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山色小苏杭,诗情画意金高唐
内容提要:位于禹城市伦镇的高唐故城,建于春秋齐桓公实行“五都制”时期,为五都之一,当时建城时定名为“高唐”。因为此地为炎帝后裔所建高国故都,又为齐文公次子公子高受封所建的“高邑”,命名“高唐”时取其“高”;同时,此地还是唐尧帝命大禹治水最后取得成功的地方,为纪念唐尧夏禹这一开天辟地的丰功伟绩,命名时又取其“唐”,遂定名为“高唐”,也就是“高唐”地名的由来。
揭开“高唐”名字的千古之谜,还原其历史原意,这要从高唐故城说起。一、高唐故城
高唐故城,位于山东省禹城市伦镇乡小城子坡村南米处。图1:高唐故城位置图
图2:高唐故城遗址
高唐之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十九年,以夙沙卫易己,卫奔高唐以叛,齐庆封围高唐,弗克。冬十一月,齐侯围之,见卫在城上,号之,乃下。问守备焉,以无备告。揖之,乃登。闻师将傅食,高唐人殖绰、工偻会夜缒纳师,醢卫于*。”从这一段文字记载中有两个重要信息节点:夙沙卫叛齐地点在高唐城,时间是襄公十九年(公元前年)。也就是说此时就有高唐之名和高唐城了。那么高唐城建于何时呢?这要从齐国的历史说起。齐国是姜太公辅佐周朝武王灭商后分封给姜太公的诸侯国,定都营丘(后称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分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至国,修*,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武夷叛周,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获得征伐之权,奠定了齐为大国的基础。这是周成王为齐国划定的四至版图界限。虽然区域大,但齐国实际控制的面积,以临淄为中心方圆只有百里。《孟子·告子章句下》:“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高唐故城距临淄多里,此时高唐并没有纳入齐国管辖范围。直到齐文公(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在位)封公子高于高邑,始得将高唐纳入齐国实际控制管辖的版图。《清一统志》和研究高氏历史文化的著名学者高路加教授认为,高邑之地在今禹城市的高唐故城。时至齐襄公(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在位),其在位期间,荒淫无道,昏庸无能。公元前年(齐襄公十二年)齐襄公遭大臣连称、管至父伙同公孙无知等人所杀。公孙无知自立为君。公元前年,齐大夫雍廪杀国君公孙无知,鲍叔牙、公子高之孙高傒等迎拥齐襄公之弟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约公元前年—公元前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公元前—公元前年在位达43年,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齐桓公即位,拜管仲为相,延续太公治国之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推行改革,实行五都制,齐国迅速强盛起来,逐渐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与五都制有着很深的内在联系。所谓五都制,就是把齐国划为五个大区,大区实行**合一、兵民合一制度,在每个大区设建一座都城,五都为:临淄(齐国**中心)、高唐、即墨、莒和平陆。根据《战国策·燕策一》的记载,“王(齐宣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因北地之众以伐燕”。在《史记·燕召公世家》中,也有“五都之兵”的说法。而唐朝史学家在《史记索隐》中,则认为齐国的五都是临淄、高唐、即墨、平陆和莒这五个城市。高唐作为河济平原(*河、济河)战略中心,和齐国西陲的桥头堡,*事战略价值重大,这是定高唐为五都之一的重要原因。五都既定,建城当先。(春秋建城从诗经“其绳则直,缩版以载”的记载中可以看出,皆是土城。)由此高唐城得以兴建。《春秋经》载,齐桓公会盟共有16次之多。齐桓公七年(公元前年)春的鄄之会盟,强国地位已得到承认,齐桓公八年(公元前年)冬的幽之会盟,霸主地位已经确立。齐桓公35年(公元前年)夏的葵秋会盟得到了周襄王及各诸侯的共同承认,标志着齐桓公成为中原霸主,齐国*治、经济、*事实力达到了顶峰。从以上会盟情况分析看,五都建设当在齐桓公执*前期完成。即高唐故城建设时间在公元前(齐桓公元年)—公元前年期间,最晚时间不超过公元前年。年11月《山东省禹城县高唐故城遗址资料》记载:高唐故城遗址,地形为平地,遗址北部有一长米宽40米高1米的土台,中部城墙可辩。遗址中部地表有大量陶片、砖块、瓦砾,从所挖的沟渠断面观察,文化层约厘米,北部高台有大量陶片。文化性质和年代为春秋战国时期。此城毁于东晋。图3:出土陶片摄影:王超引自:高唐故城档案
