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三创大赛ldquo宰相刘罗锅
TUhjnbcbe - 2020/12/8 14:28:00

云山道家,碧海仙居

古往今来,崂山备受帝王将相、达官显要、文人雅士、名道高僧推崇,历代文人大儒也游览崂山留下经典名作,予人以美的享受与思悟之妙,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知到崂山的内涵与风韵。

在青岛,有这么一位文学爱好者,他喜欢追随历代名人们的脚步游历崂山,在欣赏崂山仙境与历史文化的同时,又挖掘他们的游记故事与传说,为崂山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作者简介:他是陈敬刚,一位出生在青岛的文学爱好者,影视创作人。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青岛人,小时候经常跟随父母去崂山游玩,崂山上的奇山异石,总是会给他带来无尽的联翩浮想:越过巅峰上面那两根“天柱”,真的就能登上传说中的灵霄殿了吗?真的有十个儿子就能开启石门山的石柜取出宝藏吗?有九个儿子一个女婿的老汉真的把手夹在石柜里了吗?然而小时候的他对于万里崂山的雄奇魅力只是存在一种朦朦胧胧的神秘感。崂山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一山一石似乎都与他紧紧相连,是他引以为傲的浓浓家乡情。想象力是他文学创作的一对翅膀!崂山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谁不说俺家乡美?就这样陈敬刚喜欢上了写崂山故事,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并参考阅读大量相关资料并为崂山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并通过崂山创意·创新·创作大赛(戳这里了解大赛详情,6万奖金等你拿)进行投稿参赛,分享给读者们。目前收到的作品题材有:崂山民间故事、名人游崂山、崂山人物传记、崂山历史等题材创作。

纪春章

现摘取一部分作品发布,太清水月的盛名,得益于清朝的著名才子——刘墉。今天就跟小编一起看看陈敬刚笔下“宰相刘罗锅”与万里崂山的美丽传说吧~

“宰相刘罗锅”与万里崂山的美丽传说

观看过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观众一定会对故事中男主人公“刘罗锅”留下挥之不去的深刻印象,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刘罗锅”是山东人,其历史人物原型刘墉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治家、书法家。其父刘统勋是清乾隆年间重臣。刘墉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年)出生于山东诸城,刘家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其曾祖父刘必显是顺治年间进士,祖父刘棨曾担任四川布*使。刘墉成长在名门相府,家族成员世代为官,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乾隆十六年(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而且他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来源百度百科刘墉画像

青岛地区流传着许多关于刘墉的传说,其中大多与崂山有关。

刘墉吃海米

崂山沙子口一带有一句歇后语:刘墉吃海米——就这一遭了。

传说,有一年刘墉被奸臣所害,被贬官还乡为民。他带着家人到崂山南九水村去走亲戚。村民们一见刘墉回来了,争先恐后把他接到家里盛情款待。你看,东家送来一条加吉鱼,西家送来一包海米,南家送来小豆腐,北家送来大葱、虾酱……刘墉坐在热炕头热泪盈眶:“我刘墉何德何能,乡亲们竟如此厚爱。他日如有出头之日,必当厚报!”

第二年,皇上派人请刘墉回京。刘墉回到京城,很快又得到皇帝的重用。他抽空和家人一起,做了一对漂亮的纱灯,并亲手在纱灯上题字:刘府赠。又拿出自己一年的俸禄,附上书信一封,派人送到南九水村。族长接过刘墉的书信,双手捧着,对全村的男女老少,高声念了一遍。然后,在一阵鞭炮声中,把纱灯高高挂在刘氏祖庙的大梁上。

崂山风景区特约摄影师王华

后来,南九水村和即墨因田地发生纷争,村里便派一刘姓老人背着一面布袋海米,到京城找刘墉。刘墉听后,左右为难,万般无奈中,只好收下海米,并帮助村里打赢了这场官司。老人临走时,刘墉对他说:“刘墉吃海米——就这一遭了。以后遇到这样的事,不要再来找我了!”后来,这话便在崂山一代传一代,传成了歇后语。

崂山风景区特约摄影师刘明元

巧计唬乾隆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生性风流,曾七次借巡视江南之机游山玩水。可回到皇宫后,仍觉深居宫中虽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却高墙大院相阻,好像与世隔绝,使人心烦意乱,还是外面海阔天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使人心情舒畅。

可是,再到哪里游玩呢?乾隆爷苦思苦想了大半天终于有了:当年秦始皇和汉武帝和都曾在众臣陪同下到东海崂山游玩过,听说那里是神窟仙宅、山海奇观、气象万千、风光无限,朕何不效仿秦皇汉武,到崂山去畅游一番呢?主意打定,便派人传山东籍京官刘墉,向他打探崂山一带的风土人情。刘墉听闻此事,顿时吃了一惊:心道话:乾隆爷要游崂山,这一去必定又是车马仪仗前呼后拥、浩浩荡荡,走州过县,惊动官府,迎来送往,铺张派场耗费银钱不说,还必定铺路架桥,毁坏庄稼,增加税赋,劳民伤财。我得想个法子,千方百计阻止他的崂山之游。可有什么好法子能阻挡乾隆爷不去游崂山呢?

