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ZPW宗教善化寺
TUhjnbcbe - 2021/4/1 1:05:00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好吗         http://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comments.html

习仪之所,善化之寺

一、简介

大同善化寺承唐续辽金的华严宗佛教寺院,供奉华严三圣和五方佛。和大同华严寺形成大同地区辽西京的华严宗体系制高点,当下保留下来的两座寺院的格局、所供奉的佛菩萨、以及佛教思想的传承相似。

善化寺现在院中的大雄宝殿为辽代建筑,天王殿、三圣殿与普贤阁俱为金代建筑,文殊殿后建。原有辽代大雄宝殿雄大宏伟;金代三圣殿高大壮观庄严。是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时期建筑群。

善化寺有西花园,亭台水榭,别致一格。

二、建设历史传说善化古寺在北魏叫八角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为惠始和尚敕建,表八方天,体现一佛八菩萨思想,是早期佛寺的一种样式。

唐,李隆基,开元二十六年(78年),颁令天下州郡各建“开元寺”,年建成国立寺院。

五代后晋时改名“大普恩寺”。

辽末,保大二年,年,毁于兵火。

金初,圆满大师重修,自天会六年,年,至皇统三年,年,共十五年。

元代,仍名普恩寺,颇具规模,世祖忽必烈命四万僧人在此寺集会,作佛事活动。

明代,明正统十年,年,明英宗赐名善化寺。为官吏“习仪之所”,建立“僧纲司”,管理全城僧众。所以称之为善化。

类似辽宋,元明,山西是双方争夺的区域。

寺史见于明万历年间的《重修善化寺记》和《重修善化寺碑记》中。

大同百姓称其为“南寺”,古时东侧曾有“七佛寺”。

年月4日,善化寺列入第一批国保。三、文物价值

善化寺体现出唐、辽、金和明时期建筑艺术的演变、发展和特色,对于了解北方少数民族对于唐代木构建筑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金斜拱的建筑支撑构件与传统斗拱结合,也反映了不同地域建筑技术的融合和发展。

四、佛教流派

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是为华严。

五、寺院样式

一个公案,有考据称普贤阁是唐代建筑,言其贞元二年为唐贞元二年(年),而不是金的贞元二年。梁思成曾经考证过该阁,但是局限于当时发现的古建和资料,判断其为金代文物。随着新的研究发现,也许会得到新的成果。

所谓佛教寺院,最开始是僧人的管理机构,寺是古时候的*府办公机构。

后来寺院的主要作用是供信徒崇拜、祈祷、修行和讲义的固定场所,特别是出家人的道场。佛陀曾经到过的地方,或者有圣迹的地方,或者佛舍利,佛经书都可以成为瞻仰、供奉对象和空间,最终成为一个礼拜的场所。

(一)支提窟

中国佛教西来,早期如北魏的云岗和敦煌时期的石窟,是支提式,塔在中间,四面佛或菩萨,四壁画佛本生、因缘、传法等传说故事,并设计阙型佛龛、窟内佛阁等。形成了一个礼拜路径和观想熏陶的信仰空间。

(二)阁楼塔

最初的唐代楼阁式塔,人可以在楼内转塔上行,也是一种礼拜的方式,形成了类似支提窟的效果。支提窟是平地转塔,阁楼塔是螺旋上升。

阁楼是塔的中国样式变体,唐代多见阁楼式塔,譬如西安大雁塔、朝阳北塔,这类四面唐塔,可能是华严唐密五方佛崇拜的体现。最开始的阁楼塔木制居多,后都毁掉了,辽代的释迦塔是留下的瑰宝。阁楼塔也可以看成是立体的支提窟。

阁楼塔是浮屠的崇拜对象,所以形成的寺院开始以塔为中心,其他殿阁分布在其前后左右,形成一个方形的庭院。这种寺院布局,一直流传到公元10世纪左右的唐辽时期。

平面的殿阁廊庑,和塔,形成了立体的伽蓝空间。

隋唐是中国佛教中期的鼎盛时代,随着大乘佛教菩萨乘的盛行,众多贵族富户舍宅为寺,而菩萨作为在家人的象征,一些寺塔变成院阁,阁里恭大乘菩萨像;如蓟县独乐寺存观音阁;佛光寺原有弥勒阁,义县奉国寺原有观音阁(也有人考证可能是弥勒阁),阁楼成为现象级的建筑主题。正定隆兴寺观音阁则可能是宋太祖和辽竞赛建阁的一个案例,还有涿州双塔。

