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莱州人是四川来的这棵树可以证明
TUhjnbcbe - 2020/12/7 11:37:00

黑弹古树黑弹树又名小叶朴、白麻子。位于佛台子村东半华里。原产地四川省宝兴一带,为我国北方落叶树木中稀有品种。据世传,此树系明初洪武年间王姓移民栽培,至今多年,仍生机昂然、型貌其美,实属罕见。此树年被莱州市人民*府定为文物,予以重点保护。

(摄影/曲学鹏)

一、明代四川移民何其多

掖县,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渤海湾畔,衣山襟海,号称“三齐之巨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掖县历史悠久,但现有资料可考的多个村庄中,明代之前所建者寥寥,其余多为明代四川移民及其后裔所建。在沙河镇佛台子村,有一株三个成年人手接手才能合围的黑弹树,经专家鉴定树龄约年,原产地恰是几千里之外的四川省宝兴县一带。据当地近年的调查统计,境内现辖村庄,明代以前建立者64个,明代个,清代建立的个村则多由上述村庄析出。由此算来,明代四川移民的后裔构成了今天当地居民的主干。

以境内的虎头崖镇为例,该镇共82个村,很多族谱提到,其始祖系明代自四川迁来。如大刘家村的《刘氏族谱》提到,“余家自明初由蜀迁莱,居掖县城西之大刘家疃”,具体地点则是“始祖自成都迁居掖邑”。

因为掖县当地现存的族谱大多是明清甚至民国所修,绝不排除境内有一部分上述土著姓氏的后裔因为“先世失考”而假托“原籍四川”的情况,这样会造成四川移民所占比例的虚高。因为很多族谱中的“盖闻”、“尝闻”等词汇,所表达的是一种不确定的语气。

二、“洪武二年”——疑云重重的时间点

上文提到,掖县境内明代四川移民所建村庄居多。巧的是,移民建村的时间多集中在洪武年间,其中又以自称洪武二年()者为最多。

东南隅翟氏家族:据民国二十五年()《东莱翟氏族谱》载:“余家本四川成都府成都县人也,于大明洪武二年奉旨迁于莱之掖邑。”

西关宋氏家族:据《宋氏家谱》载:其先世原籍四川,“明洪武二年徙居莱州府城西关,隶属西原社二甲。”

西杜家杜氏家族:据乾隆四十三年()《重修杜氏族谱序》载,“掖之有杜氏也,自有明始,洪武初吾始祖思成公自蜀迁莱”;另据咸丰四年()《续修族谱序》载,“余杜氏,洪武二年肇迁于掖。”

下埠程氏家族:据民国五年()《东莱程氏族谱》载:“世传原籍河南”,“南宋之季避乱于蜀”,“明洪武二年……由四川成都东门里铁碓臼程家东迁山东莱郡,卜居于城西十八里处。”

对于四川移民的迁居时间,上述族谱皆言之凿凿,且众口一词,皆为“洪武二年”。甚至笔者发现,在包括掖县在内的胶东一带,除四川移民外,无论是山西移民,还是一大批“小云南”移民,多称“明初”、“洪武初”、“洪武二年”,与掖县的四川移民时间惊人的相似。

不过,据《明史》记载,直到洪武四年()明将傅友德“下成都,四川平”,四川才纳入明朝版图。此前,四川仍在夏*权明玉珍之子明昇统治之下,明王朝的诏令根本无法对四川产生效力,怎么可能会有四川居民“奉旨迁莱”的举动呢?

清初邑人毛贽所撰《识小录》曾提到:“掖自金元兵燹后,土著者少,惟武官刘氏、坊北程氏、*寨吕氏、王西王氏七、八姓。余多成都人,永乐间所迁徙之小民也。”这里提到的移民时间与广泛传闻的“洪武二年”不同,而是“永乐间”,且境内也确有部分族谱能与之相印证,以下亦略举两例。

东南隅林氏家族:据《东莱林氏支谱》载:“东莱林氏,原籍四川成都府成都县西门里槐树底下,明永乐中,一世祖讳山奉旨迁莱,遂为掖人。”

柳林头程氏家族:据清道光十九年(9)《程氏家谱》载:“我祖宗海于大明之初永乐时奉旨自四川成都东门里铁碓臼迁于莱郡掖北,卜居柳林头。”

上述两条材料提到的时间便是永乐年间,地点也是“四川成都”。笔者认为,鉴于洪武四年()明廷才平定四川一事,从逻辑上看,洪武四年之后到永乐年间前后一段时间,才是符合常理的大规模移民的时间。

三、移民原因何在?

