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清明将至,睹物思人。物有大小之分,情有深浅之别。本文作者“莱州观潮”,寄托对先人哀思的物,是一颗保存了三十二年的花生果。小物深情,拍案动容。)
以下是正文——
一九八八年秋天,母亲的胃癌已经很重了,我回掖县老家探望。农历九月初一下午,母亲抱病在东间大锅上为我炒花生果,然后在西间炕头上用双股白线,将装满花生果的小编织袋飞针封口,袋子上印有“钙镁磷复合肥”黑色字样,次日我携带返回淄博。
父亲发来告急电报后,母亲弥留之际我又回乡。母亲在一九八八年农历九月十九日酉时仙逝,享寿六十五岁。按照故乡的习俗,上无高堂的亡者在家停灵三天,这样在咽气第三天——九月廿一日进行火化,而这一天恰恰就是她的生日!人已西去,阴阳两隔,老人在病重期间亲手为我炒的花生果尚有剩留,睹物思人,我心潮澎湃。
经夏的花生果容易生虫。次年夏初,住单身宿舍的我用食盐的白酒溶液,将剩留的花生果泡了七天七夜,晾至干透,并题写一张说明,一同装入带盖的搪瓷杯中善存。自结婚算起,经历了三次搬家,花生果都丝毫无损。二〇〇四年三月二十日酉时家父谢世后,我对花生果进行了挑拣。每年翻动物件把它翻出来时,眼观之,心叹之,我很珍视。
二〇〇九年仲秋节过后,我经历了第四次搬家。安定下来之后,我猛然想起母亲亲手为我炒的花生果,急急寻找。花生果依然存在,只是被不满两岁的内弟小孩作践过,万幸留下完好无损的一枚!我将之收好,置于橱中高格,做为永远的纪念。后来装到一个带盖的袖珍透明塑料瓶中,盖上带有一个透气孔。
(主人公细心保存的那颗花生果)我见花生如见母,音容宛在眼前,教诲宛在耳边,督导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担当责任,坦然向前。诗云:三十二年花生果,
家母身影恍如昨。
九霄迢迢音讯绝,
孝思绵绵在心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