阁楼中供大菩萨的主尊,体现了该寺院的信仰流派。

后期,如辽代,塔变成密檐塔,实心、空心皆半。

正定开元寺须弥塔,塔和钟楼并立,反映了佛教寺院建筑从早期以塔为中心向晚期以阁楼为中心的过渡情况。

承德安远庙是一个阁楼样式的典型例子,观音大阁和原有的四周廊庑作为主要的建筑。一些藏传和蒙古的老佛寺也保留了这样的风格。

(三)经堂转变

随着参拜人数增加和礼拜空间的局促,后来富贵之人舍宅捐寺,以及唐宋对义理辩证的追求,寺院开始重视经堂,体现从简单的偶像崇拜到佛学的研究。

经堂变化是向大雄宝殿转化的前奏。于是形成另一种布局,中央是大雄宝殿,前方左右两侧各有一栋楼阁,文殊普贤居多,随着大乘华严宗的确立,佛和皇权相结合,大雄殿居于寺院布局的核心位置,应该是唐代中后期。

中间还有一种过渡形式,佛塔和阁楼分居左右,或左或右,随空间和时间而定,后建大雄殿居中的样式。

(四)殿堂式样

中原地区的寺院在唐代后期迅速转型,到宋代汉地的时候已经完全成为固定格局,到明清基本成为定式。

宋元后的明清,晚期佛教寂寥时代,几乎大殿式为主了,辽遗留下来的华严寺、善化寺、奉国寺转变的遗构,佛还是华严系统,但是已经是可以和皇宫皇极殿媲美的大雄殿了,体现的是佛皇一体的象征。明清继承后的寺院,完全格式化寺院布局。普通民间寺院以大雄宝殿为中心,供奉释迦摩尼佛为主的横三世佛主,现世报和往生极乐报。寺院里的佛变成一种天国世界和现世世界的映射投影。

些许皇家高级寺院,可能还遗留阁楼式和塔院式的遗迹或遗物,甚至是坛城类型密宗建筑。如承德的普陀宗乘、安远庙和普乐寺,和北京雍和宫。

正定的天宁寺、广惠寺、临济寺都是建于唐代或唐之前的寺院,保留了早期寺院以塔为中心的格局,在塔的周围,后来又分别建有前殿和后殿,僧舍建在两边,向晚期的格式化转变,保存了历史的轨迹。

辽代建筑也体现了阁楼式向大殿式转换的过渡时期的纽带,譬如庑殿顶。汉唐庑殿顶多,北辽承之,宋和南宋较少,也可能毁坏了,就像辽金的历史也被毁坏了一样。也导致现存的北方庑殿顶多,南方歇山顶多。南京博物院的庑殿顶大殿仿制义县奉国寺。

回到善化寺,类似布局在敦煌壁画的唐代寺院中有很多,是唐后时期较为流行的寺院布局之一,梁思成先生也做了考察。唐起于并州太原,和北魏关系紧密。晋阳是唐和北朝很多朝代的龙兴之地。辽是契丹,鲜卑别部,原是边疆游牧、松漠、渔猎混合的非农耕民族部落。所以辽继承了鲜卑在大同的原有地盘和唐的大部分*治制度。

辽、金、元和清的民族、语言、文化、宗教和习俗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北魏和唐也有类似的地方。北魏对中原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弥合了游牧和农耕两大族群的种族、氏族、民族,以及文化、信仰和风俗等。

