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首发于《国家人文历史》年第13期,原标题:《快意恩仇、血气方刚刘备:一个基层干部的崛起》
一、从卖鞋商贩到涿郡豪杰
年,解放*某部于河北省满城县(今保定市满城区)陵山战备施工,发现一座开凿于山体内的巨大墓葬,经过郭沫若先生的主持发掘和研究考证,墓主正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与王后窦绾,两座墓葬出土了两件金缕玉衣和金、银、铜、铁、玉、石、陶、漆等文物上万件,震惊了考古学界。刘胜是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异母兄,于公元前年被封于中山国。刘胜虽然是中山国王,但在削藩*策下,诸侯王只有收税而无治民的权力。
所以刘胜的工作主要就是享乐,他一口气生了多个儿子。公元前年,汉武帝在主父偃的建议下推行“推恩令”,将诸侯王的庶子分封为列侯,削弱诸侯王的实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刘胜之五子得以封侯,刘贞为陆城侯。公元前年,汉武帝又开始“酎金夺爵”,以王、侯进贡用于祭祀的*金成色不好为由,“王削县,侯免国”,一次性被剥夺侯爵的就有上百人,而刘贞就是其中之一。从此以后,刘贞和他的子孙都成了庶民百姓。
“中山靖王刘胜”的名气很大,主要因为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常常自称“中山靖王之后”,而且刘备还有一支世系明确的家谱,从刘贞到刘备的曾祖均为列侯,祖父刘雄为东郡范县县令,父亲刘弘没有入仕。之后汉献帝为刘备排世系,发现刘备是自己的叔辈,于是就以“皇叔”称之;不过尴尬的是,如果按照小说中的谱系来算,那刘备比汉献帝竟小了五辈。其实,在《三国志·先主传》中,刘贞至刘雄之间的世系是空白的,并不知道中间存在多少代。
而在《三国志》裴注引魏人鱼豢《典略》,则给出了刘备身份另一说,即是临邑侯的后裔。临邑侯何许人也?一个是西汉初封的临邑侯,汉景帝子常山宪王刘舜的七世孙刘让;另一个是东汉临邑侯,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后代、汉光武帝二哥刘仲的孙子刘复。《先主传》的说法当来自刘备的口述,但考虑到魏国继承了东汉的谱牒文书,那么《典略》可能也有一定依据。总之,刘备出自汉景帝哪个儿子不好确定;但大约就是汉景帝之后。
尽管刘备的曾祖辈都没留下记录,但刘备作为皇室宗亲血统应该还是纯正的,因为刘氏在涿郡涿县也算是个大族。刘备祖父刘雄曾被举孝廉,担任范县县令;父亲刘弘也在州郡任职,可惜早逝导致家道中落。出生于公元年的刘备,父亲去世时他还是少年,只能和母亲一起靠贩鞋、织席度日。正是这种社会底层经历,让刘备更加深入民众、体验民情,日后刘备养成仁义宽厚、爱民如子的性格,与早年的阅历无不相关。
尽管身在市场,但也阻挡不了他的宏图大志。刘备家的东南角篱笆旁有一棵五丈多高的桑树,树荫下垂好像车盖一样。涿郡人李定非常惊叹这棵树的形状,断言这家今后一定要出贵人。而刘备自小和同族小孩一起在树下玩时,就曾指着这棵树说,自己一定要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而这种车是皇帝才能坐的。叔父刘子敬正好从旁边路过,吓得连忙摆手,让小刘备千万别再胡说,免得遭遇杀身之祸。小刘备嘻嘻笑着,将豪言壮语埋在了心里。
虽然刘备家道中落,但毕竟两代为官,家里还是有些积蓄。公元年,刘备十五岁,正好同县大儒卢植因病赋闲在洛阳附近的缑氏山中,母亲就让他去拜卢植为师。卢植曾担任九江太守,又拜大儒马融为师,在朝野都颇有声望。与刘备同学的还有同族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看刘备比较困窘,还慷慨资助他读书,给他的资费和儿子一样多。妻子埋怨不该帮刘备,但刘元起却坚持认为,刘备这个孩子非同寻常。
尽管刘备拜卢植为师,但他却不喜欢读书。事实上,卢植很快又被朝廷重新起用,刘备跟随卢植连两年都不到,谈不上学到多少知识,卢植对他可能都没多少印象。但在师生如同君臣的东汉社会里,这也算是给刘备的简历上镀了不少金;另一个收获是刘备结识了师兄公孙瓒,公孙瓒也是胸怀大志之人,两人意气相投,经常一起指点江山、针砭时弊,大汉帝国当时已经摇摇欲坠,刘备已是洞若观火。虽然在卢植门下求学经历甚短,但对刘备的改变却很大。
