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老嘉兴的ldquo五湖四海rdqu
TUhjnbcbe - 2021/2/21 7:51:00
郑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324721.html

嘉兴人项朱树于清乾隆三十四年()编写了《古禾杂识》一书,道光十九年()同邑人王寿加以增补。1913年,吴受福对该书进行再增补后刊印。在《古禾杂识》中,项朱树记载了前人把嘉兴城内的某些实体概括为“五湖四海”的趣闻,但是比较简略,而且到现在大多已不复旧貌或者荡然无存。然而作为一种根植*兴的记忆,它们还是深埋在老嘉兴人心底的,今将趣说的“五湖四海”作些简单介绍。

五湖

请输入

01

天星湖

天星湖原是嘉兴城内的古湖。唐《吴地记》就有记载,名“天心池”。嘉兴历代多种地方志上都说天星湖(天心湖)“为秦始皇发囚所掘”“水中不生水草,水极深,大旱不干”。天星湖北岸,宋代前后为风景区,又是巨室大家的居住区。宋张尧同《天星湖》诗云:“拍岸浮春绿,菰蒲四远生,纲罗人不到,鱼鸟亦忘情。”明崇祯《嘉兴县志》引《闻人氏家谱》记载,宋代闻人氏世为显宦,在天星湖北“大新第宅,前后林泉映带,又附东郭,草木苍然”。“居第为甲”(最佳之意),“列子孙之舍十余房,聚族百口”。该志还记载:“元初,以宋参知*事娄机之天星湖宅第为玄妙观。”至清初还有人记叙这一带园林中景色秀丽。明代天星湖畔尚有古碑,但字迹已不清。明洪武年间,嘉兴设有天星、马场、鸳鸯、相家四湖的河泊所,管船泊、收渔税。天星湖与其他三湖并列,可见当时湖面之大。明末有人说荐桥在天星湖南岸,清初有人说冷仙亭在天星湖北岸。

据此,三四百年前天星湖范围大致是:今北至勤俭路东段,南至中山路东段,东至环城东路,西至秀州路。随着城内居民的逐渐增多,湖泊淤积、被占,使湖面逐渐缩小,民国初年又将天星湖的一部分填建为中山公园(现南湖饭店),故到上世纪50年代初,天星湖实际上已成为一个池塘了。随后又填池建路,现名天星湖弄,天星湖从此消失。在天星湖原址上,现存有天星湖居委会、天星湖弄、天星湖横弄。

02

范蠡湖

在环城南路西段北侧,现为范蠡湖公园。据传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助越之后,偕西施居住此地,“范蠡泛五湖,从此发棹”,故名范蠡湖。传说西施倾化妆胭脂水于湖中,湖底产五色螺。宋代诗人张尧同诗:“少伯曾居此,螺纹吐彩丝。一奁秋镜好,犹可照西施。”明女诗人*媛介《范蠡湖》诗去:“名业如流水,日流日有声。平波虚藻行,秋月见神情。舟去已云晚,身轻若未成。一湖开远碧,千载颂君名。”

古时范蠡湖湖面广阔,明代有人说南湖是范蠡湖的一部分。唐代筑城,湖的一角围入城内,遂以范蠡湖独称。明万历《秀水县志》载范蠡湖“周围数百丈,水清见底”,“湖水缫丝,丝特白”,清末湖面已小,“周约20亩”,现在湖面更小。

范蠡湖畔早有建筑,南宋淳熙年间的状元姚颖在此筑有“景范庐”,湖中建有西施“梳妆台”。明代其地称范蠡祠(宅),曾筑有祠宇,塑范蠡、西施像。明万历九年()刻的“陶朱公里”石碑、当时的嘉兴郡守车大任书刻“放生池”石碑,至今还在。除碑石外,其余建筑均在清初被毁。清光绪年间重建范蠡祠,上书“范少伯祠”,祠前建水阁,南向临湖。现称此水阁为“西施妆台”。旧时,范蠡祠后面为金明寺,寺始建于南宋开禧六年(),清乾隆年间重建。现存钱陈群所书《重建金明寺碑记》石碑一块、残殿两间。现在,范蠡湖、范蠡祠、西施妆台和金明寺,实际上已融为一体了。