民族、信仰、宗教、文化,在历史和现时的空间里演变,投射。

执*民族的变化、民族的信仰变化、佛教流派的变化和*权控制力度的变化,以及当时的建筑风格和建筑能力的变化,影响了不同时期佛教寺院的布局。

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六、建筑布局(一)整体样貌

善化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展开。前为山门,中为三圣殿,后为大雄殿。

大同南城墙上看善化寺,墙为牌坊

(二)天王殿/山门

山门亦为天王殿,单檐庑殿顶。面阔5间,27米;进深两间,10米。现存金代山门中的面积最大的巨构。山门殿后悬“威德护世”匾额。左右次间有明塑四大天王像,横眉怒目,姿态威严。

山门前视

山门后视,威德护世

山门后视

(三)三圣殿

三圣殿雄,单檐庑殿顶,东西28米,南北1.5米。面阔5间,进深4间。建于金天会六年,为金初代表性木构建筑。

斜斗拱,形如怒放,灿烂如花,硕大华丽。

殿内原用4根巨柱(金代原构)支撑殿顶,后又加4根辅柱,为辽金减柱、移柱法。

三尊为,毗卢遮那佛,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称“华严三圣”。三圣像之旁,有二位助侍菩萨侍立,佛坛后面有护法韦驮塑像,持降魔杵。毗卢遮那佛后放韦陀。独乐寺是观音阁后放韦陀亭。

这里的华严三圣,佛尊直接用毗卢遮那佛,是法报应(化)的体系,着重体现华严信仰。

在佛教传入汉地之后,逐渐形成八个教法不同的宗派,华严宗即是其中较早的重要一支。华严宗七处九会,充满哲理,思辨和践行统一,彰显圆融广大和谐。

华严三圣说进一步强化了大乘中菩萨乘的菩萨修行意识,文殊和普贤作授记佛,即以文殊的智慧、普贤实践来证人法界,成佛果。华严经特别对“菩萨行”作为中心内容进行了论述,为修行者阐明菩萨修行的过程和规定——五十二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并塑造了一个修行达到最高阶位的菩萨样板—普贤。从释迦三尊到华严三圣的转变,是大乘菩萨思想的发展和变化,从早期印度大乘上证下化的菩萨思想,向震旦国华严三圣菩萨思想的发展和变化。

按照菩萨乘的说法,只要发菩提心,大家都可以乘般若。

早期印度的释迦信仰系统,三尊样式,或有释迦和左观音菩萨、右弥勒菩萨,分别代表现世广谱和未来上天的信仰。很多菩萨和天王可能是刹帝利的国王、或者印度教的神祗。

汉地最开始有释迦三尊,弥勒也曾经是佛陀的右协侍。当然弥勒佛也曾单独被崇拜,有自己的二协侍,特别是北魏和初唐北方的地区。敦煌和云岗的一些大佛像是弥勒,四川乐山大佛也是弥勒。弥勒信仰在隋唐佛教繁盛期是重要的信仰。

十方三世佛,八万四千佛,大乘义理,推出了成正觉者,从释迦这个实际的历史人物提升到抽象的普世价值的佛教的佛。

而佛光寺则是释迦和左弥勒右弥陀,左普贤右文殊。

真是十方三世各有不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人事,大家的思路各位不同啊。不同思维维度:有形的时间的、空间的,无形的法报的,都是佛。

华严体系中演化出弥勒的兜率上天和下天的未来竖世时域系统;由于弥勒净土理论和*权、皇权相关性太强;随后新发展出弥陀净土理论,即西方极乐净土,作为普世的信仰。

华严三圣为金代雕塑。殿内有两通金碑,其一为金大定十六年(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南宋使金通问副使,朱弁所撰。

1.殿宇巍峨

这个三圣殿的出檐角度挑起来好高,和其它的辽代的庑殿顶不太一样的感觉。是金代的庑殿顶的特殊,抑或是后修的匠人故意而为之,或者拍摄的角度不同?从四脊凹下去好多。和本寺的山门和大雄殿出跳,可能它的高度太高?有如翼斯飞的感觉么?

