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端王捐资修建的洪济桥(俗名九眼桥)
□林赶秋(作家、青年学者)马千笑/手绘
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明朝的统治,总结西周以来的历代统治经验,施行郡县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政治体制,即设立官府管理百姓,分封藩王拱卫朝廷。把自己的儿子除朱标立为太子外,其余全封为王,让他们就藩(王国)筑城,守护一方,正所谓:“据名藩,控要害,以分制海内。”
洪武十一年()正月初一,那个“孝友仁慈,博综典籍,容止都雅”,被朱元璋呼为“蜀秀才”的十一子朱椿被册封为蜀王。二十三年()正月初一,朱椿入住蜀府。蜀府又称“蜀王宫”“蜀王城”“皇城”,是西南地区当时最壮丽的建筑群,其宫墙东到今成都东华门街,西到西华门街,南到人民东路一带,北到东御河街一带。
蜀王府乐人
朱椿整修昭烈庙
王士性看到了君臣同祠的群像
话说那日,王士性离开薛涛井,“西行五里,入中园,则蜀国奉御辇夜台。路傍植高柏,摩空差胜,无他奇。”此蜀国,即指蜀府而言。
“复南数里,至昭烈陵,祠先主、武侯,配以关、张、北地王、诸葛瞻、傅佥,蜀都忠义可想。坊名‘际会’,殿称‘明良’。陵在殿右,登陵,城内外俱在盻中。”昭烈陵此指囊括惠陵在内的昭烈庙,北地王乃蜀汉先主刘备之孙刘谌。景耀六年(),曹魏军队兵临成都城下,其父刘禅决定投降,刘谌劝阻无效,痛哭于昭烈庙,而后自杀。王士性登顶惠陵,望见的城应该就是蜀王城。
朱椿就藩后不久便拜谒了惠陵,但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番颓圯荒凉景象。他在《祭汉先主昭烈皇帝文》中说:“睹閟宫之颓圯,叹古柏之荒凉。命我将士,缭以垣墙。屹栋宇之崔嵬,焕丹青之焜煌。”可见,他对昭烈庙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整修。如果没有这次整修,王士性就将看不到这蜀汉君臣同祠的忠义群像。所以,何宇度曾指出:“仙宫,佛院,成都颇盛,半创自献王之国时,累代藩封、中贵从而增益之。殿宇廊庑,华丽高敞。观如玄天、云台,寺如昭觉、金像、净居、净因(俗名万福)、金沙,庙如昭烈,宫如青羊,俱不减两都规模,足供游眺。”献王即朱椿。
王士性见到的五块石:
五石相叠若累丸高一丈
告别昭烈庙,王士性“又西三里而至五块石,磥砢叠缀,若累丸然,三面皆方,不测所自始。或云其下海眼也,昔人启之,风雨暴至。余奇之,书‘落星’二字,请于中丞亭其上。”这种海眼石的传说,其他地方也有,《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坤舆典》卷十四《石部汇考》八录《山东通志·莱州府》载:“海眼石:在平度州城北四十五里,石立如柱,俗传其下即海眼。”
五石相叠若累丸,为王士性亲眼所见。嘉靖《四川总志》载“五块石:府城南二里,石有五块,高一丈”,天启《府治三衢九陌宫室图》中“五块石”三字之下绘有五石相叠之形,一在王之前,一在王之后,说明在明代,五块石都是五石相叠的状态。《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坤舆典》卷十四《石部汇考》八录《四川总志》载:“五块石:府城治南万里桥之西有五石相叠,高一丈余,围倍之。相传下有海眼,昔人尝起其石,风雨暴作。”可旁证一丈是五石相叠的总高度。
