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云峰山北朝刻石
TUhjnbcbe - 2021/5/29 16:46:00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5112774.html

云峰山位于莱州市*府驻地东南7.5公里处,海拔米。云峰山,又名文笔峰、文峰山,因主峰两侧各有一峰,形如笔架,俗称笔架山。云峰山西连高望山,东接寒同山,山上林木蓊郁,怪石突兀,西北可远眺大海,南毗群山,宽敞的云峰大道从山上直通莱州市区。云峰山共有摩崖石刻40处(含年新发现的四仙刻石),其中,北朝21处,宋代8处,明清各2处,时代不明7处。除1处明代刻石在山阳,其余均分布在山阴与山顶。

云峰山北朝摩崖刻石落款多为永平四年(公元年),为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任内遗迹,另有其子郑述祖《重登云峰山记》,为北齐河清三年题刻。其后的宋、明、清各代文人相继在此题字。

诸刻中以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的刻石影响最大、价值最高。郑道昭被誉为“北方之圣手”,其字体承隶启楷,书法谨严浑厚,苍劲飘逸,历来为金石家、书法家所推崇,是研究中国字体演变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云峰刻石的著录与研究,始于北宋的赵明诚,他在《金石录》里收了《郑羲下碑》、《登云峰山诗》(《论经书诗》)、《郑述祖云峰山记》等七种。南宋郑樵《通志》、陈思《宝刻丛编》也对云峰刻石进行了著录。之后,云峰刻石便寂寞无闻。

▲云峰山景点示意图

直到清代乾嘉时期碑学兴起之后,云峰刻石名声大震,著录者、研究者众多。自此时起,书法理论界通常将莱州云峰山、大基山、平度天柱山、青州玲珑山上的北朝刻石通称为“云峰刻石”。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北魏《郑文公碑》、《论经书》、《观海童诗》等刻石,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盛赞:“《云峯山石刻》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槎,令人想象无尽。若能以作大字,其秾姿逸韵,当如食防风粥,口香三日也。”

从云峰大殿后门拾阶而上,在半山腰处就是藏有郑文公碑的碑亭。郑文公碑享有“隶楷之极”的美誉,是研究书法源流的珍宝,为镇山之宝,以庄重的仿古碑亭加以保护。进入亭中,《郑文公碑》便映入眼帘。碑为一块依山而卧,不规则三角形的赭*色花岗巨石。碑额题“荥阳郑文公之碑”,雄奇悍劲,宽博大方。一条石脉或宽或窄,自右向左倾斜而下。虽历经年的风雨洗礼,但无论碑石还是刻字依旧完好无损。

《郑文公下碑》为山中诸刻之冠。巨石横卧,面向东,笔直如削,镌刻碑文。刊刻于永平四年(公元年)。刻面稍经加工,高约2.8米,宽约3.66米。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文公之碑”,简称“郑文公碑”或“郑羲碑”。碑文记述荥阳郑氏家族历史及郑道昭之父郑羲生平事略,文多溢美。碑额“荧阳郑文公之碑”,正书2行7字,字径7-12厘米,用斩截的方笔书成,气宇轩昂。碑文字径5厘米正书51行,行29字不等,共字,仅4字部分或全部残灭,3字遭到破坏致残,字字法度谨严,遒劲秀美。(郑文公碑分“上碑”、“下碑”两座,内容、书体大致相同。“上碑”在山东平度县天柱山,字小而漫漶;“下碑”在云峰山阴,字大而清晰,故研习者多取下碑。)

《郑文公碑》碑文:

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节督兖州诸*事、安东将*、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草。