(一)宋金元明之际战乱

入宋以来,胶东地区一直战乱不止,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严重波及胶东。金代杨安儿“红袄*”于贞祐二年()先后攻克莱州、登州(今山东蓬莱),并在莱州建立*权,金廷派大*才镇压下去。蒙金战争又接踵而来,天兴二年十二月(年1月)蒙古*队占领莱州。这一时期胶东各地土著居民十不存一,原有六万余户、人口一向稠密的宁海州,“至金末大乱,人民死亡殆尽,元初宁海两县,只有五千余户”,以至于当地居民“多系元明后新迁来者”。一场战争下来,幸存者竟然只有原来的十二分之一,足见人口损失之惨重。元中统三年()李璮叛乱,“分兵掠益都、莱州”,又引发了莱州一带的一场兵燹。

元朝统一全国后,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策,残酷的民族压迫和疯狂的经济掠夺,造成北方地区人口增长缓慢。元末“红巾*”曾派东路北伐*经海道进*山东半岛,先后攻克胶州、莱州。红巾*和元*在山东展开长达四年的拉锯战,人民流徙,社会动荡。

进入明初,又有所谓“靖难之役”(民间俗称“永乐扫北”)。此役中,燕*的抢掠屠杀甚为严重,山东作为主战场,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这是造成山东各地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永乐移民的一个原因之一。

(二)金元以来自然灾害频发

据《元史》记载,元末山东仅大规模的水、旱灾便有19次,或漂没民庐,或禾不入地,旱涝之年,蝗灾频至。至正十九年()冀、鲁等地“民食蝗,人相食。”同时,瘟疫又多次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流行,各地“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

金元以来至明初,掖县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十分严重:金章宗泰和六年(),“山东连岁旱蝗,沂、密、莱、莒、潍五州尤甚。”;元世祖至元六年()正月甲戌,“淄莱大水”;至元七年()三月戊午,“益都、登、莱蝗、旱”;八年()六月“淄莱……诸州县蝗”;成宗大德五年(),登州、莱州等州大水;顺帝至正二十二年()七月,“掖县虸蚄(即黏虫)生,害稼”。

各种自然灾害,势必造成当地居民大量死亡或者流徙,这就为移民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三)明初卫所制度与*屯移民

明初,云贵高原仍为元朝残余势力所占据,屡招不降,明太祖于洪武十四年()命大将傅友德为征南将*,率*击溃元*,此即“乌撒之战”,大*进驻后即展开*屯,范围遍及云、贵、川。

为巩固边防,安定社会,明太祖创建了卫所制度,实行*屯制,寓兵于农,守屯结合,以屯养兵。针对“倭寇山东滨海郡县”,明廷按照“跨县设所,连府设卫”的原则,在山东设立了济南卫、莱州卫、安东卫、鳌山卫、灵山卫、大嵩卫、靖海卫、宁海卫、成山卫、威海卫等卫,下面还有众多千户所、百户所,屯兵把守。莱州府周边“罗山亘其东,潍水阻其西,神山距其南,渤海枕其北”,“形势为东邦之冠”。而掖县作为府治,“走青登两郡之冲,雄跨七邑而掖其首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故洪武三年()设莱州卫,“在府治东南”,下设五个千户所。

为充实沿海地区卫所,明*府从乌撒卫一带即今云南、四川等地迁来大批*户,实行*屯,仅莱州府南部的即墨一县,明代建卫所、*屯而迁入的人口就达7万多人。著名学者曹树基先生认为胶东地区*籍移民相当多,称这种现象为“胶东半岛上的*人世界”。来自西南地区的移民属于*户迁移,按照明代的*屯制度,每个*人受田,发给耕牛、农具,并可以带家属、子女住在卫所。明代*户是世袭的,不能脱离*籍,被移来的*户就成了常住居民。

掖城赵氏家族在明代因为出了吏部尚书赵焕、学者赵士喆等,而在当地闻名。其始祖赵守义就是因为“明初任金州卫经历,以防御海寇,功擢佥事,因家东莱”,而其祖籍则是“四川成都府红花市内”。

