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如广,年代生于大连,笔名海南丢。大连城市记忆拍摄队发起人之一,致力于大连城市人文整理及抢救性发掘工作,多次参与撰写大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案,年协助央视《闯关东》纪录片拍摄。著有《记忆大连老街》、《记忆大连老街(续)》。
在北方,尤其是山东及东北地区,明代大规模移民后来被传为“小云南”。许多人为之*牵梦绕,那关系到先祖根脉的一种绵延和传承。或者说,约六亿中国人的前世今生,都与明代大移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我,也是“小云南”后裔。
最早知道“小云南”是年,那时,我正读初中一年级。父亲问我,知道哪里是“小云南”吗?你爷爷活着的时候讲过,我们的老祖宗是从“小云南”迁徙到山东的。
当时,父亲认为“小云南”可能是云南,或者是越南。尚待印证之前这些推断也未尝不可,不过“小云南”还包括很多种说法。在众多“小云南”的说法中,“洪洞大槐树”的故事流传最广,所以很多人认为祖先来自山西。但这并非正解。
北宋嵇颖画像
年2月,在父亲年回故乡莱阳祭祖的第五十八个年头,我又返回胶东故里,有幸看到了年再修《莱邑嵇氏宗谱》。家谱记载:二世祖颠嘉靖丙申年(年)中贡士。据此考一世祖盛、显是年左右生人,所以说这份家谱至少有余年的传承。因为时间久远,族人多不知道“小云南”,所以看家谱时,我仔细阅读,尽可能寻找有价值的信息。我发现家谱关于祖先迁徙出处竟然有三种说法:一、先世传为江南人士;二、相传江宁府常熟人(江苏);三、洪武年间自凤阳府迁居。
最早的《莱邑嵇氏宗谱》是同治十年(年)由六世祖铭鼎公重修,谱序这样叙述:“盖明时实居邑之北门里,及后城破,各自逃散,谱书之失在此时欤。”言下之意,就是说老谱在明末清初之际因为战乱而丢失。
我仔细查阅民国年间的《莱阳县志》,以核实家谱的准确性。果然找到了满人攻打莱阳的记录:“崇祯十六年春二月(年3月)清兵陷城,知县陈显际死之,绅民众从死者万计。”由此佐证,莱邑嵇姓六世祖铭鼎公所作家谱序言的内容是符合历史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三个始迁地出处呢?在追考“小云南”的历程中,我发现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即海州)也被叫做“小云南”。顿时豁然开朗,原来“小云南”源自多支。“小云南”移民的家谱多是明中期、清朝初期、清中期修订或重修,时间久远,没于民间,所以各种版本的“小云南”被混合了。由于山西移民记录最多最详实,而且“洪洞大槐树”的故事流传广泛,因此山西移民说占据主导优势,而其他支“小云南”或依附,或被淡漠,逐渐被遗忘了。但谱书仍模模糊糊记载了这些“小云南”人的乡*。
所以说,“小云南”是一个混合概念,主要有三大支移民组成:山西移民、云贵川移民、江浙移民。可以这样理解,“小云南”是北方地区关于明大移民的代称,就像苏北地区自古传承的“苏州阊门”一样。
山西移民“山西说”又有山西北部“云中之南”说、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说、山西运城“小运南”(山西运城或运河之西南地区口语呼之“运南”与云南谐音)说等,其中包括部分河南、河北移民。
家谱(一)
明洪武六年(年)至永乐十五年(年),山西向外省进行过多次移民,其中就包括向山东移民。这些移民主要是迁徙到鲁西与鲁西南,少部分迁徙到胶东地区的蓬莱等地。据《明朝大移民与山东村落的重构》记载,洪洞大槐树移民在山东比较集中分布在两个区域:聊城市、菏泽市。
