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饭后茶余。在虎头崖镇彭家村村民彭赞礼家中,传出一阵优雅美妙的吕韵琴声,由村民彭赞礼、韩帅、彭赞国组成了小剧团,村民在这里笑声不断,深深陶醉在吕剧的琴声中。
近日,记者走进彭赞礼家中,78岁的彭赞礼神情陶醉的拉着坠琴,时而观察着“演员们”的神色。虽然没有舞台,没有音响也没有华丽的戏服,但是他们对吕剧文化的热爱,对艺术传承的关心,足以使我们感动。
弹拉唱谱写
小剧团成长历程
今年78岁的彭赞礼是小剧团的创办人。虽然已经年过古稀,但他精神矍铄,不善言谈的他时不时拿起坠琴,拉上一段吕剧选段,貌似在诉说着他对吕剧的热爱。
“我喜欢听吕剧,也喜欢拉琴,最初自己在家自娱自乐,后来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我就组织大家一起出来拉琴、唱吕剧选段。”说起吕剧,彭赞礼便打开了话匣子。“20年前,在农村喜欢吕剧的大多数为年长的人,不分男女,没有界限,因为喜欢吕剧,大家聚到了一起。在那个时候经济水平、设施条件相对匮乏,乐器设施也不足,但为了弘扬戏曲艺术精神,我们自己买乐器,自己学习排练。”彭赞礼说。
“农村每到丰收季节就会特别忙,但空闲时间或者晚饭后我们就聚集在彭老家里学习、排练,从一个音符开始,到一段曲目,我们要反复练习很多遍,才能配合完美。”热爱吕剧村民任俊乡说,她不认识字,平时就喜欢在电视上听别人唱,听的多了,自己也就想唱了,于是每天晚上吃完饭,就到彭赞礼家听他们练习,听得多了,看的多了,自然也就能跟着唱起来了。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小剧团老人们的视力也大不如以前,买回来的乐谱字太小,他们就在家用毛笔,一笔一划的照着乐谱,听着曲调再抄写一遍。“自己写的字大,晚上演出的时候也能看清。大家坐在一起研究学习,一起听着曲目,对照音调是否有误,反复听,反复改,最后再完整的抄写到大本挂历上合订起来成了一本本吕剧流行唱段选集。”彭赞礼说,现在他在小剧团拉坠琴
彭赞国拉二胡
韩帅打扬琴
虽然人员不多,但他们都有一个目标,就是把吕剧文化发扬光大,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喜欢吕剧的人一同参与进来。
“90后”“吕剧人”自买乐器、
研究学习吕剧
在彭赞礼看来,之所以成立小剧团,不仅是自娱自乐,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传承下去的责任和义务。自从建立小剧团以来,彭赞礼兢兢业业,不求任何回报。
“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喜欢吕剧的,韩帅是我们小剧团里的一名‘90后’,他喜欢吕剧,愿意去学习研究。”彭赞礼说,坠琴、扬琴、二胡是吕剧演奏必不可少的乐器,但对于农村来说,有一架扬琴是一种奢求,韩帅为了让小剧团乐器齐全,更好的练习吕剧,他自己买了扬琴,并钻研学习。
“我年初中毕业,在村里听老人们拉二胡,唱吕剧,当时很感兴趣,就跟着年长的老师学习,在村里演出,听的多了,再加上老师的耐心指导,平日里在家看视频、查资料,找老师研究学习,现在已经可以完整的演奏出吕剧剧目选段。”韩帅说。
他的善于学习、精心苦练受到了彭赞礼的赏识,并同意他加入到小剧团,“他的学习能力很强,可能因为热爱吕剧,所以下的功夫也深。”彭赞礼骄傲的说,韩帅的这种勇于学习,敢于挑战的精神是值得所有“吕剧人”学习的。
小剧团的成立离不开
家人和村民支持
“幸亏有老伴和孩子支持,才让我有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我感到挺欣慰的。”彭赞礼说,成立小剧团是非常不容易的,离不开家人的默默支持和村民们的理解。“我们非常喜欢在这里听,希望他们能继续唱下去,丰富我们业余文化生活,相信大家也会非常支持他们。”村民张作芳说。
“正是因为这份热爱,所以坚持,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去学习传统文化。”彭赞礼说。
吕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地方戏的代表剧种,是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的软实力,是我们地方文化的特色代表之一,以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方式传播文化。百余年来,从田间地头到剧院舞台,一代代的“吕剧人”,追寻着吕剧的文化,吕剧的魅力,吕剧的神韵。“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会将吕剧文化发扬光大,用自己的双手去迎接吕剧蓬勃发展灿烂辉煌的明天。”韩帅说,传承吕剧文化是晚辈义不容辞的责任。
-TheEnd-
编辑:小麦
文字/图片:于桢霓
商务合作:-/
、
今日莱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