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仙镜烟台放大的城市
TUhjnbcbe - 2020/11/3 14:46:00
北京白癜风医院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tslf/

放大的城市!

——从滨海小城到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城市,烟台正奋力迈向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

前不久,“仙境海岸鲜美烟台”城市形象宣传活动走进深圳。一则城市形象宣传片令人印象深刻:风景秀美,波澜壮阔,人文丰富,国际视野,彰显了国际滨海城市的品质内涵和魅力,一座“宜业宜居宜游之城”全方位得以展现。

与改革同行。回望改革开放40年,烟台城市空间规模迅速膨胀,从局限于芝罘区一区逐渐扩展为各功能定位不同的多个行*区划。在“蓝、*经济区”、“一带一路”、“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等重大历史机遇的背景下,“拓展东西两翼、贯通南北山海”“五区融合”“东部海洋经济新区”“西部新港城”等发展战略,让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山海仙境”的城市特质在时间隧道中进一步凸显。

放大的城市,在“高标准高质量高效能推进中心城市建设,着力优化布局、提升功能、做美环境”的指导思路下,融载起整个城市的体量。在烟台的空间统筹发展“版图”中,不论是核心城区的调整,还是县域空间的拓展;无论是道路的延伸,还是对外“织网”的密集,每一步“拓展”,都已融入这座城市的发展步伐中。

1

不断“长大”的核心城区

烟台的磅礴兴起,从一座仅有一个区的滨海“小城”开始。

改革开放40年来,烟台先后于年-年、年-年、年-年、年完成了4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城市人口由年的20万人,增加到现在.8万人,增加了11倍。建成区面积由年的不足30平方公里,到现在烟台城市建设、产业规划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心城区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开,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发展空间有效拓展,城市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主持编制过烟台改革开放后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高级工程师朱智,在谈及烟台城市格局变化时曾表示:“烟台早期只有三条公路,一个港口,城市基础设施落后,无污水处理系统,西南河几条明河成了排水的河道,路一般仅有几米宽,八成以上地方都是平房。那时的烟台是无序发展自然形成的城市格局。”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后,全国城市和乡镇驻地起步编制建设规划,着手实施市*基础设施建设。当时烟台共有城市干道“三纵四横”,总长92.5公里。这一期间,首先对市区部分低洼破旧房屋区进行改造,并对部分卡脖、堵头路段进行整修,新建改造了5条道路,总长达到.48公里,其中包括北马路、南大街、解放路等。

30多年前烟台地图

年,福山县成为烟台的一个区。彼时,烟台市区建成区面积仅33.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7.8万人,人均居住面积5.4平方米。总体来说,这一时期城市新区开拓较少,城市空间拓展缓慢,但城市的功能分区、公共设施配套、道路系统完善等方面都取得进展,城市建设正式走上规范化轨道。

年烟台被确立为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烟台“大发展”时期拓步而来。

这一年,烟台劳动大厦兴建,成为当时境内第一个高层建筑,直接开启烟台中心城区建设在面积上的扩幅,在向高度进行延伸的快速发展历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刚落成的劳动大厦

春风又吹到“后沙旺”,城市开始向西扩容。次年,开发区“面世”。市委、市*府从六个备选地中确定在夹河以西、柳林河以东、柳子河以北、海岸线以南兴建开发区,规划区域范围10平方公里,首期开发2平方公里。打基础、跑资金、招人才,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播下了开发区第一粒希望的种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当时,烟台中心城市由芝罘、福山两区组成,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面建设。这一阶段,境内城市建设重点开始显现,投资明显加大。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期间城市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达30多亿元,其中市区投入近14亿元,新建扩建改造了40余条城市主干道路,总长公里,包括市中心区的南大街、幸福东路、大海阳立交桥、南郊路和福山区的河滨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长江路等;建设了西港池、莱山机场、市区管道煤气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改造建设了市区工人广场、文化广场等环境工程19项。

烟台城市建设变迁。潘春茂、李刚摄

年,烟台市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修订,第一次提出带形组团城市的空间结构设想。即,控制芝罘区,发展福山区,建立经济开发区,开辟东郊,调整南郊,预留八角、马山寨,开辟东郊旅游度假区,形成这样一个城市框架。烟台也将城市性质重新确定为“轻工、港口、旅游”为主的港口城市。至年,随着行*区划的不断调整,烟台的城市建设开始增速,城市向东、南、西方向逐步拓展,产业布局不断优化,旧城改造拉开序幕,市*公共服务设施继续完善,山、海资源的保护开始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得到重视。