坊传,当时官府命移民全到洪洞县大槐树下集合登记造册,为防止逃跑,在人们的小脚趾上砍了一刀作为记号,从此,这些人及他们的后代小脚趾趾甲都是复指。当然这是道听途说了,但却为古老的移民平添了几多神秘,几许沧桑。关于这段移民史,民间至今流传着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上老鸹窝”;“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等等。
云贵川移民“云贵川说”包括“云南说”、“四川说”、“乌撒卫说”等。“云南说”即云南“祥云”说,《徐霞客游记》记载,祥云有“小云南驿”之名。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年),汉在今祥云县云南驿设云南县,属益州郡。年,蜀汉改益州郡为建宁都,置祥云郡。年,大理国设云南睑、品甸睑。元至元十一年(年),设云南行省,改云南睑为云南州,属大理路。明洪武十五年(年),降云南州为云南县,隶大理府。年,因云南县名与云南省名相重,改云南县为祥云县。虽云南县改为祥云县,但民间仍称祥云为“小云南”,历史学家则称为“古云南”,以有别于云南省。
家谱(二)
云南移民源自年傅友德将*平定云贵,而“四川说”则源自年傅友德将*平定四川。
“云贵川说”另一个主要出处是“乌撒卫说”。历史上,“小云南”一带曾有驻*。《明太祖实录》卷一四一记载,洪武十五年(年)春正月,在云南(含贵州省)分设14卫,乌撒卫(今云南镇雄、贵州威宁一带)为其中之一。
明初,倭寇袭扰中国沿海。明洪武十七年(年)正月,汤和奉命巡视沿海诸城防倭。洪武中后期,在山东沿海设立卫所,计9卫10所:分别是安东卫、鳌山卫、灵山卫、大嵩卫、靖海卫、成山卫、威海卫、任城卫、平山卫和雄崖所、夏河寨前所、浮山前所、王徐寨前所、宁津所、寻山后所、百尺崖后所、金山左所、海阳所、奇山所。
傅友德征伐云贵川过程中,先后俘获了大量俘虏。这些战俘仍具战斗力,不易停留故地。怎样处置呢?昔日,秦在长平之战之后屠杀40万赵国降兵,项羽坑杀20万秦国降兵,这些都是由于战俘人数众多,统治者担心哗变而实施的暴行。朱元璋比较开明,通过迁徙戍边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战俘问题。当时,胶东属于边境,他便命令“乌撒卫”等地驻*押解云贵川战俘及其家属北迁。在这支移民中,*籍者身份可查,而战俘身份隐讳,所以流传下来的家谱不尽然。据不完全记载,洪武末年,莱登两府9卫10所约有名将士,合计*籍人口16万人左右。后来,永乐皇帝再度迁乌撒卫驻*至胶东。
四川移民的踪迹至今可查。《以掖县为中心的四川移民》一文记载:“从《山东省地名志·行*区划·居民地卷》中,我们检索出49姓、66个四川移民村落……在66个四川移民村落中,莱州独占49个。可以说,莱州是四川移民的核心地区。莱州,明为掖县,也是明朝莱州府所在地,鳌山卫、灵山卫,雄崖所、浮山前所、夏河寨前所,皆在莱州府境内;莱州府附近还有莱州卫、王徐寨前所。以莱州为中心的四川移民可能主要是卫所官兵及其家属。”
关于“云南说”及“乌撒卫说”,坊间依然可以查到。据《明朝大移民与山东村落的重构》记载,自称是云南人后裔的,大都分布在胶莱河以东。从《山东省地名志·行*区划·居民地卷》等文献中,检索出个村落,55姓来自云南,主要分布在青岛、烟台、威海一带。其中,青岛为最;在青岛一带,则以即墨为最。
青岛市所辖五市七区中,即墨市多个村庄中,有个由云南移民立村;胶南市个村庄里,由云南移民建村的个;胶州市多个村庄,由云南移民建村者个;*岛区个村庄中,云南移民建村23个;市南、市北、四方、李沧现有或撤消的村庄中,半数以上由云南移民创建或后来迁居至此
满人屠城记录
青岛、城阳、即墨等地还有不少族谱记载,先祖于永乐年间从云南“乌撒卫”迁入。即墨市留村镇大村《邵氏族谱》记载:邵氏兄弟自云南乌撒卫来山东。青岛市城阳区小寨子村祖谱记载:张徽、张清兄弟二人从云南乌撒卫迁来,分别在鳌山卫和浮山所任*职。