据《禹城志》记载:“《太平寰宇记》高唐故城,在禹城西南五十里”。《左传—杜预注》记载:“高唐在祝阿县西北”。又据《高唐州志》记载,清康熙年间,有知州龙图跃的七律《高唐故城》一首:高唐故堞委荒村,伦镇西头基尚存。早有赵人渔远水,更无盼子守西门。千年兵燹青燐老,终日风沙白昼昏。嬴*长城空万里,何尝一代感秦恩。年6月23日,高唐故城遗址被山东省人民*府命名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4:高唐故城遗址碑(山东省人民*府立)摄影:罗长晓
图5:高唐故城遗址碑文摄影:罗长晓
高唐故城作为齐桓公五都之一,齐国西部*事重镇,成就了他的霸业,确立了他的霸主地位。在齐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据张仁庆先生《大禹治水圣地·禹城信有征》一文载,“据旧志载,禹息故城在祝阿邑南30里,有废禹息故城。又载:祝阿邑改为祝阿县,唐天宝元年(公元年)改名禹城,取县南禹息故城为名。由此可知:禹息故城在城南30里处,即今伦镇大城子坡村和小城子坡村之间,有一高地、约13.5平方公里。据《淮南子·地形篇》说:禹以息壤填洪水。禹息故城由此而得名。据《山东通志》记载,此地为‘三城叠压’。大约在年至年前,炎帝后裔被分封到禹城境域,建立高国国都即在此,后因战争而灭亡。约在至年前,大禹治水在高国城址之上建城。因该城为埋息土之城,后人称之为禹息故城。此后,*河泛滥改道,便将禹息故城埋入地下。时至春秋,齐国又在禹息故城之上修建高唐城,以卫戍边陲。”
图6:禹息古城遗址碑(山东省人民*府立)摄影:罗长晓
图7:禹息古城遗址碑文摄影:罗长晓
图8:三城遗址碑摄影:罗长晓
图9:三城遗址碑文摄影:罗长晓
高国是炎帝后裔高氏的封国。姜姓太公,又名吕尚,也为炎帝后裔。其先祖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其子孙因此以吕为氏。姜太公辅佐周武王灭商立国,受封于其先祖辅佐大禹治水之地齐国。齐国传至太公孙齐文公。齐文公吕赤的次子又被封因高夷居住过的高国而得名高邑(高唐故城),称作“公子高”。公子高的孙子名叫吕傒,为齐国上卿,执掌**大权。因和管仲合作,使齐桓公称霸中原,建立大功,齐桓公赐傒“以王父(即祖父)名为氏”,因此叫高傒。高傒就是后世绝大部分高姓子孙的共祖。后世庞大的高姓主源由此在高唐宣告诞生。高唐作为高姓先祖的发祥地,也是祖庭地,受到高姓后人的祭拜。可以说,天下高姓出山东,山东高姓祖地在高唐。这一重要的宝贵历史文化姓氏资源,亟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注:以下为高唐风光照片)大美高唐禹息故城是大禹治水的指挥中心。上古治水始于唐尧帝,治水范围重点在洪水最易泛滥的*河下游。唐尧帝派鲧治水九年未成,又纳众人之议,任用鲧之子禹承父治水,禹率众徒,结族聚力,吸取鲧治水障堵的教训,“疏川导滞”,导水导河入海,经过十三年艰苦奋斗,终得成功。禹息故城是大禹治水成功之地,可谓是胜利之城、英雄之城。大禹治水,遍迹天涯,为何在此建城?“禹城一带是大禹治水完成导河入海的最后地域”。此地为重要的治水中心,这个区域治水任务重,治水时间长,并以城障水,导河入海。在禹息故城治水的成功奠定了大禹在部落中的*治领导地位,给予夏王朝的建立以重大影响,开启了华夏立国兴邦的伟大航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由此开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文明时代。可以说禹息故城为夏朝第一城,夏朝之源。大美高唐二、“高唐”之名的由来现在一个地方、城市的命名,要依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民*部颁发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在中国古代地方命名也有严格的程序和依据。