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由来
据《郭氏族谱》载,明永乐年间(-),郭氏由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市)关东迁居高密,先居大吕,再迁张鲁,后居官庄(高密郭家官庄)复由官庄迁居即墨西乡前桑行,传至三世又迁至栾村以东安家,戴籍名村为官庄。小官庄形成后,改称大官庄。清同治《即墨县志》标作官庄。村庄概况
大官庄村位于蓝村*府驻地东北方向两公里处,蓝烟铁路西侧,桃源河西岸,村南紧邻青银高速。东与小官庄村相依,西与鲁家埠村接壤,南与五里村、二里村相邻,北与古城村交界。村庄总面积亩,其中耕地面积亩,工业用地亩,居民用地亩。年底全村共有户,总人口人。其中,男人,女人。隶属沿革明清时期,隶属于莱州府即墨县西移乡古城社;民国十八年()隶属即墨县第七区蓝村镇;年隶属即墨县第十一区官庄乡;年隶属蓝村(初名:先锋)人民公社;年隶属蓝村镇;年6月30,隶属蓝村街道。
村庄姓氏村庄主要姓氏为潘姓,另有郭、李、姜、王、辛、梁、管、刘、乔、程等姓。
潘姓,原籍待考。
字辈为:术明圣思学恭敬郭姓,原籍蓝村。
辈份命名定式自二十一世起:广宗继祖立身忠孝(正)为本明(祥)德新民创(振)业勤俭至先更多姓氏信息请下方留言补充!
村庄古迹民国时期,村庄有祠堂三座,分别为潘氏祠堂、郭氏祠堂、李氏祠堂,今都已无存。郭克儒老先生回忆当年关帝庙盛况大官庄关帝庙据大官庄《潘氏族谱》记载,关帝庙始建于清康熙六年(年),潘氏家族在村西北角施地三亩五分,修建关公八角殿。搂抱粗的八棱石柱四根,呈正方形顶立八角殿的大厦,设计别具一格,构造独具匠心。内修关羽、关平、周仓金身塑像。在修关帝庙期间,相距胶州的店口村多次修桥被水冲垮。传说,当地有一乞丐沿街乞讨,扬言:“想修店口桥,莫要急动工,需等官庄庙修好,店口修桥水不冲”。话说完,乞丐不见了。百姓互相传告,这是神仙指点,照着办,果然灵验,官庄庙修好了店口桥也建成了。后来民间流传:“先有官庄庙,后有店口桥”的说法。关帝庙修建时迷信色彩很浓,建成后香火旺盛,一时云游道人和各方香客慕名而来,顶礼膜拜。此关帝庙的神像建筑规格可与马山的庙宇有一拼,说明在当时这座庙宇的兴盛程度很高,地位也不容小视。新中国成立后,庙宇拆除建成小学,后迁新校址。年,民间捐资在旧庙址上重建关帝庙,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五月十三日、七月二十二日、九月初三日逢庙会,届时,香客商贩蜂拥庙会,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大官庄关帝庙在清末《即墨县乡土志》中也有记载。
年大官庄关帝庙载入即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村庄名人潘思臣,男,汉族,蓝村镇大官庄村人,高小文化程度,年2月5日出生。年8月,凶猛的9号台风袭击青岛,平均风力十级,阵风强达十三级,台风夹带暴雨,很快使大沽河洪水猛涨,沿岸全线告急,堤坝岌岌可危。上级下达了危险地段村庄群众转移的命令。蓝村镇大官庄村在转移范围内,一千多名群众亟待转移。当时全村只有运输专业户潘思臣家有一台上海50拖拉机,人多车少,矛盾突出。潘思臣只好先拉着自己的老爹和一车群众先走,让自己的妻儿步行转移。他拉了一车又一车,直到将全村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又投入到抢险护堤运输物料的大*当中。年9月1日,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府命名潘思臣同志为抢险救灾先进个人,并发给荣誉证书,享受青岛市劳动模范待遇。村庄烈士郭绍珊,生于年,年参加革命并入*,年7月于高密牺牲,牺牲时任南海司令部排长。
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百姓,面朝田土背朝天,日出而耕,日落而归,用汗水和勤劳使这片土地更加美丽富饶!
大官庄欢迎您!
村庄土地庙
注:每个村庄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是这区区千百字可以体现的。由于能力有限,文中许多地方难尽人意,欢迎下方留言补充指正相关内容。参考书目《即墨县民*志》、《即墨县地名志》等。
本文得到了本村郭克儒先生的支持与姓氏方面的帮助,在此诚挚致谢!
作者:江崇德,字广行,生于年,即墨江氏十九世。南泉庆余屯村人。从事烘焙行业,南泉、棘洪滩开有山德森烘焙坊两个门店。欢迎扫码加入走遍即墨群聊
走遍即墨
走遍即墨村庄,寻找即墨精彩欢迎来稿,一起把即墨村庄、古迹、民风乡俗都记录下来,留住乡愁。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