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权威媒体: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国艺术报社、《中国艺术报》客户端和
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就是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根据中国文联*组的工作部署,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从年开始,至今已举办19期全国市县级文联负责人研修班,培训学员0余人次;算上6期延伸服务培训项目——铸梦计划,以及为*、西藏及涉藏地区举办的基层文联负责人班,累计培训规模已近人次。
从年开始,为落实“完善文艺培训资源配置,推动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倾斜”的改革要求,我院在完成中国文联培训任务的同时,承接了部分省市文联的委培项目。而与县(区)级文联合作,吴中是唯一的一家。
我们之所以与吴中达成了3年的合作意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看中了吴中有丰厚的传统文化渊源和规模庞大的文艺工作者队伍。唐宋以来,苏州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江南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明清两代官府织造之地。这里生产的丝织、刺绣、印染、红雕漆器、琢玉、家具和桃花坞木版画等,闻名遐迩。明张瀚《松窗梦语·百工纪》记载:“吴制器而美,以为非美弗珍也。四方贵吴,而吴益工于器。”经过数百年的文明传承,苏州成了名副其实的苏作之乡,尤以原来的吴县、现在的吴中为甚。这里工艺门类齐全,能工巧匠云集,是苏州市、江苏省乃至全国工艺门类最为齐全的地区之一。
3年来,我们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为主题,为吴中培训各类文艺人才人次,这次参加晋京汇报展的41名学员,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年,苏州籍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在他90岁高龄重游苏州狮子林的时候,兴致高昂,流连忘返,挥毫写下“云林画本旧无双”的题句。我想这简短的7个字既寄托了他对少年时光的追忆,又表达了对曾经参与狮子林造园的元末明初大书画家倪瓒艺术风格的仰慕,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贝先生建筑设计生涯的境界和追求。
我希望吴中文艺家如贝聿铭先生的这句诗一样,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包括苏州地域文化的起源和特质,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下功夫,守正创新,更上层楼。
激活植根于民间艺人中的创造活力
邱运华
(中国民协分*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历史文化名城苏州,自古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尤以灿烂优秀的吴文化著称于世。而拥围苏州古城的吴中区则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核心区,是“工艺之都”苏州的重要支撑,为我国手工艺和民间艺术的重点区域之一,享有“天下工艺看苏州,苏作精华在吴中”之誉。据统计,在全国工艺美术领域11大类中,吴中区拥有10个大类余个品种,其中有50多项民间工艺被列入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在国内,亦属罕见。吴中民间工艺不仅门类全、品种多,更以工艺之精湛令人瞩目。其木雕、玉雕、砖雕、石雕、核雕、刺绣、缂丝以及红木家具、香山帮建筑营造等,无不以精美绝伦、巧夺天工而闻名天下。
民间文化工艺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活力所在。近年来,吴中区委、区*府以*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以高度的*治责任感及文化自觉,着力塑造“山水苏州,人文吴中”品牌,不断提升吴中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做大做强吴中的文艺事业和文化产业,相继获得了中国“文学之乡”和“中国民间文艺之乡”等荣誉称号。在推动民间文艺尤其是传统手工艺高质量发展方面,吴中区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勇攀“高峰”,精品迭出,持续14次捧回“山花奖”,为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业内被称为“吴中模式”或“吴中经验”。吴中的做法和经验,在全国文化工艺界具有一定的示范、借鉴意义。
我们常说,民间工艺的活力在于创新,而人才是创新的根本动力。在这方面,吴中区通过出台一系列扶持*策和激励措施,深深激活植根于民间艺人中的创造活力和使命担当。与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合作开设研修班,便是吴中工艺人才培养的一项有力举措。自年11月启动人才培养合作以来,先后有多名吴中文艺人才参加了研修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激发了艺人们守正创新的动力活力,此次展出的一幅幅、一件件作品,便是其中的突出成果。这些展示作品,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年来吴中民间工艺创新发展的水平,是吴中民间工艺高质量发展的又一缩影。同时,令人可喜的是这些展示作品,全部出自进入研修院学习的吴中民间文艺家之手。所以,这也是我们中国民协的一个骄傲。
进一步讲好吴中故事
康伟
(中国艺术报社总编辑)
