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昔日绝密史料今揭开隐藏在黑河的又一宝藏
TUhjnbcbe - 2021/1/8 15:39:00
4年前的黑龙江畔上,一座由旅俄华侨毕凤芝投资修建的欧式建筑破土动工。现如今,此建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当铺旧址,同时也是旅俄华侨纪念馆的所在。是全国唯一一家以旅俄华侨、留苏(俄)学生历史为陈列主题的纪念馆。

王肃街72号

黑河的旅俄华侨纪念馆同时也是: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黑龙江省廉*教育基地、黑龙江省统一战线同心协力基地、武警消防部队*治教育基地、黑河市中*史教育基地、黑河市国防教育基地、黑龙江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国家AAA级景区。

自去年改、扩建后,已重新布展免费开放。封面记者有幸完整地参观一次之后感慨万千。今天,就跟随我们的镜头去一探究竟。

序厅

黑河旅俄华侨(旅苏、俄留学生)纪念馆展示的内容为纵深00余年,涉及*、*、*、民、学、商、文化及隐蔽战线的旅俄华侨史、早期马列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史和留苏(俄)人员学习奋斗报效祖国史。馆内基本陈列共分为六个部分:

(一)、“跑俄国、闯远东的岁岁月月”;

(二)、“旅俄华工与十月革命”;

(三)、“探寻真理的革命先驱”;

(四)、“中苏共同抗击日德法西斯”;

(五)、“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六)、“黑河—中俄友谊之桥”

第一部分展厅局部

一个多世纪以来,从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地区到沿着横跨欧亚大陆、翻越乌拉尔山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到处都有华工的足迹和血汗。修铁路、筑海港、开金矿,是早期旅俄华侨主要谋生手段。旅俄华工修建了世界上最长的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了伸入北极的铁路--摩尔曼斯克铁路,旅俄华工用血汗创造了世界奇迹,旅俄华侨成为俄罗斯开发史上最具活力的生力*。

伟大的华侨领袖刘泽荣全身像

十月革命之前,俄国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数华工惨死在炮火之中,他们流离失所,濒临绝境。97年4月,在彼得格勒读大学的刘泽荣弃学发起成立了“中华旅俄联合会”,毅然担负起拯救华工的重任。

十月革命后,列宁怀着对中国人的信任,对刘泽荣旅俄华工联合会的信任,在外交部的证明书上又进一步批示:“务请所有苏维埃机关和主管人员对刘绍周(刘泽荣)同志予以一切协助。人民委员会议主席乌里扬诺夫(列宁)99年月9日”。

苏维埃红*中国英雄任辅臣半身像

97年十月革命爆发,任辅臣带领上千华工参加红*,被编为苏维埃红*中国团,任辅臣任团长。在东线数次大败高尔察克白*,威振四方。苏维埃中央命名任辅臣的中国团为“红鹰团”。

98年月,担任维雅战场临时总指挥的任辅臣,在东西两个战场遭到夹击,同白*和捷克*团展开殊死的战斗,不幸壮烈牺牲。列宁得知任辅臣牺牲的消息后甚为悲痛,他亲自接见了任辅臣的妻子儿女。

列宁的卫士李富清

李富清,年出生于沈阳。96年被招为沙俄的华工。十月革命爆发后,他投身到乌克兰的一支红*游击队,作战英勇,多次负伤。98年,他奉命被调到彼得格勒冬宫,担任列宁的警卫。每次列宁从房门出入,都和他亲切地打招呼,有时还站下来和他唠唠战士们生活的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当年给列宁担任卫士的一共有72个中国人,三人一组,李富清是组长。

生平富传奇色彩的苏维埃红*中国营长包青山

包青山,也称包其三,俄译为鲍纪山。十月革命爆发后,包青山投身革命,任中国营营长。在保卫北高加索等许多地方的苏维埃*权的战斗中,身先士卒,战功显赫,创造了“格罗兹尼百日大战”的奇迹。

苏维埃*府多次嘉奖包青山和中国营,撒马尔罕苏维埃主席团授予包青山红旗勋章,称“包青山可以称得上是巴斯马赤战线上的第一位英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苏联研究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中的中国国际主义战士的著作中,几乎都记载了这位苏俄红*中的传奇中国营营长。

然而,在苏维埃*权取得胜利之后,谁都不知道包青山的去向。98年,在撒马尔罕的报纸有这样一段报道:

“这位转战各地的传奇式英雄,在苏维埃俄国危难之际飘然而来,又在苏俄人民欢庆胜利之时悄然离去……”

很多年以后,人们才知道,苏维埃革命胜利后,包青山秘密回国,改用中国名字杨卓,在中东铁路担任监事长,年被张作霖杀害。

由中国到苏联的“红色通道”

在当时的中国,北洋*府和东北的*阀势力拒绝承认列宁领导的苏维埃国家,前往刚刚诞生的苏维埃俄国,不仅路途遥远,而且风险重重。后来人们把中国共产*建立前后赴苏俄学习所经过的路线称为“红色通道”。当时的红色通道在黑龙江可分为三条路线,其中两条是经过黑河的。

李立三、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瞿秋白

通过黑河红色通道前往苏联

传奇式苏联红*飞行英雄唐铎

馆藏有唐铎将*在55年中央*委授予空*少将时的礼服

以及苏联获得的列宁勋章、*功章和他自己篆刻的名章

自制的笔筒等珍贵藏品

唐铎早年留法勤工俭学,回国后,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航空学校的第一期学员,是中国航空史上飞上蓝天的首批飞行员。年,到苏联空*学院学习。年加入苏联空*。年在十月革命庆典中,他光荣地成为百架飞机的长机,飞越红场上空,接受斯大林检阅。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唐铎创下了一天6次低飞准确集中轰炸德*的空战纪录。中国人民解放*年首批授予空*少将*衔。

