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度假旅游middot悦读83丨品
TUhjnbcbe - 2021/3/28 4:24:00

品读徽州丨五岭古驿道之新岭古道

“山水吾州称绝奇,间生杰出当如之。不行天上五岭路,焉识人间二程诗。”元代诗人方回诗中所指“天上五岭路”即为休宁山斗至婺源江湾的“五岭古驿道”。“五岭”即新岭、塔岭、羊斗岭、对镜岭、芙蓉岭(或“谭公岭”),全程约三十多公里,为唐天复元年(公元年)婺源县治由清华镇迁至弦高镇(今紫阳镇)后新辟至徽州府的官道。作为古徽州“九龙出海”之一的徽(州)饶(州)官道及其盘旋在五龙山中交错纵横的十多条“支线”,现为徽州境内保存最完好的古道网络,其中“五岭古驿道”是现存最完整、各路段连接最紧密、距离最长的徽州古道之一,是研究徽州古代交通及徽人行商路径的活化石。古徽州人对于挑担过“五岭”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当地人称之“江湾担”。所谓“江湾担”,即徽州货物南运婺源,先走水路,沿率水河至休宁龙湾起岸,再走旱路到山斗,过“五岭”,至江湾,肩挑背驮,起早摸黑,来回三天,想着都让人望而生畏。这一路弓腰磨脚的辛劳也成了休宁人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不好好读书,就挑“江湾担”去!出山斗,古道沿率水河逶迤而行,雨后的石板更加清亮,丝丝缕缕的花纹赋予其特殊的印记,像来自远古的图腾,定格了“江湾担”的历史以及徽人走南闯北的足迹。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里,率水河忙着张罗昨夜的那场春雨,河床上的水草似乎一夜间冒出来似的,在匆忙的秀水中摇头晃脑的。走在这样一条古韵悠悠的步道上,路边绿草如茵,对面田里的油菜花,也赶在这场雨后,绽放着*灿灿的色彩,与山坡上青葱翠绿的毛竹构成一幅层次错落的水彩画。连着村庄的这段古道应是近年刚修补过的,石缝间还有水泥浆砌的痕迹。当古道辞别携手前行的率水河,按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路径,挽着一条自山涧而来的清溪向山坞行进时,原汁原味的古道才真正回到我们的脚下,在这里,青石板沉淀了岁月的痕迹,绿青苔侵蚀着生活的味道。路傍溪而行,桥大概是五岭古道的最大特点,不仅新岭,塔岭、谭公岭亦然,各式各样的单拱石桥像针脚似缝制在两山夹峙间。自山斗到岭脚十里路,竟有九座石桥,且风格迥异,号称“十里九曲桥”——麒麟桥、裕道桥、高钟桥,拱顶石额上的字迹依稀可见。“高钟桥”是九桥中最厚实、最高耸、最精致的,如今古桥飞渡两山间,流水潺潺依旧,只是桥头这个曾经车马喧嚣的“新岭脚村”早已阒无人声。当我们一行走进人去楼空的村庄,映入眼帘的是十几幢静默在古树翠竹中的土楼。墙根下的柴垛已倒塌,零乱地堆在路边,一些山上砍来的灌木还未锯断,或者锯断了没劈开。在杂草野花的包围中,曾经挑山“江湾担”的担杵斜靠在门口,像一位不离不弃的留守老人,倔强地坚守着那些早已随风而去的生活味道。面对大自然的包容,这些渐行渐远的农耕文明符号让我们油然而生一种敬畏,先人靠着刀耕火种,在这些深山老林里繁衍生息,如今,他们的子孙却以这种决绝的方式迈向现代文明。离开村庄,蹬道在密密匝匝的竹林中迂回上行,虽比先前宽阔许多,其建造规格和工艺甚至高过“五岭”任何一段,但因缘溪而行,多年山洪冲击,多处路面已七零八落,几处跨溪涵洞已完全倒塌,且常年无人行走,路面枯枝败叶覆盖、青苔茅草遍布,还有倒塌的毛竹树枝挡路,行走其间,甚是艰难。有的竹子甚至顶开路面数百斤重的石板,顽强地在古道中央挺立着,将来有一天,这些“揭竿而起”的竹子定会掀翻古道的每一块石板,让“江湾担”的记忆永远消失在大自然的轮回中。新岭并不高,我们跳、爬、翻、钻,手脚并用,约半小时到达岭头。登高望远总是让人豁然开朗,诗人方回当年经过塔岭,曾感慨道:“君不见塔岭之塔焉在哉,不如有酒斟一杯。”其实,人生尽欢何须酒,登高望远天地宽,这些年来,我总是提醒自己,人一定要往前走,走得越高,看得越远,那些让你不悦或伤感的人和事就越渺小。岭头下行数百米就是璜茅村地界,古道已被一条直通山底的机耕路替代,甚是遗憾。好在山脚那座跨越率水河的“翠碧桥”还在,算是为这条千年古道留下一个路标。

出品:视界传媒

来源:《度假旅游》杂志

编辑:程言博(实习)

审核:卢旭生

终审:方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度假旅游middot悦读83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