年,烟台又提出了“构筑大、高、外经济格局,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的战略目标,并于当年进行了最新的《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到这一年年底,市区已拓展了东、西、南三个出口,道路总长达到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4.1平方米。

潘春茂摄

这期间,不容忽视的是烟台“东部崛起”:

高新技术新地——烟台高新区在年宣告成立。年莱山区成立、牟平县划为牟平区,烟台的城市建设迈入快速发展轨道,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调整为:以高新技术产业、商贸、旅游为主导的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总体规划将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为由芝罘、福山、开发区、*务(原南郊区)、初家、莱山、牟平、八角等8个组团10个片区组成的带形组团结构。这个规划打破原有布局,城市由单一的城市群体规划发展为由八大组团组成的滨海带状城市群,包括了历史上牟平县城城乡聚落、福山县城城乡聚落和奇山所——烟台街城乡聚落的全部领域。

可以说,-年期间,烟台市不断“东进、南扩、西延”,城市空间跳跃性拓展,组团型带状城市结构逐步呈现;城市功能布局继续优化,*治、文化、教育中心逐步迁移到东部;交通系统更加完善,形成“一环、四横、五纵”的道路系统框架,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也逐步完善。

进入新世纪,针对烟台组团城市的特点和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区与区之间结合不够紧密、作为一个整体城市的形象不够明显的实际,市委、市*府确定了全市的城建发展思路,即:突出膨胀中心城市的规模与实力,加快五区融合,拓展东西两翼,贯通南北山海,形成山、海、城、岛一体的组团式海滨城市。

年,烟台再次编制了新的总体规划,规划工作者为我们描绘出烟台的新蓝图:烟台,将成为山东半岛中心城市之一、环渤海的重要港口城市。从城市职能上,提出打造山东半岛的制造业基地,打造中国优秀的滨海旅游城市。

年,组织实施了成海路、通海路、双河东路、双河西路等8条道路新建工程,对加快莱山与牟平等区域的对接融合产生深远影响。搞好老城区的建设改造,实施了南大街街区旧城改造以及大规模的社区综合整治,累计完成各类拆迁超过万平方米。加强标志性工程建设,高标准建设了滨海景区,滨海城市特色更加凸现。建成了国内一流水平的大型体育公园,与国际博览中心一起,进一步拉开了市区东部开发步伐,中心城市的承载能力、辐射能力明显提升,城市形象显著改善,年-年城市五年大变样目标基本实现。

年-年,城市建设进入规模品质共进期。城市空间发展方向从“积极拓展东西两翼,适度向南发展”调整为“东拓、西联、南进、北展、中优”。在这一规划布局之下,年以来,烟台市域空间形成“一带一轴”空间结构,中心城区用地以东西两翼拓展为主,向南扩展为辅,组团空间结构稍有弱化。

当前,烟台中心城区区域发展优势明显

——芝罘区,全面落实服务业强区等“五大发展战略”,围绕信息技术及智能制造、医疗康养、产业金融、商贸服务、文教旅游、海洋经济等“六大产业”集中用力、重点突破,加快推进产业向集群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

向东:

——莱山区调转区域发展结构,在打造宜业宜居宜游基础上,着眼先进装备制造、医养健康、信息技术三大产业,坚持双招双引与扶持企业、全面旧改与全面改旧、民生共建共享协调推进,在加快建设烟台市“典范之区”的征程上昂扬奋进。

——高新区,随着“三次创业”号角在高新区吹响,高技术、高质量发展在4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涌动。今年7月,市委、市*府拨动“加速”的弦音,明确提出“将东部新区海经大厦及金山湾周边约50平方公里的区域交由高新区管理,重点发展文教、科技、康养等新产业”,创新高地擎起转调“科技新引擎”。

——牟平区城市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35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广阔。今年,该区启动实施“开放型经济、制造业强区、新型城市化、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共建共治共享”六大战略,再造一个牟平发展的*金期。

向西:

——开发区,因改革开放而生、而兴、而强。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发区高度聚焦产业集聚、科技集聚、人才集聚、资本集聚,在全市开放发展中发挥“领跑”作用。

——福山区,是我市“西部组团打造以先进制造、临港工业、临空经济为主的现代经济中心”的重要功能板块。深入实施“三大重点工程”,按照“北部以制造业为主、南部以服务业为主”,整合打造南北两大园区,培育壮大“六大孵化器”,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走在前列。

2

以域优势拓展县域版图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是区域发展的基石。改革开放40年,烟台县域发展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一个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地位举足轻重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城市版图上,县域挑起发展“大梁”。