公元年,刘备与卢植、公孙瓒分别后回家,没有继续再做小商贩,而是着手经营自己的势力。虽然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一直是一副忠厚君子形象;但实际上,如果仅仅只有忠厚品质,在乱世中是很难成为领导的。刘备不仅有谦虚待人的一面,同样有豪爽放荡的一面,并且为人能够喜怒不形于色。相对读书,他更感兴趣的是骑马射猎、弹琴作乐、鲜明衣饰。成年刘备相貌非凡,身高七尺五寸(约1.78米),双手过膝,耳朵大得连眼睛都能看到。
有这样的任侠气质,让他周围很快聚集了一批少年,他们都以刘备为首领,刘备在当地很快小有名望;中山国的马商张世平、苏双前来涿郡贩马,也觉得刘备非同寻常,主动资助给他不少钱财,而刘备就用这些钱财继续扩大势力。相对于日后的宿敌曹操,刘备的起点可谓低太多了。曹操祖父曹腾曾担任大长秋,父亲曹嵩买了个太尉,曹操起步就是朝廷的郎官,日后以曹氏、夏侯氏宗族为核心力量起兵。而刘备这些条件都没有,他所有的只是个人魅力。
二、“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之谜
在这段时间里,刘备招募到了两位得力助手,就是日后名满天下的关羽和张飞。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西临猗西南)人,因亡命而奔涿郡,被刘备收留;张飞,字益德(《三国志》),或作翼德(《华阳国志》),与刘备同为涿郡人。关羽、张飞因武勇,担任刘备的“御侮”,也就是贴身警卫,两人经常终日肃立在刘备身后。但在私底下,刘备对关羽、张飞不仅仅是领导与下属的关系,而更多是兄弟之情。
据说,刘备与关羽、张飞睡觉在一张床,吃饭用一个容器。三人的年龄,比较明确的是关羽长于张飞,但两人准确年龄不详。清人《楹联丛话》引《关侯祖墓碑记》,称关羽出生于公元年,如此关羽还比刘备大一岁。但在魏晋文献中并无此说,反而三国人刘晔说过关羽与刘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看来关羽比刘备年龄小才合理。三人的感情确实如同结义兄弟一般,尽管脍炙人口的“桃园结义”是虚构的情节。
根据《三国演义》脍炙人口的说法,公元年*巾起义,刘备看到幽州太守刘焉的招*榜文,当天结识了逃到涿郡卖枣的关羽,以及涿郡的土豪张飞。三人就在张飞庄后的桃园里结拜为异性兄弟,聚集五百乡勇后投奔刘焉从*。其实关羽、张飞在*巾起义之前就投奔了刘备,小说家们就从《三国志》的“恩若兄弟”一句敷衍出“桃园结义”的故事,在元代的话本《三国志平话》与杂剧《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就有了类似的情节,是一种成功的再创作。
除了关羽、张飞外,简雍也是刘备集团的早期成员。简雍也是涿郡人,性格高傲,与刘备同坐一席时,故意岔开双腿、歪着身子,不讲礼法。简雍其实本姓耿,之后跟随刘备到幽州,因为幽州人读“耿”为“简”,于是干脆改姓为简。刘备对简雍始终能够宽容,应该也是对简雍才气重视的表现。
在历史上,刘备确实是借着*巾起义的机会登上*治舞台的,他带着关羽、张飞投奔校尉邹靖,在征讨*巾*之役中立下功劳。具体细节史料无载,而《三国演义》虚构了三兄弟救董卓、刘备箭射张宝、关羽斩程远志等剧情。《三国志》裴注引《典略》倒是记载了刘备一场败仗。原来公元年,中山国相张纯立故泰山太守张举为天子,起兵十余万造反。平原人刘子平将刘备推荐给征剿的青州从事,但刘备却差点被敌*杀死,靠装死才得以脱身。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刘备因镇压*巾起义被任命为中山国的安喜(今河北定州)县尉,这是县令的佐官,主管缉捕、治安、征兵等,看似混了个铁饭碗,但其实是个泥饭碗。原来当时郡里负责督察县的督邮来安喜办事,目标是想淘汰一些因*功而当上官吏的人,刘备疑心自己在列,正好与督邮相识,就要求与督邮相见。督邮知道刘备不好惹,就干脆称病不见。没想到,刘备居然一不做、二不休,伪称接到郡太守的密令,带兵冲入督邮的宿舍逮捕了他。