公讳羲,字幼麟,司州荧阳开封人也。肇洪源于有周,胙母弟以命氏。桓以亲贤司徒,武以善职,并歌缁衣之作,诵乎奕世,降逮于汉,郑君当时,播节让以振高风。大夫司农,创解诂以开经义,迹刊图史、美灼二书。德音云翻,硕响长烈。扬州以十策匡时,司空豫州以勋德著称。高祖略,恢亮儒素,味道居真,州府招辟莫之能致。值有晋弗竟,君道陵夷,聪曜虔刘,避地冀方。隐括求全,静居自逸。属石氏勃兴,拨乱起正。徵给事,*门侍郎,迁侍中尚书,赠扬州刺史。曾祖豁,以明哲佐世。后燕中山尹,太常卿,济南贞公。祖温,道协储端,燕太子瞻事。父晔,仁结义徒,绩著宁边,拜建威将*,汝阴太守。绵荣千载,联光百世。自非积德累仁,庆届无穷,其熟能传辉踵美,致如此之远哉?可谓身没而名不朽者也。公禀三灵之淑气,应五百之恒期,乘和载诞,文明冠世。笃信乐道,据德依仁。孝弟端雅,慎言愍行。六籍孔精,百氏备究。八素九丘,靡不昭达。至乎人伦礼式,阴阳律历,尤所留心。然高直沉默,耻为倾侧之行;不与俗和,绝于趣向之情。常慕晏平仲、东里子产之为人,自以为博物不如也。蕴斯文于衡泌,延德声乎州闾。和平中,举秀才,答策高弟,擢补中书博士,弥以方正自居,虽才望称官,而乃历载不迁,任清务简,遂乘闲述作,注诸经论。撰《话林》数卷,莫不玄契圣理,超异恒懦。又作《孔颜诔》、《灵岩颂》及诸赋咏诏策,辞清雅博,皆行於世也。以才望见陟,迁中书侍郎,又假员外散骑常侍。阳武子南使宋国,宋主客郎孔道均就邸设会,酒行乐作,均谓公曰:"乐其何如?"公曰:"哀楚有馀,而雅正不足,其细已甚矣,而能久于!"均嘿然而罢。移年而萧氏灭宋。虽延陵之观昔诗,郑公之听宋乐,其若神明矣。朝廷以公使协皇华,原斯光,迁给事中,中书令,总司文史,敷奏惟允,国之律令,是所议定。公长子懿、邕容和令,器望兼资。早综铨衡,能声徽著。敦诗悦礼,尤精易理。季子道昭,博学明,才冠秘颖。研图注篆,超侍紫幄。公行于前,吏部秘书随其后,凡厥庶寮,莫不钦其人也。于时有识比之三陈。后年不盈纪,懿给事*门侍郎,太常卿,使持节督齐州诸*事,平东将*,齐州刺史。道昭,秘书丞,中书侍郎,司徒谘议通直散骑常侍国子祭酒,秘书监,司州大中正,使持节督光州诸*事平东将*,光州刺史。父官子宠,才德相承,海内敬其荣也。先时假公太常卿,荧阳侯,诣长安拜燕宣王庙。还,解太常,其给事中,中书令,侯如故。纵容凤闱,动斯可则。冠婚丧祭之礼,书疏报问之式之制矣,民行矣,虽位未槐鼎而仁重有馀太和初除使持节安将*督兖州诸*事兖州刺史南阳公德*宽明化先仁惠严之治穆如清风桑有敬让之高朝市无鞭戮之刑即道之美,不专於鲁矣。太和中,徵秘书监。春秋六十有七,寝疾于位。凡百君子,莫不悲国秀之永沉,哀道宗之长没。皇上振悼,痛百常往,遣使,策赠有加,谥曰文,祭以太牢,以太和十七年四月廿四日,归葬乎荧阳石门东南十三里,三皇山之阳。於是故吏主薄东郡程天赐等六十人,仰道坟之缅,悲鸿休之未刊,乃相与钦述景行,铭之玄石,以扬非世之美。而作颂曰爰鉴往纪,稽览前徽,有贤有圣,靡弗应时。繇实契姒,旦亦协姬,於穆郑公,诞应期。伊昔桓武,并美司徒;恭维我君,世监秘书。三坟克阐,五典允敷,文为辞首,学实宗儒。德秀时哲,望高世族。灼灼独明,亭亭孤。式胄三雍,邹风再烛。作岳河兖,泽移草木。庆灵长发,继叶传光。君既挺发,胤亦含章。文义袭轨,朱绂相望。刊石铭德,与日永扬。

永平四年,岁在辛卯,刊上碑在直南,天柱山之阳,此下碑也。以石好故於此刊之。

由《郑文公下碑》拾阶南上,便是郑道昭描述与挚友论经讲道的《论经书诗》刻石。

郑道昭作了光州(就是现在的莱州)刺史,“*务宽厚,不任威刑,为吏民所爱”。他是个崇尚老庄的淡泊之人,从*之余,喜欢寄情山水。光州的山山水水全让他逛遍了。兴之所至,或吟诗,或作画,乐得逍遥自在。他的诗写得甚好,云峰山上刻的《论经书诗》和《观海童诗》,就颇见一斑。

《论经书诗》,在山北麓“虎头岩”北偏东13.3米处。石为不规则的三角状,高5.22、宽6.66、厚3.20米。未经加工。诗刻为魏书体,以方笔为主,间以圆笔。字径15厘米,共20行,行7—21字不等,计字。

《论经书诗》碑文:

诗五言与道俗十人出莱城东南九里登云峰山论经书一首,魏中书侍郎、通直散骑常侍、国子祭酒、秘书监、司州大中正、出为使持节督光州诸*事、平东将*、光州刺史、司州荧阳郑道昭作。

