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线性遗产的保护丨遗产与地区社会大环境关系
TUhjnbcbe - 2021/3/26 8:59:00
寻常型白癜风能治愈吗         http://m.39.net/pf/a_4624562.html

“文化线路”,是世界遗产的新类型,在年第十六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大会上通过的《文化线路宪章》对此类型遗产有明确的定义。而“线性遗产”是由文化线路(CulturalRoutes)衍生并拓展而来,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往往出于人类的特定目的而形成一条重要的纽带,将一些原本不关联的城镇或村庄串联起来,构成链状的文化遗存状态,真实再现了历史上人类活动的移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交流互动,并赋予作为重要文化遗产载体的人文意义和文化内涵。

相比传统“点状”遗产,大型线性遗产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涉及到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它跨越地理范围的广度、内容的丰富、形式的多样、环境的复杂,决定了它对地区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生态环境等有着巨大的潜在影响力,同时,它又与这些环境之间存在着动态共生的关系。

因此,决定了遗产的保护已经不仅仅是要处理好遗产单体和周边环境的问题,而是要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考虑,妥善处理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与遗产所在地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将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作为区域社会发展的带动力量,以遗产保护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以社会发展确保遗产保护力量的可持续。例如,英国世界文化遗产哈德良长城(Hadrian’sWall)的保护与社区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了遗产保护、旅游利用和社区发展多赢效果。对遗产的保护大大扩充了哈德良长城的旅游开发空间,景区从年获得世界遗产资格时的5个增加到现在的11个,所创造的就业机会达多个,年收入高达1.34亿英镑,当地居民深受其惠。哈德良长城被看成是北英格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利于激励社区参与遗产保护。

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已经形成良性循环,彼此促进的局面,并且带动了地方社会发展。

哈德良长城利用传统民居发展起来的餐饮和旅馆业

我国线性文化遗产概况

国家线性文化遗产提名及所属类型(资料来源:俞孔坚等《中国国家线性文化遗产网络构建》)

目前,我国已建成由19个线性文化遗产约25万公里线性要素所构成的国家线性文化遗产网络。为更好保护线性遗产资源,构建我国线性文化遗产网络,学者们通过文献研究和德尔菲法,指出我国线性文化遗产的应有四大类别:古代交通线路、*事工程、水利工程与重大历史的事件,对我国文化、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井陉古驿道概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信息系统公布的井陉古道路径示意

井陉古驿道位于太行山中段,是由太行山中段的天然沟壑经开凿形成,并由此向东穿过井陉县到鹿泉市土门关的这段古代官道。自古以来它都是山西通往华北平原的主要通道,被称为“晋冀通衢”。同时,井陉西倚太行天险、东临广阔的华北平原,历来是都是兵家必争的*事要地,被称为“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

秦皇古驿道关楼

井陉古道南北两条线,总长约80公里,路面多为青石板铺砌或利用自然山体开凿而成,古驿道和它沿线的相关文物具有很高的价值。但由于清末民初正太铁路、石太公路等现代道路的修筑,使得井陉古驿道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在城镇化浪潮下,更是遭到了大量的破坏。原长近50千米的古道,经过32个村庄,如今保存较好的仅剩米,多为明清时砌筑,路面分为土路和石路两种。年5月,井陉古驿道被认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类型为古建筑,附属类型为邮驿交通,管理机构为河北省井陉县文物局。

井陉古驿道是中国古代官方“驿铺制度”的活化石,现有村落的空间格局较完整保留了明清以来形成的铺驿布局,同时大量“驿铺”管理辅助设施留存,在国内独特珍稀,对于证实、订正、补充我国交通发展史及邮驿系统的发展具有及重要的参考价值。井陉古道亮子岭段古道遗址固关段

井陉古驿道保护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要求,井陉古驿道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的大小要能确保遗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要能确保遗产环境的完整性和和谐性。井陉古驿道的不可移动文物有四种类型:道路遗址、关阁建筑、古桥、邮驿设施,考虑每一类型的特点,分类制定保护区划,并分别考虑村镇环境和郊野环境适宜的不同力度。

此外,考虑到上述每一类型下的遗产数量都较为丰富,且分布分散,如采取逐个、针对性的方式制定保护区划,一会造成编制方工作量的巨大增加,二会给保护区划的落实和管理带来较多的不便。

因此,遗产管理方决定采取一般原则加特殊路段的方式进行:一般原则,对每一类型的遗产制定普遍适用的保护区划和管理规定;特殊路段,对每一类型遗产中,价值代表性较高的,在一般原则的基础上,单独制定详细的保护区划和管理规定。

①一般原则

道路遗址、关阁建筑、古桥、邮驿设施保护区划若有重叠,按最大范围实施。

1)道路遗址将古道遗址保护区划作如下调整:a.野外环境:保护范围,以古道遗址边界线为基线,向两侧外扩不少于5米,依据自然地形划定;建设控制地带由保护范围边界线向外扩不少于50米,依据自然地形划定。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保持耕地性质不变。

b.村镇环境:保护范围,以古道遗址两侧现有建筑外墙外皮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以古道遗址两侧建筑第一进完整院落范围为界。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新建建筑高度不超过一层。

2)关阁建筑

关阁建筑的区划调整主要考虑三方面因素:其一,建筑结构的安全;其二,建筑的环境;其三,“建筑场”的范围。将关阁建筑的保护区划调整为:保护范围,以建筑外墙外皮为界,向四周各扩不少于5米,依据环境划定;建设控制地带,以建筑外墙皮为界,向四周各扩不少于10米依据环境划定,建筑物两端依已有建筑第一进院落画设。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新建建筑高度不超过一层。