从年烟台撤地建市,经过10多年的发展,到年初步形成“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中心镇”三个层次的城镇体系框架。这一城市体系,功能比较健全,布局比较合理,分工比较明确,有力增强了区域内的凝聚力,提升了经济运行质量,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进程。

年以来,烟台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实施“以城带乡”战略。坚持城乡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扩展中心城市,大力发展县级城市,合理建设乡镇级小城镇。以中心城区为主体、北部沿海城市群和南部交通干线城市带为两翼、一批重点城镇为纽带,着力抓好绿网、路网、电网、水网、信息网建设。到年底,市、县、镇三级城镇规划建设面积近平方公里,多个村庄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启动整村改造项目个,新建农房18万户,改造危房2户,无论是改造规模还是建设档次,在全省均位列前茅。

烟台的空间统筹发展“版图”中,县域空间拓展与经济相得益彰,是烟台发展最强劲的板块,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0%以上。“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一盘棋”,在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烟台下大力气引导各县市区立足实际,发掘特色,找准自己的优势产业,把传统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含金量的新优势,激活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

年以来,烟台明确构建功能区发展战略格局,搭建和支撑新型城镇体系。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大功能区为总体框架,以东部海洋经济新区、西部莱州湾、南部丁字湾、北部龙口湾、长岛休闲度假岛为“一极领先、多极崛起”板块,以6个国家级园区、10个省级园区、9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多个县域经济集中区为产业、人口聚集区,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区为产业、人口结构优化区,以市、县、镇行*中心区和农村社区为服务功能和宜居功能区,形成“一核一群一带三轴”城镇化发展格局,构建组团式、网络化城镇体系。

其中,“一核”即以芝罘区、莱山区、福山区、牟平区和烟台开发区、保税港区、高新区、东部海洋经济新区、昆嵛山保护区为主体的中心城市,作为全市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带动区;“一群”即以蓬莱市、龙口市、招远市、莱州市为主体的北部沿海城市群,作为全市城镇化发展的综合示范区;“一带”即以海阳市、莱阳市、栖霞市为主体的交通干线城市带,作为全市城镇化发展的优化提升区;“三轴”即以荣乌高速、沈海高速和烟海高速为轴线,与城乡干线路网连接的镇村密集区,作为全市城镇化发展的潜力增长区。

如今,一个中心城市龙头高昂、县域副中心交相辉映的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在烟台闪亮凸现。

往东,蓬莱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旅游兴市、生态立市”战略,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立足“古阁、仙山、碧海、葡园”资源优势,突破过去单一的滨海旅游区域限制,激活北部“仙、阁、海”,中部“酒、湖、马”,南部“山、林、泉”资源要素,构建“山海呼应、城乡交融、全域覆盖”的大旅游格局。加快蓬莱东部新城区建设,城市空间结构持续优化。作为布局新城区的首个项目,创新创业产业园身处新城核心区域,肩负拉框架、强功能的使命。

往西,龙口、招远、莱州立足区域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城乡发展产业:

龙口

工业基础雄厚,门类较为齐全。目前已形成高端铝材料、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港口及临港等支柱产业被确定为“中国交通铝材名城”、国家级铝及铝合金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级铝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和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招远

坚持“全域统筹、合理布局、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原则,以主城区为核心、以滨海新区和东城新区为两翼、以9个镇为板块、以农村社区为节点,规划了“一核两翼九板块多节点”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一核”重抓主城区改造提升,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引领,合理布局公共设施和城市综合体,打造“金轴银线”景观带,提升城市功能。“两翼”重抓扩容提质。滨海新区着力打造临港高新技术产业区、临站现代物流区、滨海旅游度假区;东城新区加快要素聚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产业新城,增强了城市辐射力。镇域重抓功能完善。推进功能叠加的特色小镇建设,形成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平台,促进“九大镇域板块”协调发展。

莱州

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市、城市提升、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四大战略,全力突破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改革开放、文化强市、基础设施、营商环境、改善民生、从严治*八项重点,努力为烟台发展贡献更大份额、展现应有担当。

往南,以海阳亚沙新城、莱阳丁字湾滨海新区为核心的南部区域,成为县域发展格局中的“新增长极”。

海阳

借助亚沙会筹办,海阳在南部沿海崛起了一座25平方公里的亚沙新城,为城市的扩容提质、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基础。年以来,海阳依托丁字湾跨海大桥、烟海高速、青荣城际铁路等重大交通工程,融入半岛城市群1小时经济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胶东节点和枢纽城市。依托优质交通网络,海阳丁字湾海洋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放大。根据规划,总面积为平方公里的海阳丁字湾海洋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聚集发展旅游商务、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和海洋科技等高端服务业,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效生态旅游区和海洋科技新城,打造全省蓝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莱阳

