右的乡试,当时全省有上百州县(卫也算在内),一个县也平均不上一次(登莱不少县在明代的解元是空白),掖县能考四次,殊为不易。值得一提的是,掖县明代四位解元当中,还有两人是父子关系,那就是出自掖县崇儒毛氏家族的毛纪和毛渠。毛纪是胶东有名的历史人物,吕剧《姊妹易嫁》中的原型。他考中解元的事迹,在《明史》本传中就有记载:“毛纪,字维之,掖县人。成化末,举乡试第一。”至于毛渠考中解元之事,《明史》虽没有记载,但《山东通志》、《掖县志》和《万历野获编》都有提及,其中,《万历野获编》称:“庶吉士毛渠,为次辅毛文简(纪)之子,又先一年乙酉解元。”父子相继为解元,为乡里族内的的一件大喜事,根据记载,掖县城内就曾有一座“父子解元”牌坊,纪念两人。实际上,不用非要是“父子解元”才能立牌坊,一般的解元就已经是值得庆贺的事情了。以上列举的解元当中,大多在原籍地都有牌坊,比如明代栖霞唯一的解元陈珍,县志就记载有之。胶东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