天灾人祸发生后,即便在“安土重迁”的古代,百姓也会四处逃难,可怎会*使神差般地选择同样一个方向呢?更何况是几千里之外的渤海之滨?如果不是*府有组织地迁移*户,单纯对普通百姓进行万里移民,既无可能,也无必要。

四、明中期土著人口锐减更凸显了移民所占比例

在史籍中,有洪武末期莱州府居民被朝廷迁往东昌府(今山东聊城一带)的记载,原因是因为到了此时莱州府二州五县人口又相对较多了。

洪武二十五年()二月,“监察御史张式奏徙山东登莱二府贫民无恒产者五千六百三十五户就耕于东昌。”三年后,山东布*司向朝廷请求:“青、兖、济南、登、莱五府,民稠地狭;东昌则地广民稀。虽尝迁闲民以实之,而地之荒闲者尚多。乞令五府之民,五丁以上田不及一顷、十丁以上田不及二顷、十五丁以上田不及三顷并小民无田耕种者,皆令分丁就东昌开垦闲田,庶国无游民,地无旷土,而民食可足也。”最后,“上可其奏,命户部行之。”七月,“山东布*使杨镛奏:青、兖、登、莱、济南五府民五丁以上及小民无田可耕者,起赴东昌编籍屯种,凡一千五十一户,四千六百六十六口。”

这说明一个问题,在洪武末期莱州府的人口与山东西部地区相比已经是“地狭人众”。显然,这是由于此前大批四川移民陆续迁入造成的。

尽管有大量移民迁入,但整个明代前、中期,见于记载的登、莱二府土著人口锐减却一直是相当明显的。《掖县志》载:“宪宗成化六年()大饥;八年()大饥,人相食。”

弘治年间(——),登、莱地区的土地抛荒和人口外流已十分严重。南京右御史何瑭描述道:“山东登、莱等处,荒田弥望……久荒之处,人稀地僻,新集之民,既无室庐可居,又无亲戚可依,又无农具种子可用……”至于沿海地带,时人王世贞在《议防倭上傅中丞》中更指出:“倭诚可忧,忧不在山东也,青、登、莱,沿海也,皆瘠卤,数十里无人烟,不足中倭欲也。”青、登、莱等府沿海人口之稀少已经到了对倭寇没有吸引力的地步。

到了正德、嘉靖年间,“大饥”、“人相食”、“大水”、“大旱”、“地震”的字样充斥于史志,足见明中期灾荒之频繁。与此同时,“自畿辅迄江、淮、楚、蜀盗贼杀官吏,山东尤甚,至破九十余城,道路梗绝”,其中刘宠、刘宸所部十万人于正德六年()二月攻破莱州城,杀死莱州卫指挥使,加之倭寇的侵扰不止,土著居民遂大规模外徙。

洪武二十四年()莱州府辖区二州五县的在籍人口共76万,登州府辖区一州七县的在籍人口共73万,可到嘉靖五年()多年间,莱州府的人口仅增加了16%,而登州府的人口反而又减少了39%。曹树基先生即指出,这时期登、莱二府人口减少,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土著居民大批越海迁入辽东半岛所致。

结语

综上所述,明初*府陆续平定西南地区之后,考虑到胶东人口稀少与沿海地区的倭患,从四川、云南一带向胶东莱州府一带新设的卫、所迁移*户驻防屯种,北方罕见的多年树龄的黑弹树在掖县的出现就是多年前四川移民存在的明证。当然,在迁移的时间上,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较长的时间段,从洪武四年之后一直到明中后期,其中尤以洪武、永乐之际为集中,清一色的“洪武二年”表述并不准确。这些*籍移民来到后,在当地屯种,与土著居民杂居、通婚。由于灾荒、倭患等原因,土著居民大量渡海移民关外,而*籍世袭,*户后裔不便外移,因此土著人口的下降,恰恰凸现了*籍移民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剩下的土著姓氏,或为寻求宗族保护,加入迁居境内的同姓大族之列,联宗修谱,共叙辈分,久而久之,以假乱真;或因“先世失考”,后世道听途说,人云亦云,讹传附会,从而造成了掖县居民中明代四川移民后裔的高比例。

(文章作者/程皓)

分享让更多人知道!

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可以留言参与交流哦~

早版

1
查看完整版本: 莱州人是四川来的这棵树可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