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神仙洞为桃花源原型地的考证报告
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关于“搜集地方志文献和资料,组织整理旧志,推动方志理论研究;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的规定,结合落实县委年初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旅游旺县”战略,县史志办对我县望峰乡神仙洞是否为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桃花源原型地作了考证。考证通过查阅文献、察看现场、咨询知情人和专家等形式进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神仙洞为桃花源原型地。现将考证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考证1、神仙洞的自然、人文景观与陶渊明所记桃花源基本相符。神仙洞现存地形、地貌与陶渊明的记载基本一致,其四面环山,几乎呈完全封闭状态,中间为洼地。神仙洞内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洞内现有农田约亩,住有村民40多户,多人,村民过着平静的田园生活,有池塘10余口,其中1口池塘特别清澈,四季不干。这里没有工业、旅游业、餐饮等服务业。平地西北方向的山峦有窄窄缺口,缺口为紧紧相连的三级,一级比一级低,形成较陡坡度,中间一级缺口最窄。小溪潺潺流淌,通过三级缺口后流向桃花港支流,有沟渠与桃花港干流相连。山峦环绕的平地海拔比山峦外三面平地高出数十米。站在神仙洞外,不了解情况的人想象不到上面还有一块被山峦环绕的平地,里面还住了不少村民。站在神仙洞内,四顾全是山,不了解情况的人会以为这里没有出口,有一种强烈的与世隔绝之感。另外,神仙洞有些传说和典故。洞内自祝融峰方向向下,南北方向稍偏东西向,山峦向下伸出缓坡,犹如伸出的巨大手掌,被当地人称为“仙人伸掌”。周边山上有一块高出地面约50公分的能站下5~6个成年人的平躺石头,石上有2个深5~6公分的脚印,传说为仙人登天时脚踩所留,称“神仙石”。2、神仙洞位于桃花港(衡山人称江或小河为港)的源头附近。桃花港(又名棠河),为衡山一知名河流,系涓水的主要支流、湘江的二级支流,发源于祝融峰北侧,从古时至上个世纪50年代一直通船。其流经望峰乡、岭坡乡、白果镇,在衡山县境内全长约20公里,所流经的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其源头恰好从神仙洞附近流过,陶渊明把神仙洞称为桃花源正合适。桃花港的源头,即桃花源。
二、历史文献考证1、《南岳总胜集》有关于南岳衡山桃花源名称、位置、故事、“六源”之一排第二的明确记载。据《湖湘文化名人衡阳辞典》介绍:陈田夫(生卒不详)字耕叟,号苍野子,又称阆中道人,宋西川阆中(今四川阆中市)人。宋高宗赵构绍兴年间(~)来到南岳,居南岳衡山紫盖峰下九真洞老圃庵,往来南岳30余年,于南岳衡山史事极为熟悉,最早提出了南岳七十二峰的说法。他综合《南岳寻胜录》、《南岳证胜录》、《南岳胜概集》、《南岳衡山记》4书,取其长处,删其重复,纠其偏失,补其缺略,以其半生心血纂录《南岳总胜集》,分上中下三卷,为类四十有余,共约5万字,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既有地方志的内涵,又有山水志的特色,居宋代以前南岳方志之首,也是我国古代方志的上乘之作。陈田夫所撰《南岳总胜集》记载:南岳衡山云密峰“西有桃花源。因游僧惠光访此。见桃花烂然。摘数枝而出。人皆讶之。引友再访。了无所有。”这与陶渊明的记述如出一辙。神仙洞正好在云密峰的西边(其实是西北)。《南岳总胜集》还记载了南岳衡山的“一洞天”、“二境”、“三涧”、“六源”等诸多内容。其中“六源”是:“断石源、桃花源、洞灵源、灵源、灵辙源、大水源”。桃花源为“六源”之一的第二源。这就为神仙洞作为桃花源原型地提供了有力的历史文献证据。该总胜集记载衡山有桃花源的时间同期或者早于桃源县名。2、《衡山县志》对于桃花港以文字、湘江主要支流基本情况表和衡山县水系图作了记载。衡山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岳麓书社年版《衡山县志》第二篇“自然环境”第二节“水系”之“主要河流”中,对桃花港作了记载。桃花港为衡山主要河流之一,排第六,从望峰乡樟树屋场入境,境内集水面积平方公里,坡降43%。3、《晋书·隐逸传》和《中兴书》、《世说新语·栖逸》有关于刘子骥的直接史料记载。其中《晋书》卷九十四《隐逸列传》较为详尽:“刘驎之,字子骥,南阳人,光禄大夫耽之族也。驎之少尚质素,虚退寡欲,不修仪操,人莫之知。好游山泽,志存遁选。尝采药至衡山,……。驎之欲更寻索,终不复知处也。”结合《桃花源记》和《晋书》等史书的有关记载,证明寻找桃花源不能漏掉衡山。