如县以上的地方、城市命名要由国王、皇帝或中央命名,同样遵循科学规范、不重名、避讳等原则。命名依据多以方位、山水、故国邑、人物、地形、气候、相对位置、部落、物产、史迹、传说、避讳、美愿等。郭沫若在《蒲剑集·屈原考》一文中说:“始皇名*,别人一定要避讳”。《公羊传·闵公元年》书中云,“春秋为尊者讳,为亲着讳,为贤者讳。”巩德春美术馆揭牌仪式“唐”最早是陶唐氏的简称,是远古时期一个部落的名称,初都太原,后居平阳。这个部落最有名的首领就是尧,所以尧帝又被称为“唐尧”。“唐”为尧帝专用,与之无关者要避讳。如带“唐”字的县以上的地名、城市除高唐县以外有5个:唐县,为古唐侯尧之封地而得名;行唐县,尧自唐南行历该地因名为行唐;唐河县因唐尧帝之兄后稷的姬姓子孙封地为唐国而得名;唐山,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句丽驻跸而得名;青唐县,实为青堂羌,与“唐”无关。唐朝的国号是“唐”,原意是晋的古名,即唐尧初都之地。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追封为“唐国公”。唐朝之名,是李渊将国号定为“唐”的。隋朝时他曾任太原留守,负责镇压山西一带的起义*,后来他又在太原起兵。可以说,李氏起家于太原这个古老的“唐”地。因此,在得到天下后,李渊将国号定为“唐”,蕴含着对唐尧帝的纪念和崇敬,作为唐朝开国之帝要像唐尧帝一样名垂千古、万古流芳,使大唐江山永固、代代相传。宋塔后唐是公元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改元同光,沿用“唐”国号。公元年,李昪在江南建立南唐,延续大唐正统。我们高唐县的“唐”字,遇帝也要避讳。年,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武则天对高唐之名非常避讳。于是,年武则天将高唐县改为崇武县。唐天佑四年(年),朱温代唐,一名朱全忠,又名朱晃,“晃”与“唐”同韵母“ang”,为避帝讳,高唐县又改为鱼邱县。年,石敬瑭称帝,因瑭与“唐”发音相同,为避帝讳改高唐县为齐城县。由此可见,地名命名是非常严格的,带有“唐”字的地名皆与唐尧帝有关。无关者都要避讳。依据古代地名命名原则,来分析高唐之名的来历:鱼丘岸边高唐在齐文公时封公子高于高邑。此时尚无“唐”。高唐之名应是在齐桓公建城时命名的。作为五都之一,特别是新建的齐国西部**中心,应该有个非常好的名字,其命名时应该是非常严谨的,一定会对此地的历史以及发生过的重大事件进行研究,并寄托着齐国强盛的美好愿望。因此地是古高国和禹息故城之地,所以,在命名时要体现其历史渊源。可能会有高国城、高城、禹城、高禹城、河城、高唐城等名字,但最后选定了“高唐”二字。高唐是由“高”字和“唐”字组成。取“高”字有两层涵义:一是取古高国之“高”,代表新建城历史之源,源于古高国。二是纪念公子高封于高邑,纳入齐国版图之始。高唐之名早于唐朝,也就是说,高唐的“唐”与唐朝无关,那么也就是与唐尧帝有关。从目前史书记载可查,唐尧帝并没有到过高唐一带活动,但在这里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与唐尧帝有关。“唐”字,就是为了纪念唐尧帝发令治水,大禹在此建城,治水成功,这一伟大壮举事件。那为什么用“唐”不用“禹”呢?文天祥救活的槐树其一,唐尧是五帝之一。唐尧帝是部落首领,是唐尧帝发出的治水命令,大禹只是一个治水的执行者,是大禹治水,名归唐尧,功在大禹。其二,唐尧帝治水实际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鲧治水失败,第二阶段大禹治水成功。禹是在鲧治水的基础上吸取教训后成功的。禹只是代表治水成功,但不代表治水的全过程。其三,《说文》:“唐”为大言。《白虎通·号》解释“唐”:荡荡也,道德至大之貌也。可见,“唐”是一个会意字,基本意是:大话,豪言,命令,引申为道德至大之人所讲的话,发布的命令。在原始社会末期的父系氏族部落联盟时期,什么人可讲豪言,发布命令,指挥部落呢?只有部落联盟首领,唐尧帝就是这样的人杰。柴府“唐”,从庚从口。庚:繁盛殷实;口:繁衍生命。“唐”字蕴含了高唐人对新城繁荣昌盛、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春秋时期,阴阳五行说已在齐国流行,庚在五行中,位于西方,新建城位于齐国西界,符合古人命名的方法。