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不少农村存在着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党支部影响力弱化、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现代农业发展活力不足等难题。年开始,山东省烟台市攻坚克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功能,把群众重新组织起来,蹚出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乡村振兴之路。短短4年间,全市已有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占总村数52%,带动村集体增收3.9亿元、带动群众增收5亿元,全国各地1.8万人次观摩学习……
俯瞰邵伯村。刘福轩摄
支部唱主角敢向大山要富路
村史馆内,磨破的橡胶手套、两侧砸开了花的铁锤、震裂的蜡木锤柄……一件件极为普通的生产工具,无声地讲述着年栖霞市衣家村党支部带领名群众开山辟路、引水上山的艰辛,谱写着荡气回肠的新时代“红旗渠”之歌。
曾经,环绕的山峦犹如一道道关卡,“锁”住了衣家村。果园吊在半山腰,上山没有路,浇地没有水,成熟的大樱桃、苹果要靠肩扛手提才能运下山……
蜕变,始于党支部把群众重新组织起来。
年,为了提升村党组织的战斗力、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烟台市创新提出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退伍军人出身的衣家村党支部书记衣元良积极响应号召,勇于担当,带领全体村民成立了“一点园果蔬专业合作社”,一次党支部引领下的探索开始了。
饱受缺路缺水之苦的衣家村,成立合作社后的第一板斧,就挥向了眼前的大山。没有入社资金,村党支部创新推行了“工票”制度,动员群众以劳动力入股,对参加合作社集体劳动的群众,按男劳力元/天、女劳力80元/天的标准发放工票,工票既可以满元折合一股“创业股”,也可用于在合作社购买灌溉用水、果树苗和水利管线。
山路炸开后,村里没钱雇施工队,村民就一锤一锤地碎石、一锨一镐地平整路面。缺少施工机械,村民就把自家运苹果的三轮车开到工地上。“我们就是要看看是石头硬、锤头硬,还是咱的意志硬!”谈起当时修路的场景,村党支部书记衣元良依然激情澎湃。
不足一年,一条长5.5公里、宽5.5米的环山路,两眼深水井,一处立方米的蓄水池出现在衣家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衣家人用双手硬生生地从大山里劈出一条振兴之路。
自力更生战贫困的衣家村成了声名远播的“网红村”“励志村”,在上级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帮扶下,衣家村又先后栽种了多棵桃树,养起了藏香猪,引进了玉木耳大棚项目……年,衣家村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6万元,而在4年前,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0.8万元。
在烟台市,这样的村庄不胜枚举。
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凝聚了广大群众建设家乡的激情,焕发出强大的力量。一条条道路、一处处水库、一个个项目从无到有,一面面党旗飘扬在田间地头,成为最惹人注目的色彩。
拧成一股绳利益联结共富裕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提出“村党支部要组织带领农民群众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烟台市委组织部认为,如果村党支部不努力做好这项工作,就是失职缺位。为此,烟台市委组织部提倡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合作社理事长,通过股份合作重塑利益联结机制,让集体和群众成为共建共享联合体。
按照1元1股、1亩地0股的标准,栖霞市东院头村以水塘和连片平整后的土地入股合作社,占股15%,群众以资金和流转土地占股85%。按规定,合作社每年拿出5%的纯利润作为公积金,用于自身发展;3%作为公益金,用于社员培训、困难救助等;剩余92%全部按股分配给社员和集体。经核算,年当年村集体就分红11.9万元,社员分红万元,每亩地分红达元,不仅实现了强村与富民的共赢,更让群众在赖以生存的土地上实现了“以地养老”。
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入社社员分红。
目前,烟台市已有48万名群众入股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为了通过合作社更好地维护群众利益,在股权设置上,市里统一作出安排,要求村集体持股比例不低于10%,单个成员占股不得超过20%。这既改变了过去将资源简单发包租赁“一锤子买卖”的短期增收行为,也有效防止了“大户垄断”,避免合作社成为少数能人的“精英社”。特别是注重通过土地置换、集体赠股、设置公益岗等方式,把老弱病残等群体优先吸收入社,让弱势群体享受到组织起来抱团发展的好处。
看到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用的彰显,一些乡镇党委也办起了联合社,把单个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抱成团,形成更大的规模效应。栖霞市庙后镇党委领办的丰卓果业联合社就是由28个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出资入股建成的,通过“群众入股、集体筹股、党委配股”的方式,镇党委筹资余万元,集中建设了占地亩的高品质智慧化樱桃示范园。“我们统一质量标准,形成品牌,又开展了深加工,做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庙后镇党委书记刘文全介绍。继去年分红50万元后,今年5月,联合社再次分红52万元。
从看天吃饭、赖地穿衣到既有土地流转保底收入、合作社收益分红,又可以到合作社务工获酬,村集体和群众建立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有力强化了群众的集体主义精神。疫情期间,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依托集体经济实力为疫区捐款捐物,为贫困户免费送菜上门,而村民也主动为值守的党员端水送饭、担任志愿者,基层战斗堡垒的作用得到充分彰显。
要素大变革现代农业绿正浓
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方向。