新区发展优势明显。莱阳丁字湾滨海新区地处莱阳市最南端、*海丁字湾海岸带核心位置,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九大集中集约用海区域”之一,也成为莱阳市今后经济转调主阵地和主载体。年,恒大、绿地等世界强企业先后落户丁字湾两岸,总投资规模达到亿元,建设周期均约4-5年,全面营业后每年将吸引1-万客流,创造-亿营业收入,实现综合税收20亿元,增加5-8万个就业岗位。根据规划,到年,丁字湾滨海新区将打造成为休闲度假的新天地、新旧动能转换的示范区。

栖霞

桃村为代表的强镇集聚模式,正形成烟台南部的“卫星城”。从大的区域背景看,桃村是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对接点,未来跨海大桥隧道工程完工后,桃村北接东三省、南接长三角的区域优势将更为明显,成为烟台的投资热土、商贸物流热土、旅游度假热土。经过近几年发展,桃村已成为烟台重要的加工贸易基地、半岛制药基地和区域物流中心。

长岛

“生态之城”长岛作为烟台唯一海岛县,着力推动生态旅游、生态渔业、生态文化发展动能的优化升级,坚持高端、高质、生态、绿色发展,让长岛“生态优势”更具竞争力。

未来,烟台区域发展将形成以东部“牟平区—蓬莱市岸段”为核心岸段,西部“龙口市—莱州市岸段”和南部“海阳市——莱阳市岸段”为外围岸段的“一个核心岸段、两个外围岸段、多个特色组团”串珠状发展框架。各城市组团之间形成由山体、水系、农田、林地等组成的生态网络,实现特色鲜明的角色分工。

3

交通网密织城市联动

道塞山河旧,路通天地新。

交通行业是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力保障。40年来,烟台交通运输生产力得到极大地解放和发展。海、陆、空交通线网深耕通途、打通末端,无论是在交通基础设施规模、运输服务质量等方面,还是在发展理念转变、体制创新、市场化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在中国交通版图上,密织着“烟台速度”。

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铁路在改革开放40年间印证着城市的飞速跨越。

从上世纪60年代初,烟台首条铁路——蓝烟铁路支撑起烟台对外交流、运输旅客的主通道。当时,火车站相对“简易”,烟台向外通行的通道较为闭塞。新火车站启用后,陆海联运初现端倪,烟台滨海丰富的鱼虾资源利用火车运往全国各地,烟台城市发展有了“突破口”。

4年我国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烟台铁路网发展步入快速成长期。

——年11月6日,烟大铁路轮渡开通,开辟了东北至山东及东部沿海地区的最短路径,形成了衔接两大半岛,辐射东部沿海,连结欧亚两洲的新通道。

——9年8月16日,被称为“城市之门”的烟台新火车站正式投入使用。新站设置东西南北四个售票大厅,共36个售票窗口,及近个座位。

——年,蓝烟铁路电气化改造全线竣工并正式开通,时速由80公里/小时提高到公里/小时,烟台铁路正式迈入电气化时代。

烟台火车站的变迁。贺长波、姜吉信、周传喜、申吉忠摄

*的十八大以来,铁路,尤其高速铁路开始“唱主角”。此时的烟台,冲破“城市末端”的“藩篱”,正式进入城市通达“1小时圈”。

年青荣城际铁路“开跑”,并于两年后全线贯通,烟台交通在铁路的带领下全速升级,烟青威三城“抱团发展”。公交化城铁将三座城市完全联系到了一起,半岛生活至此进入新纪元,市民进入半岛一小时生活圈。

铁路驰骋的“一小步”,城市对外拓展的“一大步”。迎来“城铁时代”,烟台铁路网逐步拉伸。在历经多次全国铁路调整列车运行图后,烟台铁路已延展向全国各地:

目前,对内我市与省内城市逐步形成通行“2小时圈”;对外,我市与国家干线网连接贯通,向西可达石家庄、郑州,向北可达北京、天津,向南可达上海、广州,实现与京津冀、中原经济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快速对接。烟台到郑州东的列车首次延长至长沙南,这也成为青荣城际列车首次覆盖两湖地区。

