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全面试点、项目试点、市直部门试点相结合的方式,先后确立36家产改试点单位;全面推行“五单式”培训管理模式,搭建“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完成培训2.3人次;倾力打造“公益乐学·职工家园”文化品牌,近三年举办各类讲座多课时,文体活动多场次,累计参与职工超2.2万人。作为烟台市首批产改全面试点市,莱州市以“科学谋划+阵地打造+特色推进”为总体思路,“同频共振”推进产改精准化、精细化、精益化,团结凝聚起一支生机勃勃的产业工人大军,为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扩容提质、赋能增效。
3万余名职工参与工种竞赛
突出党建引领“主旋律”,莱州市以“党建引领、深度融合、发挥作用”为目标,牢牢抓住党建带群建这一关键招,着眼新就业群体、新形势、新需求,成立红色暖“新”行动暨新业态就业群体青年工作委员会、工会联合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实现党建有形有效覆盖。畅通产业工人参政议政渠道,着力从劳模工匠和技术能手中向党组织推荐发展党员,并广泛开展“先锋党员”“身边榜样”选树活动,推动产业工人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产改试点以来,新发展工人党员名,占比达到15%,产业工人的政治认同感显著增强。
聚焦凝心铸魂“主阵地”,莱州市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职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活动23场次,受众职工余人。以“弘扬三种精神·共圆百年梦想”为主题,持续深化“中国梦·劳动美”宣传教育,劳模工匠宣讲团巡回宣讲、“劳动我最美”短视频互动等活动深受职工好评。先后打造“莱州革命历史”“琅琊岭”“小草沟”“状元笔工匠”“华银创新”“尚伟大众创业”6个新时代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基地,产业工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信念更加坚定。
面向素质提升“主战场”,莱州市把职工技能提升作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金钥匙”,通过劳动竞赛和技能竞赛,充分激发广大产业工人的创新创造活力。近三年全市开展24个工种(专业)竞赛,参与职工3万余人,各级工会组织开展工程机械维修、机床加工等个工种的技能比赛,4万余名职工参与竞赛,发放竞赛奖金近万元。创建齐鲁技能大师和烟台优秀技师工作站各1处,16名职工荣获“山东省新时代岗位建功劳动竞赛标兵个人”。将首席技师等“技能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分别纳入全市“招才引智”工作和市委人才培养计划,1名职工获评“齐鲁工匠”,12名一线工人荣获“烟台市首席技师”和“技术能手”称号。
先后确立36家产改试点单位
搭建先行先试“快车道”,莱州市采用全面试点、项目试点、市直部门试点相结合的方式,先后确立36家产改试点单位,各试点单位充分发挥“探路者”作用,让“产改”效应形成“繁星满天”“连点成片”效果。
供电公司大力推行“金种子”人才培养,优化创新发展通道,职工发明专利授权2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2项,项创新成果获奖;焦家金矿出台建立了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相衔接的《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目录及奖励标准》,激发职工创新创造热情,全力攻克生产瓶颈,年年产金突破10吨,成为全国第一大产金矿山。
结力工贸公司建立能人库,对每年命名表彰的各类能人实行入库管理,培养的14名“结力能人”,取得国家专利36项,研发新产品16个,其中金属团簇除醛材料、高强度永固绝热板等项目填补国内空白;华银公司改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薪酬制度,出台《技术进步奖励条例》,让职工更有干事创业劲头,产改试点以来取得国家专利10项,参与国家硬度标准的制定,改造老产品和开发新产品50余个,其中布洛维多级负荷硬度头、精准定位的硬度计转动头等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
扣紧职业培育“金链条”,出台《莱州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绘制新蓝图。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组织职业学校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烟台理工学校、烟台信息工程学校两所职业学校精准对接全市重点产业,加快培养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年组织各类培训2万多人次。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面推行“五单式”培训管理模式,搭建“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完成培训2.3人次,新增各类技能人才人。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近名学生经考核考察获得所培训项目的职业技能专项能力证书。
构筑权益保障“高架桥”,以工人文化宫和职工服务中心为阵地,倾力打造“公益乐学·职工家园”文化品牌,近三年举办各类讲座多课时,文体活动多场次,累计参与职工超2.2万人。积极推进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成立职工法律服务站,惠及职工2万余人。赠送职工补充医疗保险5.1万人次,赔付金额万元。开展送温暖活动,为97名困难职工发放救助金67万元。组织开展普惠活动35场次,惠及职工5万余人。实施助力乡村振兴“工友创业园培育提升”计划,带动1万多名农民工增收,全市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YMG全媒体记者钟嘉琳通讯员高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