范蠡湖

03

胭脂湖

本称倾脂河,原址在原博物馆东侧北去,经现南湖区公安分局前东折,沿平家弄、天宁寺街,穿孩儿桥入北门市河。相传西施曾在湖畔居住,常倾化妆脂水入湖,故名。上世纪50年代,湖西楞严寺的东围花墙上还嵌有“倾脂河”的匾额。

04

锦带湖

本称锦带河。清光绪《嘉兴府志》卷十二载:“在府西子城下,南通瑞虹桥(在今子城正门外),北通洲后桥(在今子城后中山路上),以其环抱府治而得名。”

05

宝带湖

本称宝带河、市心河。清光绪《嘉兴府志》卷十二称“在府治西二百步”。南门内的通济河水流至醋坊桥后,为市心河,市心河北引至韭溪桥一段即为宝带河,其河道旧时与市心弄平行,今已成禾兴路的一段路面。有一支流折向东即为宝带河,经过子城南再折向北,为子城东护城河,汇入市河向北入大运河。

明万历《秀水县志》记载嘉兴城内有胭脂河、锦带河、宝带河。名称来源甚古。嘉兴读音,湖河相近,因而相混,文字记载也有的将河写成湖,后人遂迳书为湖,与天心、范蠡两湖并称“五湖”,遂成地名雅趣。但以上三河都南通西南湖和长水塘,北通大运河,都是南水北排、北水南灌的过水通道。作为河的实体,延留至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后因修建防空设施或市*建设需要而填塞了。

四海

请输入

01

觉海寺

觉海寺因寺名有海字,人们就戏将它作为“四海”之一,觉海寺作为嘉兴有名的七塔八寺之一,另有专文介绍,此处不赘。

02

湖天海月阁

在金明寺内。据清光绪《嘉兴府志》及明崇桢《嘉兴县志》记载,湖天海月阁由千佛阁演变而来,两阁本是一阁。千佛阁建造较早,明初已废圮,后由邑人高名同重建于明成化五年(),至嘉靖七年()重修后始冠“湖天海月”之名。

原来的千佛阁随寺门向北,阁上南壁有坐佛像,游人不能凭阁眺望范蠡湖。后来重修此阁,移佛像靠北壁,游人得以凭栏望湖,成为观览胜地。故悬以“湖天海月之阁”匾额,湖天海月阁遂驰名四方。

03

澄海门

旧时嘉兴城的南门称澄海门。

嘉兴城最早建于三国吴*龙年间,城围不大。唐代建大城后,原城被称为子城,现还残留谯楼。后来由于战乱等原因,大城多次重修。元至元十三年(),朝廷议堕两淮城垒,嘉兴属江淮,故并堕,所以元朝嘉兴没有城垣。到了明初,嘉兴府太守吕文燧重筑嘉兴城墙。据明万历《秀水县志》记载,“竟其役,缩旧城三里,高倍旧二尺,面阔一丈,敌楼二十五,女墙三千四百十五,月城四,城门上各为楼。东曰青龙、西曰永安、南曰广济、北曰望京”。“后易东为春波、西为永安、南为澄海、北为望云”。后又易“永安为通越、望云为望吴”。

由此可知,嘉兴城的南门从明初起,就叫澄海门。虽然在明万历三十九年()澄海门改为迎*门(同时改通越为阜城、春波为澄霁、望吴为拱辰),但嘉兴人至今仍习惯称南门为澄海门。

04

澄海桥

澄海桥在澄海门东南的通济河上。旧时澄海桥至醋坊桥的一段河道称通济河。上世纪初起,此段河道逐渐淤塞,人们把澄海桥之南至西南湖的一段河道也称作通济河了。通济河接西南湖来水,流入锦带河、宝带河、胭脂河。

往期精彩回顾

嘉兴市档案馆传达学习*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福利时间∣您的需求和满意,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了解一下,这些嘉兴话什么意思?

奠定现今湖心岛格局的嘉兴知府许瑶光

丰华瞻和《瞻瞻底车》

不容易、不简单、不一般——历经十一年编纂,《嘉兴市志(-)》通过终审!

《匠心传承禾商记忆——嘉兴老字号》正式面世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年,全力冲刺,迎接美好。

加油吧!

动动手,在看点一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嘉兴的ldquo五湖四海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