靖觉镜□津,浮生厌人軄。耸志访□遊,云峻期登陟。拂衣出州□,缓步入烟域。苔替□迳难,□□星路逼。霞旌照□□,凤驾缘虚赩。披衿接九贤,合盖高顶极。峥嵘非一岩,林峦迭峣□。双阙承汉开,绝巘虹萦敕。涧岨禽踪迹,竇狭鸟过亟。层穴通月遂,飞岫陵地亿。回首眇京关,连川望未即。还济河渐□,□来尘玉食。藏名隐仙丘,希言养神直。依微姑射踪,逍遥朱台日。尔时春岭明,松沙若点殖。攀石坐危垂,□鸟栖倾侧。谈对洙□宾,清赏妙无色。图外表三玄,经中精十力。道音动齐泉,义风光韶棘。此会当十龄,斯观宁心识。目海浅毛流,看崖瞥鸿翼。相翔足终身,谁辨瑶与□。万象自云云,焉用挂情憶。槃桓竟何为?云峰聊可息。

魏永平四年歲在辛卯刊。

《观海童诗》,在山北麓《耿伏奴题字》南偏东4.85米处。石呈不规则的三角状,高2.2、宽3.5、厚1.8米。刻面经过加工。诗刻为魏书体,方笔为主,间以圆笔。字径12厘米,共13行,行8字,计字。

此刻无纪年,清陆增祥据郑道昭刻留云峰山诸刻石题纪断为北魏永平四年,今且从之。刻石首行镌为标题十四字,略比正文字小。正文为五言古体诗一首,辞多道家用语,当系道昭与道俗纪游之作。此碑书法方俊劲挺,圆厚而有姿,为四山摩崖诸刻中之佳品。

《观海童诗》碑文:

诗五言登云峰山观海童,郑道昭作。

山游悦遥赏,观沧眺白沙。洪波汎仙鹄,灵童飞玉车。金轩接日綵,紫盖通月华。腾龙蔼星水,翻凤暎烟家。往来风云道,出入朱明霞。雾帐芳宵起,蓬台插汉邪。流精丽旻部,低翠曜天葩。此瞩宁独好,斯见理如麻。秦皇非徒驾,汉武岂空嗟。

《重登云峰山记》,在山东峰西壁左上部,与《左阙题字》毗邻。刻字为隶书体。字径3.5—5.5厘米,刻20行,行28字,计字。

郑道昭调离光州52年之后,三子郑述祖复为光州刺史,在云峰山、天柱山上先后留下的隶书刻石资料中,亦未明确指出《郑文公上、下碑》是由其父郑道昭书丹。郑述祖在《左阙题字》旁边,上石《重登云峰山记》。据《重登云峰山记》郑述祖所言,云峰、天柱二山是由郑道昭命名的,《天柱之山题字》、《云峰之山题字》由郑道昭本人完成。《重登云峰山记》是一篇记游之作,《掖县志》认为是“莱人刻石记事”,祝嘉先生认为是郑述祖作文并书丹,“不过用莱人口气罢了。”所以有人认为这通刻石为文和书丹都不可能是郑述祖。

其他部分北朝题刻:

▲山门题字。石在云峰山东峰,高52厘米,宽85厘米。4行,行4字。

▲当门石坐题字。原石在云峰山东峰,高85厘米,宽83厘米。3行,行4字。

▲郑道昭右阙题刻。高58厘米,宽95厘米。

▲左阙题字。石在云峰山东峰,高70厘米,宽48厘米。2行,行4字。

▲九仙之名题字。石在云峰山主峰,高54厘米,宽64厘米。3行,行3字。

▲赤松子题字。石在云峰山顶峰,高47厘米,宽50厘米。3行,行4字。

▲王子晋题字。石在云峰山顶峰,高32厘米,宽60厘米。5行,行2字。

▲浮丘子题字。石在云峰山顶峰,高44厘米,宽40厘米。3行,行4字。

▲鸿崖子题字。石在云峰山顶峰,高55厘米,宽75厘米。3行,行3字。

▲羡门子题字。石在云峰山顶峰,高36厘米,宽78厘米。5行,行2字。

▲安期子题字。石在云峰山顶峰,高38厘米,宽62厘米。4行,行3字。

▲神人子题字。石在云峰山顶峰,高60厘米,宽78厘米。3行,行4字。

▲青烟寺题字。石在大基山东峰极顶,高64厘米,宽42厘米。3行,行5字。

▲朱阳台题字。石在大基山南峰极顶,高69厘米,宽42厘米。3行,行6字。

▲赤口子题字。石在云峰山顶峰,高78厘米,宽77厘米。4行,行3字。

▲列子题字。石在云峰山顶峰,高厘米,宽87厘米。3行,行4字。

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云峰山北朝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