刘备将督邮抓住一直拖着走到县界,干脆又把县尉的印绶解下来挂在督邮脖子上,并且把督邮绑在树上,用鞭子痛打一百多下。打完之后还想杀了他,督邮一再求饶,劝刘备多念旧情,刘备才放走督邮。这是《典略》的说法,不过《先主传》则说刘备将督邮绑在系马桩打了两百杖,然后就将印绶挂在督邮脖子上逃走。总之,刘备打督邮实有其事,但在《三国演义》中被移花接木到张飞头上,而督邮也成了个贪婪可恶的小人,其实主角并非张飞而是刘备。
可见,刘备虽然表面上喜怒不形于色,但骨子里还是快意恩仇、血气方刚的豪杰本色。当然,刘备并不是做事不计后果的,他没有回老家躲着,而是干脆前往洛阳!毕竟洛阳还有个位居尚书的老师卢植。不久,大将*何进派都尉毌丘毅去丹杨(治宛陵,今安徽宣城)招兵,刘备借此机会应募随行;*队走到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时,又与*巾*相遇。刘备作战有功,被任命为下密(今山东昌邑东)县丞,为县令的副手。
但不久之后,刘备就辞官而去,个中缘由,可能与上司不和有关。后来刘备又做到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县尉,之后升任县令。《三国志》裴注引《英雄记》提到刘备也曾经参与讨伐董卓,大概正是这个时候的事。公元年,关东不少州郡起兵推举“四世三公”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共同反对专权乱*的西凉*阀董卓。其中参与会盟的就有青州刺史焦和,而刘备正是焦和的下属。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此时都是北平太守公孙瓒的下属,跟随公孙瓒参加“十八路诸侯讨董”,留下“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等经典故事,这当然也是文学家的编排。实际上公孙瓒并未参与讨董联盟。如果认可《英雄记》记录为真的话,那么刘备跟随的应该是焦和。但根据《九州春秋》,焦和想西进与盟*汇合时,青州*巾*叛乱,焦和只能转回平叛。但焦和本人毫无行**事能力,只信任巫师而不听从将领,青州不少郡县被攻克。
不幸的是,其中就有刘备任职的高唐县,失去地盘的刘备一下子居无定所,眼看着焦和也靠不住了,刘备自然想重新找个上家,于是他就去幽州投奔公孙瓒。公孙瓒是刘备的同门师兄,当年就颇有交情;而且公孙瓒混得比刘备好不少,在抵御鲜卑和平定张举、张纯之乱时接连立功,拜中郎将、封都亭侯。虽然当时幽州牧是刘虞,但公孙瓒才是实力派。公元年,焦和病逝,青徐*巾南上攻略冀州、幽州,公孙瓒在东光(今河北东光)迎击,斩首数万。
三、离开青州,前往徐州
击败*巾*的公孙瓒名声大震,野心迅速膨胀起来。因为刘备对青州比较熟悉,公孙瓒就拜刘备为别部司马,协助他封的青州刺史田楷南下。别部司马是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官,可见刘备保留了自己部队建制。但这个任务并不轻松,他们面对的不止是青徐*巾余*,更重要的是旁边虎视眈眈的袁绍。原来公孙瓒曾逼冀州牧韩馥让出冀州给袁绍,但袁绍却想立公孙瓒上级刘虞为皇帝,两人最终交恶,袁绍也派臧洪来担任青州刺史。
刘备没有辜负公孙瓒的期望,在与袁绍的战争中屡立战功,被封为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县令,之后又领平原国相(相当于郡太守)。刘备在平原相职位上,颇有*绩。《三国志》裴注引魏国王沈《魏书》说,平原郡民刘平看不起刘备,勾结刺客行刺他;但刘备却对刺客非常厚道,以致刺客主动放弃行刺计划。当时平原连年饥荒,盗贼遍地为患。刘备对外抵御流寇,对内广施加财物,对待来访的士人都同席而坐、一起吃饭,因为归顺他的人越来越多。
连敌对势力都对刘备如此称赞,可见刘备勤*爱民、礼贤下士的事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集团又加入一位重量级人物——赵云。赵云为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本属袁绍所辖的冀州,但带领郡民投靠了蒸蒸日上的公孙瓒。在公孙瓒处刘备与赵云相识,赵云深感刘备才是自己的明君。之后刘备随田楷南下,赵云还担任刘备的主骑。后来赵云因兄丧回家,刘备知道他不会再来,捉住赵云的手道别,赵云诚恳地说“终不背德也”。