3)古桥古桥是道路跨越河流、沟渠的特殊方式,因此,古道所在的河流环境是该桥存在的意义。古桥的保护,不仅仅是保护桥体本身,还应保护所在的河面环境、驳岸环境。故将古桥的保护区划调整为:a)野外环境。保护范围,桥两端和桥两侧外扩不小于30米,依自然地形画设。无建设控制地带。

b)村镇环境。保护范围,桥两端和桥两侧外扩不小于30米,依村镇建成环境划定。建设控制地带,桥面中心线向桥面两端及两侧外扩不小于50米,依建成环境画设。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新建建筑高度不超过一层。

4)邮驿设施井陉古驿道的邮驿设施分布在天长镇和白石岭上,对两处则做针对性详细措施规划。

②特殊路段

1)青石岭段

青石岭段古道遗址长.48米,路面宽度约3-5米,多为青石板铺砌,呈东西向,南侧靠近山体,山腰处有新修水泥路,通往青石岭村,北侧为大片农田。附近有多处矿场,部分山体已被开挖,破坏了古道原有自然环境。考虑路基安全性,以土质较弱、容易流失的为主。因此,以道路自身宽度为基准数,保护范围应由道路遗址北边线向北外扩7米,南边线向南外扩5米。建设控制地带属于二类,由古道遗址边界向外扩50米,南至现有道路红线。

2)上安西村段上安西村段古道遗址长约.39米,路宽4-5米,东西向穿村而过。路面由不规则青石板铺砌而成,部分路面有近代修补痕迹。古道两旁多数为传统院落式民居,青石砌墙,一层高。保护范围的划定综合考虑村镇的发展与遗产的保护,也为了尊重古道在村内真实的历史环境,将上安西村古道遗址的保护范围划定为:以古道遗址两侧现有建筑外墙外皮为界;建设控制地带属二类,以古道遗址两侧建筑第一进完整院落范围为界。以上“一般原则加特殊路段”的方式,将众多遗产要素分类,这对每一类型制定普适的“一般原则”,然后从19处道路遗址中,筛选出7处保存质量和规模都较好的路段,制定详细的保护区划,作为其它路段的参考。

井陉古驿道的保护措施

由于井陉古道遗产自身的复杂性——体现在遗产类型的多、遗产数量的大两方面。因此,从现实角度考虑,先解决当下已发现的问题,再开展后续专项措施研究:

①道路遗址

对于风化、缺损严重区段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对于存在滑坡隐患的路段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护,修整道路安全设施,日常可用作地区间步行道路使用。对于遗存较好路段,以现状修整为主,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平整路面,严禁各类交通工具通行。对于遗迹可辨路段,以现状修整为主,对于现状使用较频繁的路段,补砌路面,修整道路安全设施;对于可能埋藏路段,应分期做好考古勘探工作,短期内建议保留现状,远期根据实际使用状况是否清理原有路面。

对于完全消失路段,建议实施各类工程前先期进行必要的考古勘探,确认原有古道是否被埋于下层,是否尚有遗存保留;道路的保护与修缮应尽可能采取原有材料,使用原有工艺、形式加工,并保证道路日常使用的安全,如路面防滑疆碴的做法等。

②关阁建筑

对沿线关阁地理位置、古建筑断代、保存状况进行登记建档;判别沿线关阁后期不当人为干预造成的真实性损害状况,登记建档。设立保护标志,禁止保护范围内工程建设;加强管理和检查、防止构件流失、不当人为干预等破坏;设立专项经费,按照传统风貌和传统技术进行定期石材修整替换、除草。

新的道路规划建设中,避让道路穿行关阁,减少由于现代汽车通行产生的碰撞、交通振动及扬尘侵害对于保存状况较好或残损已经维修的关阁,以日常日常监测和维护为主;对于残损严重关阁,通过申请专项工程经费安排抢救性修缮工程。

③古桥

设立保护标志,禁止保护范围内工程建设;加强管理和检查、防止盗窃对古桥构件的破坏;评估汛期山洪对桥梁的影响程度,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洪水及山洪的冲击与破坏。

对于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桥,以现状修整为主,采取适当修缮加固方式。对于残损严重古桥,通过申请专项工程经费安排抢救性修缮工程;进行结构安全监测和险情排除,进行构件修整、复位、替换。

④邮驿设施及相关文物

设立保护标志,禁止保护范围内工程建设;系统普查沿线设施,收集散落、破碎构件,并对散入民间的进行回收;加强管理和检查、防止构件流失等破坏;针对古道上拴马桩、水井等设施进行调查登记,建立档案。

⑤古树名木

联合林木专业单位,对沿线古树地理位置、树龄、生长状况进行登记建档、评估生长状态和生物病害;设立保护名牌;清理古树周边易燃物及其他杂物堆积;加强巡视、管理和检查、防止盗伐、雷电及新的生物病害的破坏。

井陉古驿道的展示与利用

井陉古驿道周边遗产资源

井陉古道遗产展示规划示意图

井陉古驿道的展示利用吸引沿线村落居民参与其中,提供相关旅游服务,着重打造“秦皇古道”的品牌效应,将其与沿线生态农业等其他产业相结合,扩大井陉古驿道的影响。

作为线性遗产,长约公里的井陉古驿道,除道路遗址本体和沿线古桥和关阁等文物所蕴含的丰富文物价值,其也串联着诸多城镇、古遗址和自然景区,围绕井陉古驿道进行的展陈将上述人文和自然资源做整体布局与发展,让这个与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具有同等价值的珍贵文化遗产实至名归。

编辑整理

悦界匠

图文来源

大地遗产

声明: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线性遗产的保护丨遗产与地区社会大环境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