三、陶渊明及古代其他著名文学大家有关著述1、陶渊明《桃花源记》、《搜神后记》对于刘子骥的有关记述。《桃花源记》中说:“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亲往。未果,寻病终。”陶渊明《搜神后记》第6条“刘驎之”:南阳刘驎之,字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驎之欲更寻索,不复知处矣。(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年版,第6页)。既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记载的刘子骥终生寻找桃花源,其《搜神后记》又记载刘子骥到过衡山,那么衡山就很有可能有桃花源的原型地。2、陶渊明《饮酒》诗的提示。中国自古有“寿比南山”的说法,南岳衡山自古便有南山的别称,宋徽宗还为衡山题词“寿岳”。《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句子,给我们提示了作者向往的美好田园桃花源所在地的具体位置——南山下,即南岳衡山下抬头便可见到祝融峰的地方,这恰与望峰乡神仙洞及周边地区抬头仰望的情景相符。3、唐朝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诗句的理解。《全唐诗》卷三百五十五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渊明著前志,子骥思远蹠。寂寂无何乡,密尔天地隔。金行太元岁,渔者偶探赜。寻花得幽踪,窥洞穿暗隙。依微闻鸡犬,豁达值阡陌。居人互将迎,笑语如平昔。广乐虽交奏,海禽心不怿。挥手一来归,故溪无处觅。”这首诗标题中的桃源不能理解为今日的桃源县,因为当时还没有桃源县。桃源县的设立起始于宋太祖乾德元年(公元年),系从武陵县析出。该文的写作早于桃源县的设立近年。诗中“窥洞穿暗隙”提到的“洞”,完全可以理解为“神仙洞”。
四、现代与当代著名专家的观点1、陈寅恪的结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陈寅恪(~)于年发表的《桃花源记旁证》一文认为,“陶渊明《桃花源记》寓意之文,亦纪实之文也”。他在文中得出的结论之一是:“桃花源记寓意之部分乃牵连混合刘驎之入衡山采药故事,并点缀以‘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等语所作成。”“陶渊明之作桃花源记,殆取桃花源事与刘驎之二事牵连混合为一”(《桃花源记旁证》,《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书店年版,第-页)。既然陈寅恪认为《桃花源记》取自刘子骥到衡山采药的故事,那么我们认为衡山作为桃花源的原型地也就顺理成章了。2、范子烨的观点。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员、著有很多与陶渊明相关著作的范子烨在《桃花源记中的“渔人”是谁》一文中,认为《桃花源记》的“渔人”即是刘子骥。范子烨说:《桃花源记》的“渔人”形象既负载着我国古典文学的“渔人”描写传统,也有其历史人物的原型。就传统而言,他是虚的;就原型而言,他是实的。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正是《桃花源记》叙事艺术的主要特点。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和《搜神后记》中有意无意地暗示刘驎之就是“渔人”的原型。按照范子烨的观点:刘子骥即是那捕鱼为业的人,而《晋书》及《搜神后记》又只是记载刘子骥来过衡山,那么桃花源原型地自然在衡山了。