三圣殿

2.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4.文殊菩萨5.普贤菩萨6.大殿背门7.从大雄殿月台看三圣殿8.西花园看三圣殿(四)普贤阁

普贤阁,位于大雄宝殿与三圣殿之间西侧。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三间见方、重檐九脊。平座暗层,存唐遗风(独乐寺观音阁亦然)。年修缮时发现“(金)贞元二年(年)一行造”题记,或证明系金代重建,也有论是唐贞元年。

有说其斗拱和梁架细部结构多处与应县木塔相似。有一些建筑模式和五座唐代建筑的样式近似。

唐代建筑举例:五台南禅寺大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长子布村玉皇庙前殿、正定开元寺钟楼以及五台佛光寺东大殿。

众说纷纭,不一而足,无论如何它就是历史,它就是国宝。

1.西花园看普贤阁(五)文殊阁(六)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寺内最大的殿堂。前有月台,左右设钟鼓小亭。面阔7间,40米,进深5间,25米,斗拱形制多样,单檐五脊庑殿顶,作为辽代建筑,以单体面积多平米排名全国第三。前两名是奉国寺和华严寺。钟鼓亭和小牌坊也和奉国寺、华严寺如出一辙。大雄宝殿是善化寺殿宇中惟一未被战火毁灭的辽代建筑。

殿内采用减柱法,空间开阔,顶部斗拱敞开露明造,中央的当心间施平棋和八角藻井,藻井为辽代遗物,内围列有两层斗拱,下层七铺作,上层八铺作,下向上叠收。

殿堂两侧分列二十四尊护法天王的塑像。

殿内西、南两壁,存康熙二十五年(年)至四十七年(年)壁画多平方米,为佛法经变故事。

殿内佛坛正中有金代原作泥塑金身五方佛。佛主与弟子,菩萨,金刚,共济一堂。

五方佛像,从东往西依次排列: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西方阿弥陀佛、北方微妙闻佛。

1.走近大雄殿2.钟亭

辽代大雄宝殿月台上放两个小钟鼓亭子,特别有意思。晨钟暮鼓。

.鼓亭4.牌楼5.五方佛6.龙藻井7.平綦天花8.内大斗拱9.远观大雄宝殿10.西侧望大雄宝殿11.大雄宝殿朵殿廊庑12.西花园远望大雄宝殿1.西花园看大雄、三圣、天王(七)西花园西花园很美的,详见另文。1.静心亭

署名羲之,联为: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署名板桥。

2.明月清风廊

联为:风递钟声云外寺;水摇灯影酒边楼。署名曾国藩。

.明月清风4.万里江天5.远山6.东望中轴建筑(八)碑记1.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

额篆: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之记

碑文: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诸佛菩萨之应世也,亦扰哲王之抹弊,或忠,或质,或文,虽制治不同,其趋一也,,,。

整理自善化寺

2.朱弁

朱弁(~4)南宋文学家,字少章,号观如居士,婺源人。

朱弁是南宋使臣,建炎二年(),随正使王伦出使金国被扣留。

皇统三年(年),朱弁写下“善化寺金碑”。

后宋金义和,至绍兴十三年(),朱弁返回南宋。

朱弁在大同居住约17年,其中约14年居于善化寺

朱弁在西京扣押时期,还作了一部南宋时期的十卷本文言小说集,《曲洧旧闻》,“记录了南宋初期和北宋的朝野遗事、社会风情和士大夫轶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义县奉国寺的张邵待了10多年,也写过奉国寺的碑记,人物和事件何其像也。和朱弁、张邵类似的经历,有宇文虚中、魏行可、洪皓、崔纵相继入金使,金皆拘之。秦桧也有北疆之形迹,杨继业、韩德让,符氏家族等等。

朱弁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的叔祖父。朱熹写有《奉使直秘阁朱公行状》,《宋史》据此立朱弁传。

朱熹的一些哲学思想和华严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一面。程朱理学建立之初从论题到思维方式和应用,都从华严经获得一些启示。程朱理学重要的命题是“理一分殊”,即来自华严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关于碑文中提到的铜钟:“今楼有铜钟,其上款识,乃是清泰三年岁在丙申所铸造也”。后唐李从珂的年号是清泰,清泰三年为96年。

这个铜钟哪里来的,原是善化寺的么?可能也是个小疑案。

七、建筑特色1.三圣殿斜斗拱

雄大绚烂。

2.三圣殿转角斗拱.三圣殿普贤阁斗拱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ZPW宗教善化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