在招远市大户陈家村,一望无际的现代果园让人感受到了未来农业跳动的脉搏。村党委领办合作社后,流转周边13个村庄1.2万亩土地,统一平整改良,划分为不同的种植片区,以每亩0~元的价格公开向村民招标,合作社负责统一种植标准和管理规范。同时,辅以“物联网”技术,产品全天候绿色生产、全过程质量追溯,通过智能化监控平台和手机客户端,经营者可以实时分析作物长势。
“为了便于大型机械操作,合作社进行‘梯改坡’、配套滴灌等基础设计,投入很大,靠一家一户是不可能完成的。”大户陈家村的大户庄园总农业师蒋春荣介绍。
“我们拿到的土地都是村集体统一改造过的,直接就能经营,很省心。”村民于庆武对发展前景信心满满。
以合作社为载体,烟台将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优化组合,改良新品种、应用新技术,农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据了解,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来,全市已流转土地32万亩,通过打破沟坎界限,新增集体用地3万多亩,带动改造老龄苹果园93.2万亩,一场轰轰烈烈的苹果产业革命正稳步推开。得益于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余名人才返乡创业,古老的乡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合作社规模经营统一应用新技术。
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地发展农业生产,存在产业链短、对接市场难、议价权弱、农产品安全难保证等难题。依托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可以有效维护农户利益。比如,莱州市田家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后,将生产的小米深加工为“米酒”“小米挂面”等多种产品,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莱州东莱金银花种植联合社与江苏中药集团、临沂金银花交易平台签订供销合同,畅通了销售渠道……
全力抓保障守正创新促提升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已成为烟台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张亮丽名片。几年来,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实,烟台市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烟台市委连续3年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纳入市委重点工作强力推进,由组织部门牵头,整合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资源,出台30余项扶持政策……
领办合作社的关键在党支部,特别需要一个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烟台市将选优育强“领头雁”作为重中之重,抓住村“两委”换届契机,坚持“好人里头选能人”,设置候选人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创造性推行自荐参选,让竞选人站到台前公开竞选、依规承诺,通过县乡联动审查,取消不良记录自荐人资格。年成立烟台市乡村振兴学院,围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五大振兴”,打造“1+5”特色专题课程,强化专业人才培训,不仅做好本市的干部培训,还承接了内蒙古、吉林、湖南等10余个省份、余人次的培训。同时,设立发展集体经济增量奖,给予村“两委”成员最高10万元的资金奖励,激励担当作为……
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党委领办联合社现场。
如何破解资金、人才、销售等制约发展的突出难题,是合作社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在解决资金难题上,在山东省“强村贷”政策推行后,烟台市目前已累计为58个村发放贷款万元。在解决人才缺失难题上,连续两年每年筛选名左右农业专家,组建专家顾问团,划分为10余支服务队到田间地头指导技术、培育新型农民,让全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挂上了“专家号”。在解决销售难题上,今年创新打造了全省首家针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新媒体电商平台——“红社·民购”,筛选部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免费入驻,目前已有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入驻平台,销售额达万元。
合作社是经济组织,也是市场主体,如何解决好风险防控问题是重点问题之一。年底,烟台市出台《关于促进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合作社的内部架构、股权设置、产品质量等提出22条指导意见,建立章程统一审核、项目统一论证、分配统一规范、财务统一管理、社务统一公开、文档统一保管等“六统一”机制,从一开始就规范起来,确保成熟一个推进一个、成功一个。
“下步,我们还将紧盯高质量发展和风险防控,开展合作社星级评定工作,促进提质增效;围绕风险防控出台专门的管理办法,切实堵住各方面风险漏洞,让更多村庄和群众享受到发展红利。”烟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天浩说。
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扬帆起。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的时代号角中,烟台持续深入推进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擦亮金字招牌,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引领更多农村踏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为百年大党增光添彩。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第10期
供稿单位:山东省烟台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