高绪谦摄

与铁路并驾纵横胶东大地的,是公路路网互通。

今年77岁的市公路局退休总工程师李荣富,是烟台公路的“移动历史簿”,对烟台公路建设如数家珍:年,全市二级以上公路只有公里,到年,围绕着城市西出口和南出口,宫家岛往西通往福山的公路和国道开始修建,年国道烟台境建成通车,正式拉开我市建设高速公路的大幕。10年后,年我市首条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建成通车,与9条国道、省道相连接,烟台高速公路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进入新世纪,烟台高速公路的建设犹如“离弦之箭”,如今高速里程已突破公里,到年底全市拥有干线公路0公里,实现了“市市通高速”。

烟台绕城高速轸格庄立交桥。林正茂摄

一组数据足见烟台高速发展时速:年,我市建成通车的主要有同三高速公路和绕城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1公里。3年,包括连接线在内、全长公里的威乌高速公路烟台境以及青威路二期工程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公里大关,除长岛县之外的12个县市区境内都有了高速公路;到年,威青高速烟台段建成通车,烟台、威海和青岛三城之间这一快速通道,为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半岛城市群崛起创造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从此,烟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公里大关,达到公里,居全省地级市第一。年1月9日,烟台港西港区、莱州港区疏港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我市沿海主要港口与高等级公路“无缝”对接的目标成了现实。

县域道路也在不断向纵深拓展。去年12月26日,连接蓬莱与栖霞两地的蓬栖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蓬莱至栖霞的通车时间由原来1个多小时缩短至30分钟,蓬莱和青岛实现2小时高速直通。至此,我市高速公路南通北达,通车里程达.6公里。

年9月,通车的长岛县南北长山连岛大桥。(杨志常)

今年9月,龙青高速打通。作为山东省“九纵五横一环七射多连”高速公路网布局中的“连二”,龙青高速的全线通车对加快山东省公路网主框架的形成、助力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物流体系对经济的强大推动力,不仅体现在陆域,更体现在海陆统筹上。

年-年期间,烟台在海上对外交通方面重视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根据烟台城市布局结构,集疏运能力及发展用地条件,统筹安排城市与港口协调发展,芝罘湾港区设计能力控制在-1万吨/年;根据可行性研究,以建设八角龙洞嘴深水港区为港口发展方向。

年-年进入城市快速拓张发展期,烟台海上交通“布局图”也迅速展开。在这期间,年11月,中国第一条、世界第35条运输超过公里的跨海铁路轮渡——烟大铁路轮渡首次试营运成功,这对烟台与辽东半岛,直至东北、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的纽带联系、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拉动作用。“渤海金珠”轮、“渤海银珠”轮、“渤海珍珠”轮、“渤海玉珠”轮、“渤海宝珠”轮、“渤海翡珠”轮踢波渤海湾,完成“千吨级”向“万吨级”升级的使命。

8年9月19日,烟大铁路轮渡开通。冯守权摄

年烟台城建进入规模品质共进期后,我市提出确立海港、空港、铁路、公路、轨道交通构成的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议,通过创新模式架起复合型海上交通网络互通互有的综合联通体系。其中,烟台港划分为芝罘湾港区、西港区、龙口港区、蓬莱东港区、蓬莱西港区、栾家口港区、莱州港区、海阳港区、长岛港区、牟平港区。其中,芝罘湾港区、烟台港西港区、龙口港区为规模化、专业化的综合性港区,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其它港区主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主。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联通,是建设海洋强市的基础,也是打造国际空港的先决条件。

改革开放后,烟台进出的人数成倍增加,且增势迅猛。没有航空港所带来的交通不便,使很多华侨和外国客商打消了来烟旅游、投资的初衷。面对这一局面,烟台全市上下形成共识:不能让蓝天束缚住烟台腾飞的“翅膀”,烟台要开放,必须建民航。年6月15日,烟台获准使用海*莱山机场开展民用航空业务,同时民航烟台站筹建领导小组宣告成立。

唐克摄

年10月8日,烟台机场完成首航,迅速成为烟台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年9月,烟台机场进行了扩建,年7月5日复航,相继开通了烟台至广州、哈尔滨、沈阳、西安、成都、深圳、海口等20多条国内航线和烟台至韩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国际和地区航线,使烟台空港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年5月28日,烟台机场转场,成为烟台空港发展的里程碑。今年12月,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万,这标志着烟台机场在打造千万级机场的目标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目前,烟台机场航线网络基本覆盖国内重点城市,国际地区航线覆盖香港、台湾,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通航城市达到77个,国内有60个,国际有17个。

(来源:烟台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仙镜烟台放大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