故此,以“高和“唐”命名新城,全面准确,概括了新城的历史、方位以及在此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高唐”之名由此产生。由此也可以看出,齐桓公时不但*治、*事、经济达到诸侯国之首,其文化发展也领先各诸侯国了。齐桓公为新城——高唐城命名研究之深、探讨之细,体现了齐国人的智慧,令我们赞叹敬仰。大美高唐三、“高唐”名字的历史文化内涵古老、伟大、强盛、唯美是高唐名字的内涵,也是高唐的代名词。往事越千年,浮想联翩。追思古高国先民,长途跋涉,战天斗地,开疆辟土,是何等的艰辛。华夏民族正是具有这样的精神力量,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终成泱泱大国。唐尧帝治水,功在大禹,名垂千古。大禹治水,公而忘私,艰苦奋斗,尊重自然,以身为度,严明法度,民族融合,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开启了中华文明史,为中华民族立下一座丰碑。姜齐桓公,因太公策,求贤揽才,励精图治,推行改革,富国强兵,民安阜宁,终成中原霸主,彪炳史册,奠定了今天山东省版图。鱼丘岸边李逵井田齐发祥于高唐。《左传·鲁昭公十年》有“穆孟姬为之请高唐,陈氏始大”的记载。《高唐名人传略》载:陈无宇,也叫陈桓子。他的高祖父陈宪是陈国陈厉公的儿子,因王室内乱陈宪逃奔齐国。齐桓公想要任他为卿,他推辞说:“我作为一个寄居在外的小臣,有幸免除种种负担,已经是您给我的恩惠了,不敢再担当这么高的职位。”陈宪入齐后把陈氏改为田氏。因此,陈无宇也叫田无宇、田植子。陈桓子无宇有力气,侍奉齐庄公,很受宠信。据《左传》记载,陈桓子有功不受赏,把得来的财物,有的上交齐君,有的分给贫穷孤寡,连封邑也分给了齐君的子孙,自己则退居于莒邑。齐君把莒邑旁边的土地赐给他,他也辞谢不受。齐君的妻子穆孟姬请求把高唐给他,于是陈桓子开始居高唐。陈桓子去世后,他的儿子田乞侍奉齐景公,任大夫。他有了高唐这块封地,向百姓征收赋税时用小斗收进,赐给百姓粮食时用大斗,因此田氏得到民心,他们的家族也来越大。田乞开始任齐国宰相,独揽齐国*权。田乞之后,田氏连续四代任齐国宰相。齐康公即位后,沉溺于酒色,不理*事,当时任宰相的田和把他迁到海滨,只给一座城做食邑,以便供给对其祖先的祭祀。齐康公十九年(前年),周天子批准田和为诸候的请求,田和正式成为齐侯,列名于周朝王室。从此,齐国由姜姓国变为田姓国,历史上称做田齐。美丽夜景田齐威王(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在位37年)时,盼子守高唐,固河守边,舍生忘死,外族止渔,百姓安居乐业,终成一代名将。死葬高唐,精神永存。古老的高唐,她有近年的历史,记载了千万个可歌可泣、至善至美的故事,使高唐历史更加厚重光彩。伟大的高唐,她是中华民族*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夏朝文明的起点。强盛的高唐,她为齐鲁大地做出巨大贡献,确立了今天山东省版图西部的边界线,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唯美的高唐,她凝结着一代一代高唐人对高唐的美好期待,并为之奋斗。今天,高唐人民正乘着十九大的东风,在新时代的征途上,阔步前进,为即将建成美好的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高唐之名将享誉四海,万古流芳!(县史志办整理,本文除资料图片外,均为高唐现代风光摄影)巩德春美术馆1
编者按:自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编发《山东相册//聊城市高唐县:小城故事多》之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淡味茶原创文艺微刊的编辑部,收到众多读者的反馈和响应,纷纷创作优秀文艺作品,抒发热爱家乡小城、建设美丽高唐的家国情怀。为此特设立《小城故事》栏目,携手高唐县广大文学艺术爱好者,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七十周年贺信的指示精神,强化“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努力创作、编发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民族的精品力作,以馈家乡父老和读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