正当刘备把小小平原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时,有一天又收到孔融的求助。孔融这个人物大家都很熟悉了,因“孔融让梨”的典故成就一段佳话。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也是全国有名的大儒,当时担任北海国(治今山东寿光东南)相一职。孔融也是个焦和一类的人物,说起来一套一套的,但是保境治民能力一团糟。之前在北海奸民污吏横行,后来被*巾张饶部打败后,孔融干脆连郡国都不要逃跑了,但又被*巾管亥部围困都昌(今山东临朐东北)。
正当孔融一筹莫展之际,勇将太史慈前来相助。太史慈是东莱*(今山东威海)人,曾担任郡奏曹史时,受太守的命令截留了州里给朝廷的文书。之后因为被州刺史记恨,太史慈逃亡辽东。孔融却觉得他是个不世出的人才,经常派人送钱送粮给太史慈家中老母。等到太史慈溜回家时,母亲告诉他孔融被困。于是太史慈单身进入都昌,见到孔融一番交谈后,又杀出重围一路到达平原,为孔融向刘备搬取救兵。
刘备听到孔融的求助,说了句很有名的话:“孔北海知世间有备耶!”这句话一般被理解为,刘备得知自己结交大名士后,其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但这话恐怕还主要是嘲讽成分。前文我们说过刘备曾任下密县丞,但不久却辞职而去。下密县正是北海国的属县,可见当年刘备正是孔融下属,要说孔融不认识他说不过去,而刘备的离职可能也与上级有关。加上刘备本质是个桀骜不驯的枭雄,所以趁机揶揄一下孔融过个嘴瘾也不足为奇了。
话虽然这样说,但能救孔融一把的话,对自己当然只有好处。青州当时有三方势力角逐,即袁绍、公孙瓒与朝廷,孔融作为朝廷所置国相,如能争取过来,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公孙瓒都是好事。于是刘备决定发兵三千,随同太史慈前往援救。*巾*一听刘备派兵来救,竟然自动放弃都昌退去。《三国演义》说刘备与*巾*作战、关羽斩管亥云云,也是来自小说家的虚构。实际上刘备能力比这还要强很多,人不出场单凭名号就不战而屈人之兵。
但好景不长,随着袁绍*的进攻,刘备丢了平原老巢,和田楷一起退守齐国(今山东临淄)。在齐国时,刘备又收到徐州刺史陶谦求助。原来在公元年,曹操的父亲曹嵩一家投奔当时割据兖州的曹操,路过徐州时遭到陶谦都尉张闿杀害。愤怒的曹操出兵攻打陶谦,一路势如破竹攻入徐州,陶谦守在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坚守不出。陶谦急忙求助于田楷。陶谦曾与袁术联盟对抗袁绍,也算是公孙瓒的盟友。田楷决定与刘备出兵相助,当时刘备直属部队一千多人,又有幽州带来的乌桓骑兵,路上还收编了饥民数千人。
田楷、刘备到达郯后,陶谦拨给刘备一支四千人的部队,而刘备也顺水推舟,脱离田楷加入了陶谦。刘备之所以这样做,大约看出公孙瓒对袁绍的战局已处下风,公孙瓒甚至还杀了上级刘虞,导致人心大失。此时曹操*粮已断,只好退兵回兖州,田楷也就自己回了青州。陶谦大为高兴,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屯小沛(今江苏沛县)。日后刘备被称为“刘豫州”,正是因为这个豫州刺史的身份。不过就在公元年,整顿好的曹操对陶谦发动第二次进攻。
刘备这支还是鱼龙混杂的部队,完全不是亲历百战曹操的对手。曹操攻打郯城,刘备与陶谦将领曹豹在东边截击,却被曹操大败。所幸当时陈宫、张邈背叛曹操,立吕布为兖州刺史,后院起火的曹操只好离开徐州,前往兖州平叛。刘备势力侥幸保全。据《英雄记》透露,刘备与曹操当年还一起去沛国征兵,两人也算是老相识了。但刘备不知道,曹操将会是自己一辈子的宿敌,而这次战争,只是一个开始。
作者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神话妖怪学。系今日头条、悟空问答、百度百科ta说签约作者;澎湃历史、网易历史、全历史专栏作者;出版有《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魅影:中国古代神灵志异图鉴》实体书四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北京晚报》《同舟共进》等报刊杂志及自媒体。感谢阅读,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