江浙移民江南移民即“凤阳”说,包括安徽、江苏、浙江等地移民。这支移民最初以*籍为主,他们是朱元璋的嫡系,迁徙过程中,途经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即海州)。多年后,这支“小云南”移民后裔修谱时,或记录“小云南”,或记录原籍,造成了混淆,而莱邑嵇姓就属于这支移民的后代。
明朝第二次大规模移民始于永乐二年(年),后一直持续到明中期。起初,这是永乐皇帝借屯边之名有意而为之。武力篡位终究名不正言不顺,得不到南方知识分子阶层的支持,他便分而治之。《明史》卷八十九志第六十五兵一记载:“京营之在南者,永乐北迁,始命中府掌府事官守备南京,节制在南诸卫所”。这句话的深层意思就是担心南方文人阶层造反。
浙江吴兴谱
在部分官方资料及族谱中,均可找到江南移民的遗痕。《乳山市志》记载:明洪武年间,李姓由江苏上元县迁入牟平,后裔析居乳山;明洪武年间,江苏赣榆张霖从*落籍宁海城,其后裔析居乳山;明永乐年间,台依村徐姓由江苏昆山迁入;明永乐年间,林姓由福建莆田迁入;明永乐年间,马林由安徽凤阳府临淮县奉旨移民海阳所;明初,祖籍江苏邛江县胡海以*功受封宁海卫指挥,入宁海籍,万历年间其后裔一支迁入乳山;明永乐年间,单姓由安徽凤阳府迁入;明永乐年间,许姓由安徽临淮县从*海阳所落籍……
山东说与交趾说“小云南”除了“山西说”、“云贵川说”、“江南说”之外,还有“山东说”与“交趾说”。“山东说”分“登州府说”与“鳌山卫说”(即墨)等。“山东说”源自东北,因为闯关东之缘故,年代久远,而闯关东的后代是双重移民后代,故而把“小云南”传成了山东或登州府、鳌山卫等。登州府是今烟台一带,治所在蓬莱。鳌山卫在即墨,于洪武二十一年(年)设。同时,说明这支闯关东移民可能是*籍之后。
交趾,古时泛指五岭以南,从汉代起,越南北部和东部滨海一带纳入我国版图。越南独立后,交趾成为“越南”、“安南”的别称。明初,越南权臣黎季犛夺取了陈氏王朝的江山。应陈朝遗臣请求,明成祖朱棣命将*张铺、沐英统兵讨伐黎季犛,将其擒获。年,朱棣下诏,改越南为交趾布*使。宣德二年(年),明宣宗朱瞻基撤销交趾布*使,承认越南独立。而在这20余年间,大批越南人流亡中国。因为越南人彪悍,有不少战俘被押解到山东屯边。交趾布*使撤销后,一批越南籍的官员又被安置到河南、山东。翻检老家谱、族谱,发现他们的世系已传承了20至22代。在一些自称云南人后裔者中,有一部分说他们是由云南交趾国大槐树里头村迁来的。如青岛城阳河套镇孙哥庄孙量孝,就来自跤趾国嘎嘎县。
“小云南”是明大移民的印证明朝山东村落的重构是人口的大迁徙造成的。元末战乱与明初“靖难之役”,山东都是主战场。长期的战争,使山东地区的人口锐减,呈“赤地千里,荒无人烟”之景象。山东是北中国的重要防区,也是辽东防线的后盾,所以明王朝从战略及统治需要出发,几度迁“小云南”移民固边。
明及清初莱阳一带地图
据《山东省地名志·行*区划·居民地卷》记载:在个村落中,建于明朝者达个,占总数的71.39%。在建于明朝的村落中,绝大部分始建于洪武至永乐年间(—)。建于洪武年间、永乐年间和明初者,达个,占明朝总数的65.05%。
由于蒙古统治者采取残暴的奴化统治,北方传统的文化体系已被摧毁。“小云南”移民不仅改变了山东的人口构成,也使一些文化形态呈现多元。尤其是语言方面,以一个有趣的方言为例,如胶东人及辽南人常说的“猫赖”,便是客家话“无赖”的古音。这样的古音显然是由江南移民带入胶东的,所以说,这是一次名符其实的“衣冠北渡”。
作者附:本文是我要写的《海南丢》系列文章之一,借用了很多朋友的资料来阐述我的观点及理解,主要是以迁徙地及区域文化来总结“小云南”。这也是自年至今的追考。感谢胶东友人、感谢“胶东书院”友人及诸位老师。有些出处不能一一列举,敬请原谅。三支移民出处互有交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