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你可能不知道的莱州七十二莱州掖县
TUhjnbcbe - 2021/7/9 13:45:00
哪里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5888056.html

?

莱州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濒临美丽富饶的渤海莱州湾。在六千多年的历史沿革中,莱州先后成为郡、州所在地,明朝时升莱州为府。莱州风光绮丽,壮美如画,古来就有“南苏杭,北掖*”的赞誉。莱州有三山观潮、大基鸣泉、寒同仙洞、圣水丹霞、海庙画壁、燕阜观射、幸台古字、杲村浪石这八大历史名景,在《大清统一志》和《读史方舆纪要》中均有记载。

莱州(掖县)八大历史胜景简介:

一、三山观潮(又名三山望潮)

莱州城北25公里处的渤海湾畔,三山毗连,风光秀丽,气势非凡,这就是自古即有东海“三神山”之称的三山岛,也是战国秦汉时帝王八神中第四神阴主的所在地。三山,中峰稍前,东、西两峰稍后,相依拱立,形如偃月。西峰近顶处,有一矩形岩石,顶面平整如席,传为“神仙坑”,上有直径为四、五厘米小凹坑“酒樽”九个,又有筷子印一双,手掌痕迹两个。据说是秦始皇为寻求长生不老之药而“东游海上,行礼祀名山大川及八神”时祭祀阴主所留下的古迹。攀石而上,至绝顶,其岩雄伟险峻,将倾欲飞,故曰“飞来峰”。东峰峭立如削,古有赤壁岩,壁间泉涌,似珠帘悬挂,俗称“芙蓉泉”。日照赤壁,五彩飞虹,斑斓绚丽。中峰峰顶原有状似“牺尊”的巨大盏石,传为秦始皇祀阴主时祭祀百神的盛酒器。

三山之后,石壁陡峭,怪礁丛生,参差错落,或卷曲而欲伸,或飞翔而思舞;或圆,或方,或斜倚,或直立,各具神工*斧,千姿百态不可名状。加之三山因蕴藏*金,其石或赤,或紫,或赭,或墨,五彩斑斓,天然精巧,使之奇丽无比,更加妙不可言。每当潮至,只见风卷雪浪,万倾连天,洪涛巨波,琼玉飞溅,三山浮动,怪礁隐现,蔚为壮观。

清人孙扩图有《三山望潮》诗,曰:“山势浮疑动,潮声起旋开。将为风引在,不是雨催来。乍吐天边日,还腾地分雷。乾坤方纵目,岂但小东莱。”(回复数字“72”有三山岛的详细内容。)

二、大基鸣泉(又名大基名泉)

大基山,古称掖山、东莱山,位于莱州城区东南8公里处。山峰连绵呈两个半环形,如古代道家的太极图。当中为一谷地,因自古有道士和道姑在此修身养性,著名道士、全真教七真人之一的丘处机曾在此修炼,故此山谷称为道士谷。谷底清泉四涌,溪流纵横。谷东坡的百花丛中有一泉,细小的泉水顺石缝渗出,一滴滴落入池中,泠泠如琴弦轻拨,如雏燕初鸣,其声美妙动人,这就是闻名遐尔的“大基鸣泉”。

泉水顺坡由东向西蜿蜒流下,一路撞击着嶙峋乱石,犹如玉渍珠激。宽余过密林,越过沟壑,迂回在嵯峨乱石之中,汇集了谷中各支细流,从谷西南口流出成河,古曰掖河,即今南阳河。

清人毛式谷有《大基名泉》诗,曰:“掖水泉非一,名泉属大基。因风含细绉,带雨吐清晰。滉漾峰腰润,清甘我辈知。山童煮日石,绕润拾松枝。”(回复数字“26”有大基山的详细内容)

三、寒同仙洞

寒同山,俗名神山,位于莱州城东南8公里处。西依云峰山,东连大基山,南望大泽山。凹形山峰,静穆端庄。在山阳面半腰巨大的崖壁上,凿有远近闻名的道家石窟,这就是寒同仙洞。