刘墉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进了金銮殿,不慌不忙地跪奏道:“万岁爷,崂山那地儿的风土人情,是天底下最坏的,您可万万去不得!”乾隆爷一愣,纳闷地问道:“刘爱卿,朕去过全国各地的许多名山大川,为什么偏偏这崂山就去不得?”
  

刘墉说:“万岁爷,您有所不知。您去崂山,必定经过山东即墨县,那县城南有一座古庙,名叫“五龙庙”,庙里的和尚不是惯匪出身,便是江洋大盗,他们见官就杀,见东西就抢,莱州府和即墨县虽多次派兵征讨,但都无功而返,大败而归;这还不算,过了五龙庙,有一座“月牙桥”,桥面宽不过三寸,人车难行;更可怕的是,桥下有一条河,名叫“横江河”,水深没底儿,白浪滔天,河里有千年老鳖,人若从月牙桥上掉下去,连个尸影儿也找不着;最险恶的要数横江河旁边的“摩天岭”,这摩天岭涧深崖陡险峰千丈高,离天三尺三,站在岭顶上,伸手够着天。人要打此过不能直立着走,一要逶,二要爬,一不小心,不是叫天碰破头,就是叫峰挂破肉,岭上岭下不光没有人烟,而且天天海雾弥漫,狼虫虎豹成群出没;你就是翻过了摩天岭,也难得活命:岭下荆棘丛生,洪荒无际,这就是“棘洪滩”。滩里到处都是难以行走的“绊马索”,天上飞舞着遮天蔽日的“食人蚊”。这蚊子小鸡般大小,其凶如虎,其*无比,一旦被它叮咬,*性发作,性命难保。”

刘墉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把个乾隆爷惊得目瞪口呆,吓得冷汗直冒。心想:如果崂山真得是如此凶险荒蛮之地,自己前去这不是送死吗?可他转念又一想:人说刘墉足智多谋,能言善辩,谁知道他说的这些话是真是假。于是便叫刘墉把摩天岭下的绊马索取来几根,把棘洪滩的食人蚊捉来几个让他亲眼看看。

其实刘墉刚才的一番高谈阔论,纯属海吹神侃、胡说八道。他所说的五龙庙,不过是即墨城南一座只有五根窗棂子的小土地庙;那月牙桥也不过是城阳西城汇村头的一座早已废弃的月牙形小桥;那横江河本名洪江河,只是摩天岭下的一条无名小河沟;那摩天岭也不过是洪江河边的一道秃岭子;那棘洪滩却是摩天岭下的一片荒滩;至于绊马索、食人蚊,更是没影儿的事儿。如今,皇上下令要他把绊马索、食人蚊拿给他看,他一听傻了眼,上哪去找啊,欺君之罪可是要杀头的啊!想到这不由得后脖颈直冒凉气。

但“刘罗锅”毕竟足智多谋,刘墉回到家里眼珠子转了几转,便有了点子:立刻吩咐家人,骑上快马,风快地向山东即墨摩天岭奔去。几天后,正是三、六、九上朝日。刘墉带上家人从“摩天岭”、“棘洪滩”弄来的“绊马索”和“食人蚁”上了朝,对乾隆爷启奏道:“万岁爷,您要的绊马索和食人蚊,我派人从摩天岭给您带来了,请您过目。”

乾隆爷一看那绊马索,原是一根根指头粗、长约丈余的草绳子,这些草绳子别说绊倒马,就是人叫它缠住也寸步难行。再看那食人蚊,有小公鸡般大小,灰色长翅短尾巴,长着半尺长的尖嘴巴,关在笼子里还啄得竹笼子“吧嗒”、“吧嗒”直响,真要叫它咬上一口,还不得连筋带肉叼出来才怪呢!

乾隆爷看罢,挥了挥手说:“算了,崂山就不去了。”

摄影纪春章

你道这绊马索和食人蚊是什么?原来,那绊马索就是摩天岭下海滩上长出的一种带刺的爬蔓草。刘墉先派人把几根爬蔓草搓成指头粗,丈余长的“绊马索”;又从海边捉了一种长着大长嘴专吃鱼虾的海鸟,充做“食人蚊”。

就这样,刘墉凭借自己的精明和机智,使了一个“连环计”,把乾隆皇帝给唬住了,从而打消了游崂山的念头,使沿路的黎民百姓免遭了一回祸害。打那以后,崂山西海边的秃坡矮岭,也得了个雄伟壮观的美名“摩天岭”。该故事被编入由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写的《崂山的传说》一书(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年出版)

崂山风景区特约摄影师王华

民间有关刘墉的故事数不胜数,且不论“刘罗锅”是否真的曾经到过崂山;也不管他是否真的欺瞒过乾隆皇帝,这些美丽的传说无不从不同侧面入木三分地表达出老百姓对这位爱民如子的“刘青天”无限爱戴与敬仰之情。

如果你有同样好的的创意

能让崂山故事文化焕发活力形成崂山特有的文化特色为崂山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与传播提供可能

只要你有脑洞,有想法,敢创造,

让崂山故事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六万元现金大奖就属于你!

事不宜迟,

快点把你的创意想法砸过来!

快快扫描一下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创大赛ldquo宰相刘罗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