年5月,中国文联在湖北潜江首次召开全国基层文联工作座谈会。中国文联*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基层文联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前沿阵地,基层文联组织看似很小,但工作的平台、干事的空间可以很大,可以有所作为,也可以大有作为,关键事在人为。”这段话,非常生动、非常深刻地讲清楚了基层文联的重要作用,以及发挥这个重要作用的关键:事在人为。
用这段话来观察吴中区文联,也是非常恰当的。吴中区文联是苏州市辖区文联,看似很小,但从近些年来的工作来看,确实搭建起了很大的工作平台和干事空间,有所作为、大有作为。从《中国艺术报》近年来关于吴中区文联的报道来看,有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报道数量多,消息、通讯、特写、专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二是涵盖领域广,民间文艺、文学、书画、摄影、文艺培训、抗击疫情、文联工作等,可谓全面开花;三是新意迭出,体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取得了创新发展的良好效果。这在基层文联中是不多见的。
“正本清源守正创新”苏州吴中高层次文艺人才研修班学员晋京作品汇报展就是吴中有所作为、大有作为的具体而生动的体现。吴中能够与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合作举办高层次文艺人才研修班,能够与中国民协合作大力发展民间工艺,能够与中国艺术报社合作着力传播吴文化,体现了高远的战略眼光,确实是大手笔。
吴中区文联提出并践行“五个深度融合”的工作理念、“五个一线”的工作方法、“五个一批”指标体系的工作目标,打造了基层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吴中模式,值得进一步研究总结传播,也值得其他基层文联借鉴。此次展览正是“基层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吴中模式”的最新案例。
我们也透过吴中区文联的有所作为、大有作为,看到了吴中区委区*府、苏州市文联、江苏省文联提供的支撑和扶持,以及对新时代条件下创新发展文联工作和文艺事业的使命担当。吴中、苏州和江苏各个层级的有效互动,形成了文联工作和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生机盎然的良好生态。这个良好生态,是实现文联工作和文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中国艺术报社非常乐意成为建设这个良好生态的参与者。作为文联人自己的报纸,为全国文联系统搭建起工作交流的平台,助力各地文联工作和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是中国艺术报社应尽的责任。我们愿意在与吴中、苏州和江苏已经形成的紧密合作的基础上,更好地为吴中、为苏州、为江苏各级文联工作和文艺事业服好务,进一步讲好吴中故事、苏州故事、江苏故事。
民间工艺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侯仰*
(中国民协分*组成员、副秘书长)
为推动民间工艺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在吴中区委区*府的关心支持下,区委宣传部、区人才办、区文体旅局、区人社局、团区委等部门以及各镇(街道)与区文联形成了左右联动、内外联动、上下联动的有效联动机制,围绕“出人才、出精品、出品牌”,营造文艺事业发展的良好创新生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扶持*策,实施科学管理。
一、尊重人才和创作规律,营造良好的民间工艺创作环境。创作环境是最好的艺术生态,或者说是艺术生态链中最重要的环节。这几年,吴中区积极营造尊重艺术人才的社会氛围,充分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给工艺人才应有的社会地位和荣誉。
二、营造科学的价值评估机制,创造公平公正的人才成长环境。无论是评奖、职称,还是荣誉称号的评定、非遗传承人的推荐和选送,吴中区文联和区民协秉持公正、公开、公平原则,引导工艺人才把精力集中到艺术创作方面,让客观公正的艺术评估机制成为人才成长的有效杠杆。
三、做好民艺人的“娘家”,为人才搭建发展平台。由区文联和区民协牵头,组织区内外的工艺美术专家,成立“艺术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区民协会员和区内民间工艺骨干进行业务指导。定期组织艺委会成员对区民协会员和有代表性的艺人作品实行创作“会诊制”。创作会诊包括作品的题材选择、造型设计、表现手法,甚至解说词的撰写等,做到因人而宜,有的放矢。艺术指导委员会还为吴中工艺家选送山花奖评比、“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苏艺杯”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的参赛作品把关、把脉。
四、构建三级服务网络,发挥基层协会作用。吴中区文联根据民间工艺的发展特点,在区级层面和各乡镇文联形成了“文联—民协—民协专委会”三级服务网络体系。其中,乡镇民协挂牌为区民协的分会;在某一类工艺集中的地方建设行业专委会。在三级网络组织中,基层协会如光福工艺美术协会、舟山核雕行业协会等,团结本地艺人,积极开展工作,推动了一个地方工艺文化产业发展,在业内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民间文艺进入“后非遗时代”之后,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完善民间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传播引导机制,不断推出文质兼美的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可以“养活自己”的优秀作品?基层民协如何帮助民间文艺家在信息时代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生存能力?吴中模式、吴中经验,或可为全国各地的民间工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启发和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