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

苏联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建于年,位于莫斯科以北公里的地方,是苏联为了支持各国的革命运动,保护、抚养和教育各国共产*和革命者后代而建立的儿童院,先后有20多个国家多位共产*人和烈士后代被寄养在那里。

朱敏亲笔签名展品

年大革命遭遇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为了妥善保护好革命的后代,中共中央率先把一些烈士的遗孤送往苏联的国际儿童院。以后又陆续将一些中共革命者的子女送往莫斯科,其中包括毛泽东的子女毛岸英、毛岸青、李敏,朱德的女儿朱敏,刘少奇的子女刘允斌、刘爱琴等。

二层展厅“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急需大量人才。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在毛泽东主席的主导下,中共中央作出了向苏联派遣留苏学生的决定。先后在几年内派出上万名热血青年前赴苏联和东欧学习深造。这些优秀青年,背负着祖国的希望,怀揣着光荣与梦想,刻苦钻研、孜孜不倦,成为了共和国建设的栋梁之才和社稷股肱。

我们可以看到图片中国家领导

李鹏与邹家华,江泽民、张琦、夏智昂、李泉宝

在莫斯科留学时的合影

年毛泽东主席在在莫斯科大学的会堂里,十分高兴地接见了中国留学生的代表,他语重心长地对留苏学生说: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这段流传了整整半个多世纪的至理名言,不仅仅对留苏学生、更是对全中国青年的嘱托。

馆藏江泽民总书记为留苏分会“学子之路”画册题词原件

除此外,馆中还有着许多平日里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与珍贵馆藏,比如这个“瑷珲英杰一家人”满门忠烈的事迹:

左起,徐志英的衣物

郭德权的中将*礼服和蒋介石授予他的中正剑等

郭霁云为与哥哥郭德权见面时专门定做的衣服

郭福悦,字乐山。年生,黑龙江瑷珲人。原籍山东莱州府掖县,康熙年间(年)始祖奉令移居东北,初定宁古塔,康熙22年(年),随黑龙江将*萨布素红衣炮队征战雅克萨,后驻防瑷珲。郭福悦自幼读私塾,明孝悌。青年时期曾任奉系*阀吴俊生部陆*少校。年返回瑷珲,娶徐志英为妻。

徐志英,俄罗斯归侨,黑龙江江东六十四屯人。年与同乡郭福悦,结为夫妇。郭福悦始祖以武功卓著雅克萨之后驻防瑷珲城。徐志英、郭福悦夫妇婚后十年未能得子,族中决定将其大哥的长子郭德权过继给四叔郭福悦。次年,徐志英生下女儿郭霁云。徐志英、郭福悦追随女儿郭霁云参加革命,曾自发组织民众支援马占山将*。徐志英还曾亲手为彭德怀的十八集团*缝制了*团锦旗。

郭德权,国民*中将*衔。年考入*埔*校,与宋美龄、蒋经国关系密切。曾任驻美国、苏联大使馆首席武官,是二战期间唯一走遍整个欧洲战场的中国人。郭德权十分眷恋着他的故乡黑河,他始终深情称自己“黑河布衣”。年,病故台湾。

郭霁云,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抗战时期唯一到过延安的爱辉籍女共产*员。知名作家楚图南为她改名郭霁云。郭霁云93年在北平大学期间参加共产*领导的民族解放先锋队和“一二.九”学生运动,同年任“东北妇女救国会”负责人。同年受河南省委派遣,赴郑州任国民*府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训处妇女工作委员会,任中校主任,受周恩来同志派遣,向宋美龄呼吁妇女救亡运动。奉刘少奇指令返回延安任中国延安女子大学秘书长。抗战胜利后回到东北协助李兆麟,李兆麟被害后,她参与破案,找到李兆麟的尸体。

年受组织派遣临危受命,以松哈妇女代表团副团长身份,冒险赴长春面见宋美龄、蒋经国,呼吁和平,反对内战,并为我*和苏联红*搜集情报,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年,被聘为黑河市*府顾问。但因哥哥郭德权身体的原因,兄妹二人分离五十年终生未得再见,隔海呼唤,悲痛不已......

篇幅所限,封面记者在海量的展出中摘取部分展出内容进行“剧透”至此。更多精彩历史还有待您去亲自去现场观看。

馆藏刘泽荣20年代在哈尔滨中东铁路工作期间用过的

安德伍德琴式四排键手提打字机

因当年打字机大部分是生产钢琴(风琴)的工厂制造

所以它的外观有些形似,并以此彰显主人的地位

正面有“UNDERWOOD”字样

旅俄华侨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共件/套,包括珍贵文物件/套,其中二级文物7件/套,三级文物件/套,这些文物综合体现了百余年旅俄华侨华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和留苏俄学生报效祖国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黑河地区前红色特工王淑霞出入境护照

站在黑河的高岸上,回眸旅俄华侨艰苦奋进的历史,倍感中华民族精神的博大宽宏,让我们饱览了中俄两国人民和平与友谊的厚重绵长。

如需讲解请提前预约致电

-

+868546555

历史表明,经济是文化的窗口;文化是经济的脉源。和平,永远是人类高唱的主旋律。让我们伸出两岸的手共绘和谐美好的愿景,在浩浩的大江上架起永不消失的虹桥,光照今天,通达明天!

监制:徐晓岩

资料:旅俄华侨纪念馆

图文:东来

责编:东来

法律顾问:华海微(黑龙江边陲律正律师事务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昔日绝密史料今揭开隐藏在黑河的又一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