“寒同仙洞”为中国石窟一绝。中国的道教石窟为数甚微,据碑文记载,神仙洞与山西太原龙山石窟同为金代全真教道家七真人之一刘长生(莱州人)弟子宋德方所开凿。传说开洞之时,忽然大雾遮山,对面不见人,但闻凿锤之音,漫山遍野,传至数里。四十天后,雾开天晴,洞府、神像奇迹般地出现在山南腰的绝壁之上,人们以为是神仙所造,故称神仙洞。6座石窟分上下两层,上层四洞较大,下层两洞较小,每洞都有一个玄妙的名字。上层四洞由东至西分别为:五祖洞、三清洞、虚皇洞、长春洞;下层为刘祖洞、真官洞。洞内供奉道家诸仙石窟造像36尊,其中长春洞内有一尊石像,身长约2米,头戴道冠,合掌托腮,双目沉闭,嘴角松弛,侧卧石床之上,正值一鼾刚息、一鼾即来之际,此即传说中的道祖陈抟。若论规模宏大、幽深静谧,上层第三洞为最:洞进深7.4米,阔5.8米,利用天然石隙,前部经开凿,高3.3米,后部保留高约6米的原石面,窟顶藻井的深浮雕巨龙,精美细腻,张牙舞爪,有如浩瀚深远的天宫景象。洞口处上方镶嵌“神山洞天”白理石长方匾额。洞中十一尊石像,居中神台上三尊坐像,头戴束发道冠,身着博衣大袖道袍,垂目方颐,肃穆端正。正中长者左手抚膝,右臂微举,手垂微屈指,似正传经讲道;两旁石像似倾心听道。据传三神像即为道家三清老祖,正中为玉清元始天尊,左为上清灵宝天尊,右为太清道德天尊。其余各洞,石像多少不等,各具神态,或盘,或坐,或立;有的肃穆,有的飘逸,有的安详,有的虔诚……令人叹为观之。

寒同山山青水秀,环境清幽,向为道家修真圣地。据说金末元初

全真教七真人中的邱处机、刘长生等都曾在此山坐观修真。

寒同仙洞在《掖县志》、《莱州府志》、《大清统一志》等方志均见记载,名传东濠日本。

清人毛式谷有《寒同仙洞》诗,曰:“谷转斜盘径,绝岩起隐心。瀑飞千古练,松覆一山阴。石壁苍苔古,云峰老洞深。仙人偶小卧,阅世到于今。”;清人刘在中有《寒同山》诗,曰:“郁行连障秀,万壑阴松风。平望倚苍翠,悬崖虎豹丛。古洞流白云,迤逦挂长虹。裴回惬幽兴,烟雨曳短筇。”(回复数字“32”有神仙洞的详细内容)

四、圣水丹霞

崮山又名韩信山,位于莱州城东20公里处,海拔米,四周山岭起伏,山峰巍峨峻拔,雄伟壮观。相传西汉大将韩信曾隐居于此,所以也称韩信山。

《掖县志》载:“山之东北坡有圣水泉,泉流四时不绝,为九曲河发源之地……其下河流中有大石中断,前半为居民斧凿模糊,后半有‘书’字,径二、三尺,遒劲古朴。有丹霞壁,在河西岸小山石壁上,相传有韩信手书。又有试剑石。”

清人毛式谷有《圣水丹霞》诗,曰:“峭壁插晴空,霞光映日红。水流双峡内,根出乱石中。雨过明丹嶂,云归焕彩虹。韩公遗墨在,笔妙夺天工。”。

清人沈廷芳有《丹霞壁》诗,曰:“国土既下齐,试剑复题壁。摩崖刻擘窠,连卷亘虹霓。吁嗟圣水头,书院长寥寂。”。

清人毛贽有《识小录》:韩信书院,在治东四十里,圣水头,周围山势峻拔,有“丹霞壁”三字,为韩信手书,又有试剑石。另有《圣水阉记》:吾掖有两圣水庵,一在崮山东址,一在福山西麓。东西相距几百里。崮山之圣水,盛于汉魏,多古人名迹,郡志八景中“圣水丹霞”,其一也。(回复数字“33”有崮山的详细内容)

五、海庙画壁(又名海神画壁)

莱州城西北9公里的姜家村北,有东海神庙。

东海神庙初建于汉代,当时称“海水祠”。北宋太祖开宝六年()在原有基础上大修,从此初具规模。其后,历经元、明、清数代多次修缮扩建,成为一组占地广阔、规模宏大、布局井然、气势雄伟的古建筑群。其“中为正殿,前为庙门,门前翼以碑亭,左右列钟鼓楼。又前树白石坊,曰朝宗。其重檐累拱,五彩绘画,左右廊庑,各九楹,塑海心云龙之像,饰以金碧。至寝殿,府库斋宿道流栖息之馆,无不完备。”

海庙正殿,正中供奉的东海之神,高大端庄,威严肃穆。前侧为“左辅右弼”二臣,另塑有侍童、巡海夜叉等。大殿四壁则旋转彩绘海神“出宫入跸图”。东面为海神“出宫行雨图”,壁上风、云、雷、雨等诸神拥戴着海神出宫巡行及凯旋而归,场面宏大,气势雄伟。众神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这就是被称为莱州八大胜景之首、传为唐代画圣吴道子手笔的“海神画壁”。

《掖县全志》载有清人孙扩图《海神画壁》诗,赞曰“的是天池物,谁云只似龙?儋楹纷窜匿,头角互奔冲。未洒三春雨,空嘘九夏峰。雄心终破浪,寂寞笑尘封。”

《四续掖县志》载有民国张正琼《海神画壁》诗,亦感叹曰:“吴生画壁几千载,变相争传海庙灵。形貌仅存优孟似,凌威犹足镇沧溟。”(回复数字“24”有东海神庙的详细内容,强烈推荐!)

