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於陵人憨仲
TUhjnbcbe - 2021/4/1 13:39:00
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m.39.net/pf/bdfyy/bdfzj/

公元前年(周武王二年),八旬之太公封于齐。赴国之时,遇变。其“夜衣而行”,击败莱侯,建齐都于营丘。历经“诛司寇营汤以定齐国”、“辟草莱而居焉”以“因俗简礼”、“举贤尚功”、“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等措施,逐步建起了东方的齐国。后经“齐桓首霸”、“宴婴相齐”诸多的明主贤相,豪杰之士;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直到公元前年,为秦国灭掉,齐国一直是泱泱大国,其都城“临淄三百闾,张袂成荫,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这在当时应是最繁华的大都市了之一了。然而,“齐王埋在三山口,临淄永世不为京”。其后的许多内地大都市,一个个拔地而起。可是,繁华一时的临淄古都,却再也没有振兴起来,何也?

这个谜团一直在一位“於陵人”的脑海里回荡。他要搞清它的来龙去脉,并予力而振兴之。为此於陵人翻阅古籍,广读史书。还有好多史籍上没有的,那就靠道听途说。他做着准备工作。一场疾病,使他略受了些许阻碍;但它矢志不移,十年前他终于动笔了,今天“齐风三部曲”终于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年冬月,“齐风三部曲”的研讨会,在淄博举行。到会的专家学者薱这万字的齐文化系列作品,开展了深层次的研讨。

全国*协委员、山东省作协原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掖平说:“我是为憨仲老师这种赤子情怀所打动的。我们对这样一位谨谨慎慎地、勤勤恳恳地、勉勉励励地用文字书写、耙梳齐文化辉煌灿烂的历史轨迹的憨仲先生无法不对之持有一种高度的敬意。这种敬意……来自于他对历史文化的这种孜孜以求,以期用真像、轨迹为当今社会。”

山东省作协原副主席、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谭好哲说:“憨仲老师承担了一个拾荒人的角色。……他的散文,代表了他自己的民间立场,是虔诚地思考已经过去的历史和残存的文化,对一个人一个地方乃至对一个民族的价值所在。”

山东省原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青岛市作协名誉主席许晨说:“这三部大作几乎每一篇都是憨仲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实地考察,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切身感受写出来的。他别出心裁,独辟蹊径,创造了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散文样式。……是一位被低估了的散文作家,一位言之成理的历史专家。”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张艳梅说:“憨仲的散文,注重故事的真实,注重感情的真诚,注重表达的真切……重在实事求史,实史求是。……他以齐为原点,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执着追踪历史;他又回到这里,打开心灵,安静地书写历史;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读书查史,塑造出大量历史人物,有王侯将相,有普通农民、商贩,他们有名有姓,有身有肉,鲜活而庄重。”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张丽君说:“这些文字首先是内容上的质朴自然,没有那么多的华丽和花哨,把质朴的坦诚的自然的内心感呈现给读者,这也是与齐鲁文化内涵相吻合的东西。”

对于憨仲树立的目标和蓄意的追求,文章的风格及所达到的高度,专家、学者们都已说的很明白了,我不想赘述。

憨仲有一枚印章,文曰:於陵人(於,wu音乌)。

山东古称之为“东夷”。《后汉书》介绍:夷有九种,在周村一带为“凤夷”。於陵古城的南边有一座山,叫凤凰山。此山有五峰,样子如凤凰。所以於人是以鸟为图腾的侯国。

於陵,是何处?曰,周村也。周村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大家都知道憨仲是淄博周村人。他也为这个“旱码头”写过不少的文章,予以弘扬。但说到於陵,有些人就不甚了了了。

於陵,传说夏朝时已成侯国。商代继之。春秋时为齐国属地。秦汉以后设郡。西汉时北部属于於陵,南部属般阳县。南北朝时,属广川郡。於陵地势优越,三面环山,西南面有凤凰山;西面是鱼子沟,当地人叫泔沟河,东面是淦河,两河于城北汇流,於城整体被水包围(今周村南之古城村即於陵侯国之都城)。

地灵必有人杰,从远古一路走来,於陵城厚重的历史,为众多的历史人物的参与,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其中有舍命救主的英雄;为主死节的义士;倔强不屈的隐者;造福一方的官吏……一个个传奇般的人物,从於陵城的历史上走过,把这座古城彰显的灿烂辉煌。

最早应是散宜生。他是西周的开国功臣,是文王的四友之一(南宫括、散宜生、闳天、太颠)。商纣王拘文王于羑里,文王危。散宜生将於陵之“虞”兽(这个虞到底为何兽,今难以求证),贡纣王(当然还有美女等贡品);并为文王求情,救出了文王。据说就在这次封於陵为侯国了。

於陵城南、鱼子沟东边有“召忽墓”。他就是和管仲一起护公子糾去鲁国避难的人之一。公子小白掌国,命鲁国杀掉公子纠。公子纠死,管仲、召忽归齐。召忽到於城附近,跳河自杀。当地人将其尸捞出,葬于城南,即今之“召忽墓”。为君死节,受人崇敬。

《左转。鞌之战》载,发生在公元前的鞌之战中,逄丑父,在齐顷公几乎被俘的情况下,机智地替代了主公,而自己被晋国捉去,岌岌乎丧命。归来后,齐顷公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封他在於陵城,因而於陵城也称为逄城。

齐国的贵族陈仲子,不满齐国的朝*,来到於陵隐居不士,死后葬于於城之东南角。原有“陈仲子灌園处”,在此灌園织履。

李化熙是明朝的重臣。崇祯举人,做过湖北司礼、榆林三边总督、封为太子太保、光录大夫、刑部尚书等。年,以给老母养老送终为名,回到於陵。当时,於陵一带荒地很多,规定开荒种地不收税。可是官府搜刮盘剥,强令开荒也要纳税。李化熙见此写了折子上交省府,要求免去荒说。同时他还为周村代完市税80年;而一块碑上写道:他祖孙六代代完市税二百年。因为历代苛捐杂税层层加码,商业集中的地方,还生出许多地痞流氓,敲诈勒索,使商业难于发展。李化熙就出面说:所有的税我包了。于是全国各地的商贾云集於陵,形成了后来的“旱码头”。李化熙死后葬于古城的南边,有“李尚书茔”(后来已平)。

年冬,有於陵人憨仲者,广集史料,周游全国,几十年笔耕不辍,写出近三百万字之“齐风三部曲”,为弘扬齐文化做出新的贡献。其作品研讨受到专家学者之肯定和赞扬。又为於陵古城涂摸了光彩一笔。皓叟诗曰:

文章睥睨举世稀,

湖海游踪气不眸。

六代风骨何足论?

九州春色实可讴。

蜀中李云天特助,

江阴振之地域筹

天罡八步东风起,

举棹扯帆任我游。

於陵古城代代自有才人出,千古江河任自流。

(.12.2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於陵人憨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