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皇抗清在秭归
加入了夔东*的摇皇*的应是属于王光兴、王友进掌管,主力部队驻扎在恩施-建始一带,同时还有一股*队驻扎活动在秭归两河-沙镇溪一带。此时的摇皇*已与早期的“棒贼”、“土暴子”产生本质改变,发展成了正规*队,成为抗击外族侵略的重要力量,受到百姓拥戴,被称为土司摇皇。他们在白马岭筑土为城,称为“城上”,还有安营扎寨的“营盘”,据险设关的“头道卡子、二道卡子”,操练*队的“教场坝”,与清*对垒的“对骂场、挖坍山、千将坪、晒骨岭、屯里荒、野桑坪”等,留下民间传说的“白马岭、鹞鹰三井、雨水荒、娃娃寨、白竹园、鸡冠石”等等。清朝的陕西豹(鲍)将*率清*进驻沙镇溪,可能为史料记载的清廷将领—鲍照,其统兵五千,与陕西提督王一正一起从陕西出发来进剿巙东*,驻兵之地称为“陕西营”。
巙东*势力分布图
秭归的土司摇皇,据传出生于秭归县两河口镇白马岭高桥河、岩口河这一带的农民家庭,他母亲生他时,在偏岩河一个岩屋生的,生于年二月初一,是民间传说的龙抬头之日,母亲生他时觉得天在摇动,一股凉风吹来,有一条蛟龙往他身上扑来,周围的人在那天子夜时,都感觉到天在摇,地在动。到三天洗(喜)三那天,一个算命先生给他写了四名流连诗:“遥望天摇地也动,*龙飞来影无踪,刀光剑影群雄出,到头无头终有头”,故此,取名为“摇皇”,从小修文习武、仗义行侠。前已述及,摇皇本身起源于陕西汉中,发展于川东北大巴山,最后一部分加入巙东*。因此秭归的土司遥皇应为摇皇*中出生在本地的一位将领,以摇皇*为号,借用了闯王大顺*-巙东*的一些口号,在本地附会神话传说,便于招募士兵、管理百姓、抗击清*。
秭归两河一带过去流传着童谣“开门迎摇皇,摇皇来了不纳粮”、“吃他粮,穿他娘,吃着不尽有摇皇,不当差,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迎摇皇,管听大小都平安”,表达了秭归广大农民对摇皇歌颂和衷心的拥戴。
摇皇选择在归州西南两河口和长城山一带建立根据地,山陡路险,易守难攻,得地名“城上”,并且建成了一座方圆五里的大本营—“土城”,在其南侧开辟了一个近百亩的大坪,充当*队的练兵场—“教场坝”,在北侧驻兵的地方称为“营盘”(现在叫成了云盘)。摇皇的*队曾在长城山东北方向屯兵垦荒,称为“屯里荒”,后在此用箭射死前来行刺的清朝归州牛口巡检吕调元,摇皇一支箭射在他的马上,一支箭射在他的背心上,吕调元疼得在这山上滚了半夜才死,害得这山连草都不长,后人把之里称为“疼里荒”,现在叫“屯里荒”。
摇皇的战马是一匹英俊威武、桀骜不驯的白马,只有摇皇才能驯服,驮着摇皇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后来这匹战马老死在两河口的城上,人们为了纪念这匹战马,把这个地方取名叫“白马岭”。
摇皇想领*打过江北,夺取归州,杀进兴山,支援巙东*的李来亨(秭归民间故事记述为张献忠,应是言传错误,因为此时张献忠已经败亡,活跃在兴山的是闯王余部李来亨等)。于是借用竹堂坪的竹林,埋以伏兵。清*从陕西调来的官兵进驻沙镇溪,扎营在太平河、清干河交汇处的长城山下,地名也被称为“陕西营”。(秭归民间故事记述为崇祯明*,显然是言传错误,此时崇祯已亡,真实历史是清朝调集了四川、陕西、湖广三地*队集中围剿包括摇皇*在内的巙东*)。清*驻扎在山下,无法上山,只听得山上竹林里杀声阵阵,似有千*万马,百姓后来把这里称为“千将坪”。秭归民间故事记述为摇皇*制作竹人竹马充当兵将,是附会了神话的民间传说。清*陕西营官兵找来吕调元当先锋,结果中了摇皇*的诱敌之计,在营盘一带被义*打得落荒流水,在卡子附近的晒谷岭留下了很多尸体,晒得只剩下了骨头,因此晒谷岭又被称为“晒骨岭”。
陕西营的官兵还曾沿着偏岩河一直行*到谭家河附近,与河对岸的义*隔溪相对,但又没办法过去,只好扎营,喊起号子对着摇皇*叫骂,义*也组织一百多人与官兵对骂,传说对骂了七七四十九天,最后摇皇派出精兵强将从背后一直猛打,把官兵打得屁滚尿流。这里这里也被称作“对骂场”,现在写作“对马场”。后来,摇皇*又在秭归茅坝乡(今水田坝)的野桑坪一带大败清*,许多官*尸体被就地掩埋,因此人们称这里叫“野丧坪”。据说这些尸体烂了,极肥,使这里野桑树长得十分茂盛,所以大家又叫它“野桑坪”。
历史上这次战斗大概发生在年,历史记载: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年幼,由摄*王多布尔衮主持*务,派遣豹将*领兵五千征剿摇皇,豹将*是陕西人氏,率兵远征,不熟悉地形地貌,不尊重当地风俗,强占民女烧杀掳抢,采取死打硬拼。摇皇依靠当地广大人民的支援,据险御敌,逢险设卡,豹将*屡战屡败,损兵折将,惨败而归。特别是在沙镇溪的千将坪、陕西营这一仗,把豹将*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只带了几个护丁,坐木划子顺长江水路落荒而逃。后来人们称:摇皇用千将万兵,把陕西来的兵打败了,就把这里取名为“千将坪”、“陕西营”,以示纪念这次战争的胜利。后来剿灭摇皇*的秭归两河口二甲荆竹村李白先墓碑上记载有“上明下清顺治三年,俱逃董市九柯松居住”,清顺治三年正是年,当时因李家与摇皇有仇,被迫逃亡。十八年后(康熙三年,年)李白先率领清*剿灭摇皇得以复仇,并被清朝赐予明威将*。
由于摇皇是反抗清朝的,所以在最后的胜利者清朝的史书中鲜有记述,少量文字记录中也将摇皇称为匪或者贼,“剿灭”遥皇有功的李白先则被清朝封了明威将*。摇皇先后在秭归境内与官府清*征战十八个春秋,留下许多遗迹、地名和传说,去掉其中的神话部分,这些传说大多可以与真实史事有所对应,而且与摇皇事迹相关的诸多地名,比如:城上、云(营)盘、头道卡子、二道卡子、白马岭、教(校)场坝、对马(骂)场、千将坪、陕西营、屯里荒、野桑坪等真实存在且沿用至今。
未完待续
谭满堂探家乡文史,传时代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