六、燕阜观射

燕阜位于昔日掖县城东北里许的演武场后,《掖县全志》载:“南燕慕容德兄子超,移青州于东莱郡筑此,号为‘燕台’,又名‘望海台’”。明嘉靖五年()初,巡察登莱海防兵备道副使冯时雍曾建“海山亭”于其上,后因兵乱拆毁。清康熙二十九年(),守道丁蕙重建,名“大观亭”,四壁嵌石刻诗文,后知府陈谦重修。嘉庆初,废,遗址存。

燕台前有演武场,约建于明代。《掖县志》载:“营操及学使校武之所。前列悬门三,额石刻‘演武’,今圮。置北为点将台,台中大厅四楹。左旗台,后宫厅四楹。旁列东西营房。台后接高台,曰海山亭,即古燕台也。”当时,登燕台之上,居高临下观看*事(武术)操练,颇为壮观。

《掖县志》载有清人孙扩图《燕阜观射》诗:“岩疆雄表海,大将岁登坛。较射申秋令,防边饬夏宫。风嘶金勒马,雨骤玉雕鞍。向夕铙歌起,封章奏奠安。”

清人沈廷芳有《燕台》诗:“昨谒尚父祠,遂上南燕台。胜国亭已废,辅砌惟荒苔。割据胜陈迹,海山表里开。”

七、幸台古字

史载,西汉武帝“尤敬*神之祀”,为寻访仙人安期生,曾先后于元封二年(前19)、征和四年(前89)两次“行幸东莱临大海”,于城南门处的高台上揽胜,并刻石记之。高台因皇帝登临而有了“幸台”之台,刻石便称为“幸台古字”。

“幸台古字”最初刻在高台的岩石上。岩石拓如碑面,两边上下刻字。左一行为“圣皇,会仙幸东莱夜驿露台香”共十二字;右一行为“大帝,壬申岁庚辰月辛卯日,谨书”共十三字。拓面中间,上下书有八个大字,为“山拱福地蓬壶有仪”。三行字均为古篆书写,很难辨认。

明洪武年初,莱州修建好新城。据《邑志佚文》载,因“幸台古字”岩石无法搬动,依原样缩半复制一石碑,放在新城南门处。从此碑的拓片看,复制碑的碑面高厘米、宽51厘米。两旁小字每个高6—7厘米,中间大字每个高11-12厘米。此帖是光绪二年,平度戈方义照旧拓片描绘的。清雍正八年()典史贾臣重修南城楼时,幸台古字复制碑丢失了。

《掖县全志》有明代孙镇所作《幸台怀古》诗,曰:“晚登古台上,北风何萧萧。海空蜃楼灭,天广蓬山遥。汉武昔爱仙,巡游此招要。岁驾当利城,山川葬东朝。行幄岂不华,势欲凌云霄。安期不可待,龙颜亦已凋。霓旌变浮烟,笳鼓散鸣潮。地古池馆尽,年深碑板销。如何千载下,雄名丧轻飚。龙去不再还,乌啼夜寥寥。唯有旧时月,依然满山椒。”

八、杲村浪石

莱州城区西南15公里,路旺镇杲村西南原野之中,原有一片丛生岩石暴露于地表。其石高低起伏,参差不齐,乌白相间,纹理分明,其状如层层浪花翻滚,远观似排排浊浪汹涌而至,气势尤为雄伟壮观。此即古莱州八景之一的杲村浪石。

清人毛式谷有《杲村浪石》诗,赞曰:“无风千尺浪,带雨涌潮流。喷薄蛟龙斗,差差岛屿浮。酒帘孤锦帆,村屋几渔舟。望里明禾黍,居然芦荻洲。”

清人沈迁芳亦有《杲村浪石》诗,云:“曾观弹子窝边石,此石真同绮毂纹,何日筑亭来看月,秋泉声里好眠云。”

感觉还不错点击右上角按钮~然后分享朋友圈哦~

可以点击左下角的参与讨论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可能不知道的莱州七十二莱州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