五、对于有关疑惑的解释现在一些人拿《桃花源记》原文的描述与神仙洞的现状进行对照,发现有些细节的差距,因而觉得疑惑。我们抛除文学作品忠于原型、高于原型的特点不说,权且把《桃花源记》完全视为据实记述的作品。现对于一些细节的差距作出解释:1、桃花源是晋代武陵(今常德)捕鱼人发现的,怎么会远在衡山?我们认为:桃花源如果不是陶渊明编造的话,真实所在地肯定不在常德市附近,或者说不是那个武陵捕鱼人经常活动地附近,否则,那个捕鱼人不可能详细作了记号后,再来时却仍然找不到地方,南阳刘子骥也不会寻找一生,至死都找寻不到。桃花源只能是古武陵郡偏远地区或者与武陵郡相邻的周边地区。晋代的衡山县属于衡阳郡。桃花港流域位于衡山县北部、衡阳郡西北。其东北方向紧挨长沙郡,西北方向靠近武陵郡,正符合这一地理位置特点。2、神仙洞一带现在的桃树很少,没有看到桃林,怎么解释?古时情况还不得而知。几十年里前大炼钢铁、搞大集体时,山上树木、楠竹被砍伐殆尽。加之,当地生长的桃树为花艳桃小的毛桃,近年来,其没有经济效益,当地人早已没有再栽种和保护了。3、捕鱼人往返桃花源是划船的,今日桃花港已经不能通船,如何解释?衡山县桃花港在解放前是可以放排、通船的,到二十世纪50年代以后才不能通船。4、神仙洞出入口远不止“才通人”那么窄,神仙洞溪流出口离桃花港干流有点远,如何解释?这主要是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地形与河流状况发生变化。千百年来,河流的沉积作用、冲刷作用,河水流量变化,河道变更,河流不断沉积,地面不断抬高,再加上人类活动的作用,如修建公路、兴修水利、建筑房屋、修筑梯田等人为因素,造成了地形、地势的改变。多年前的桃花港干流是更加靠近神仙洞出入口处的,从神仙洞流出的小溪,过去的水量比现在大得多,当时应该是就近流向桃花港干流,现在流向了桃花港的一条支流,就近与桃花港干流只有小沟相连。当年的捕鱼人既有可能从桃花港干流缘溪而上,也有可能从桃花港支流缘溪而上。
六、其它说明现在有的同志在认同神仙洞为桃花源原型地的同时,提出桃花源原型地是否可以进一步扩展。具体来讲,可以向外和向上扩展,向外可以包括整个望峰冲,向上则包括从神仙洞至祝融峰北侧桃花港上游水系内全部山间平地。我们认为这也未尝不可。因为神仙洞外整个望峰冲都被群山包围,位于桃花港上游,有桃花港贯穿,视为大桃花源也说得过去;神仙洞向祝融峰延伸地区,山脉相连,水系相通,有桃花港支流经过,视为桃花源的一部分也能为被人所接受。但认定这些区域,至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属于桃花港上游,区域内有桃花港干流或支流通过;2、从桃花港或其支流进入该区域应有小口;3、区域四周被山峦包围,地形较为封闭,对外联系受到阻碍;4、区域内土地平整、开阔,有一定数量的村民居住,村民过着恬淡的农耕、田园生活。
七、建议1、尽量恢复原貌,抓紧调拨苗木,栽种桃树、菊花,恢复神仙洞出水口与桃花港干流原来连接状况。2、保护神仙洞及桃花港流域的原生态,封山育林,严禁大批砍伐竹木,避免工业污染,消除白色污染。3、加强宣传、推介,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前来实地考察,举办桃花源学术会议,提高神仙洞作为桃花源原型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4、搞好神仙洞及其周边地区发展规划,争取上级支持,整合县内农、林、水、交通、国土、规划等各相关部门的力量,建设必要基础设施,打造一个规划合理、风景独特、富有神奇色彩的旅游生态区域。5、发展“农家乐”,增加餐饮、住宿接待能力,举办“桃花节”、“菊花节”,吸引各地游客来访,让优美、独特的田园风光为社会共享。6、以神仙洞桃花源为龙头,综合利用、开发当地传统宗教、山水、民间传说、典故资源,高质量、高档次发展祝融峰后整个后山地区旅游业,实现与南岳旅游对接,使其成为大衡山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结语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今日的神仙洞就是晋代陶渊明笔下桃花源原型地。由于我们掌握的资料还不够齐全,自身水平也有限,造成我们的考证或许还不够充分。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收集资料,作更加深入的考证。
衡山县史志办
附:《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亲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另外:1、据宋朝陈田夫《南岳总胜集》、清朝李元度《南岳志》等多部古代地方志、山水志书记载,在祝融峰西北、云密峰西有桃花源。2、《桃花源记》为一文学作品,既忠于原型,又高于原型。多数专家、学者认为,此文的原型就是取材于刘子骥到衡山采药的故事,那么此文的原型地自然在衡山。3、衡山县望峰乡神仙洞符合作为桃花源原型地的条件。主要有:基本地形地貌相像,位于一条叫做“桃花港”的河流的源头附近,刘子骥采药即是到的神仙洞及其附近地区。
衡山生活通,衡山人自己的公众平台。
更多资讯,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