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我的师母、赵老师相识相伴半个世纪的老伴因病去世,赵老师一直深陷在忧伤之中。我同贾真商量,无论如何也应该想办法让赵老师尽快地走出来。五月初,贾真有一个带学生去崂山仰口写生一周的教学任务,我作为外聘教师前往,就一同力劝赵老师一同去,想画画就画画,不想画画就散散心——其实画画也是散心。赵老师再三考虑同意了。实际上他在等待时间的治疗的同时,自己也做着最大的努力。
师生交谈(贾真摄)
多少、多少、多少年没有这样师生面对面了。如果说以前主要是老老实实地洗耳恭听的话,现在虽然少不了请教,但增多了“交谈”的内容。我授课前后空闲,都同赵老师还有贾真一起谈论绘画,中国外国,古代当代,同时也探讨绘画色彩教学问题。赵老师一直在检讨当时教我那时“束缚太多”,虽然好像是尽快地领进了门,走上了路,其实从长远看还是束缚太多,影响了独立发展。
赵老师在仰口老渔港写生
赵老师是自己开车去的,车上带了4个40X50的油画框和全部画具,看好机会就开车出去找景写生,很方便,就是下雨也可以在车内进行。赵老师自己控制节奏,每天只是上午出去写生一幅,下午和晚上,同我们聊天之外,总是手捧一个板板在看里面存储的大量绘画作品,反思自己的画。
赵老师在仰口刁龙嘴渔港写生
赵老师这次是有备而来:他带着一个尝试新的色彩表现的“任务”,但是,几十年的观察、表现习惯要想改变谈何容易!画完四个画框后,才觉得有点意思了,按照赵老师自己的话是:画了四幅,失败三幅。任务初步完成,还不愿意享享清闲,又用贾真带的油画棒画了两个小幅——除了来去两天,每天画了一幅。
赵老师画的两幅油画棒回到青岛后,赵老师陆续发出朋友圈,是修改后的这次崂山写生的四幅油画:
《凝》(赵老师自命名,下同)写生之一,修改前后
《休渔期—红色交响曲》写生之二,修改前后
《崂山细雨》写生之三,修改前后
《梦游崂山》写生之四,修改前后
贾真以前同我说过,赵老师的写生画,都是在现场抓住最突出的感受和特征,回去再改的,有的甚至改的面目全非。我这次是亲眼得见了。上面几张虽然没有改到面目全非的程度,但前后仔细对比,可以看出赵老师的色彩功力和心思。同样的例子,还有下面我在《跟赵祉平老师学色彩(十)》中发过的几幅:
之一,修改前后
之二,修改前后
之三,修改前后
之四,修改前后
之五,修改前后
之六,修改前后
话说回来,赵老师这次去崂山带的色彩“任务”,是他给自己安排的:尝试“变法”,寻求突破。具体来说就是尝试是否可以和怎样借鉴中国年画(进而可以扩大到民间艺术)的用色和规律进行油画风景写生表现。做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