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都城坊古迹考》罔顾何宇度《益部谈资》“有大石五片,叠叠其上”、陆深《蜀都杂抄》“五块石,在今万里桥之西,其一入地,上叠四石俱方。或云其下有一井,相传以为海眼。其南即汉昭烈陵,予疑是当时作陵时所余”、王士性《入蜀记》“磥砢叠缀,若累丸然”诸语,又随意在嘉靖《四川总志》“高一丈”之前妄添一“各”字,而后作出了“嘉靖时已是五石平列地面,并非相叠如柱”的臆断。甚不可取。
王士性解释浣花、濯锦之名的来历
离开五块石,“又西数里,上升仙桥,过青羊不入,乃遵浣花潭。潭水急,织流成花纹,浣花、濯锦之名,意起此;谓神僧洗足流花者,附会矣。先与牧甫篝灯至,无睹。至是,行溪边,挹景物,真如在画图中。右为工部草堂。堂内碑多周公瑕手笔,后有‘乾坤一草亭’。日暮,王穉玉携觞至,相与放舟而归。”
除了这段游记,王士性还赋诗一首,名曰《浣花草堂》:“万里桥西路,百花潭水流。落花随去水,潭影日悠悠。忆昔侨居客,思归江汉头。笳悲白帝急,木落锦城幽。病骨缘诗瘦,奚囊足旅愁。春秋三史在,风雅百年留。楚蜀俱陈迹,乾坤只浪游。伶俜头早白,摇落兴先秋。老去诗千首,吟成土一抔。贞元人继死,大雅欲谁收。”所谓工部,所谓侨居客,说的都是杜甫。
浣花、濯锦之名的来历,王士性的解释虽不足信,但也新鲜,可聊备一格。
王士性在成都所到之处皆作诗
“己未,重九节。成都故无山,每登高于城东西角楼。时直指邀于东楼,中丞则西。西楼为锦江春色,从者掇黄花佐酒,绝胜也。庚申,直指君复约登草堂,乃由城西隅至严君平卖卜处。今为真武宫,宫前尚勒存古迹也。再西,至石犀寺。一石立殿左,牛形,又似未成琢者,或云李冰所作。然冰镇灌口,非此也。成都故多水,是处为石犀镇之。城东,有十犀九牧立于江边,可按。佛座下一井,深盎不测,水不减薛涛。又西至支机石,石正方,长与人等,中一浅窞,立亭中,乘槎事恐好事者寓言,无论此非天河石也。出城西门五里,寻相如琴台,止田间培塿、树数株耳。志称文君宅,然王孙乃居临邛也,岂其卖车骑分家僮而来归此乎?路树一坊为‘琴台径’,傍为老子度人观。从小径仄偪,趋青羊,复入草堂,盖三至矣。满地青菽红荍,秀色错出,云‘锦城’,不虚也。业已尽揽城内外诸神皋奥区,乃以十日癸亥解缆而南。”
看了严君平卖卜的故地,王士性作了一首《君平卖卜处》:“大道日雕丧,世路如转毂。至人葆灵耀,不与世竞逐。行洁道自超,迹混身免戮。吁嗟严先生,昔卖成都卜。百钱即垂帘,一饮止满腹。不逃韩康明,高蹈在岩谷。不守扬雄玄,嗫嚅在天禄。工羞柳下同,拙笑首阳独。置身隐见间,玩世且雌伏。千秋过鄽市,遗韵犹在目。”
看了支机石,他又作了一首《支机石》:“昔有乘槎客,穷源星海头。一朝动天文,直上天汉流。宫阙耀金碧,机杼鸣琳璆。纤纤素娥举,缕缕瑞烟浮。遗我支机石,寒光迸难留。归问严君平,客星犯女牛。梧桐堕一叶,白苧凉千秋。其事若恍惚,谭之足冥搜。为问亭中石,何人复天游?”
看了相如琴台的遗迹,他又作了一首《琴台》:“临邛有佳客,旅遇卓王孙。一曲凤求凰,其女夜中奔。已忍当垆耻,宁辞鼻犊裈。知音寡俦侣,誓莫负君恩。奈何怨白头,为人赋长门。欢情不耐久,荣华故难存。人琴两寂寞,无计起芳魂。穷猿啼故垒,落日照荒墩。”
第三次游完草堂,已是九月十日(庚申)癸亥时(21点至23点),王士性即解缆南行,“时诸大夫饯于江皋,王穉玉、詹牧甫复至舟中”,依依不舍之情,可见一斑。这之后的事见于《入蜀记》下篇,因与成都无关,就不缕述了。
成都晚报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