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海参教授近似于野生的底播海参,是怎么养出
TUhjnbcbe - 2024/9/11 17:41:00
医治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s://m.39.net/pf/a_5941786.html

海参教授,海参行业第一自媒体!

刺参底播增殖是把人工培育的苗种直接撒播到海底,任其在海底自然生长2~3年以上,通过潜水员釆捕,期间不投放任何饵料和药物,因此最接近自然状况,可以与野生刺参相媲美,故品质最佳。

(一)底播海区的选择

我国的海湾面积广阔,是进行刺参增殖的理想场所。如莱州市芙蓉岛附近人工海湾,该海域可利用面积达亩,南北两面由人工堤坝围隔,西面面向自然海域,由于堤坝的作用,随着潮涨潮落,内部形成了自然的湾流,可使湾内水体得到充分交换。

海湾内平均水深45m,盐度30左右,周年水温-1.°C。湾内为泥沙底质,拥有丰富的饵料生物和有机沉积物,是理想的刺参底播增殖场所。

(二)底部环境改良

通过投放人工礁石堆和海珍礁的方式进行地质环境改良,构建人工海底牧场,为刺参提供附着和栖息环境。结合当地海区历史资料,通过人工潜水摄像、地质钻探及海流流向、流速的测定,确定底质坚硬、流速适宜且没有陆源污染的海区为刺参增养殖示范区。

在增殖区域内,按照顺流方向,田字形布局,人工投放礁体。在藻类繁殖季节,选择适宜时机将成熟的泡子叶投放到礁体上,主要藻类种类为:裙带菜、鼠尾藻、江萬和石弱等。

(三)苗种投放

礁体投放后,在春季的3月、4月或秋季的10月、11月开始投放刺参苗种,此时海水水温在°C,苗种可快速适应海区环境,进入正常摄食和生长状态。投放苗种规格为g/头,投放密度-头/亩,养殖周期为23年。将刺参苗种直接撒播到礁体群周围,由其自由附

为提高成活率,放苗前必须对放养海区的水质进行分析,待海区的水温、盐度等生态学指标与苗种培育时的条件接近时再进行苗种的投放。

苗种投放前应选择无风或微风晴好的天气,尽量减少礁群周围的敌害生物,选择隐蔽性好且饵料生物丰富的人工礁群处投放,以利于刺参附着在礁群或藻体底部,免受海流冲击,有效避免敌害生物的侵扰,并选择体态伸展粗壮、肉刺尖而长、色泽鲜艳的大规格健康参苗。

(四)增养殖效果分析

礁体投放后对增殖海区进行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礁体表面逐渐附着生长各种藻类。其中大型藻类由于季节的不同而出现差异,春季礁体上以石花菜和孔石茄为主;夏季以孔石薮和叉开网翼藻为主;秋季礁体以孔石施和石花菜为主,且生物量较低。

同时,礁体的投放和大型藻类植物的生长也为其他海洋生物种类提供良好的栖息和繁殖场所,也是弱小生物躲避敌害和肉食性生物捕食弱小生物的理想场地。

增殖区栖息生活的大型海洋动物有:许氏平触、黑蜡、牙鲜、虾蟹、章鱼等,已在增殖区形成了包括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大型藻类)、消费者(鱼、虾蟹等)和沉积食性消费者(刺参)等多个营养级的稳定的浅海增养殖生态功能群。刺参养殖成活率70%以上,回捕率50%,所获得的刺参品质好,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均十分显著。

刺参摄食完全依靠自然海区饵料,大大降低饵料投入成本;海湾底播无需进行人工投饵,减少人力物力;海湾底播利用人工鱼礁增养殖刺参,无病害,风险低;海湾底播刺参生长快、品质佳、经济效益好。

海湾底播增养殖模式符合刺参自然生长的条件,能够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净化海区,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发展海上人工鱼礁增养殖刺参,可以加快调整海水养殖结构,既增加渔民收入,满足人们对海产品的需求,又实现了渔业资源的增殖和修复。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参教授近似于野生的底播海参,是怎么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