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山东10月25日电今年以来,烟台市围绕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采取“加、减、乘、除”四大举措,勇于打破工作束缚、敢于突破困难瓶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加——以探索推行“党工委(管委会)+”为主线,加出了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更多模式。全市各开发区结合实际、围绕“党工委(管委会)+”进行探索尝试,形成“党工委(管委会)+公司、+基金、+协会”等多种模式,有效推动“双招双引”、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目前,各开发区从事“双招双引”和项目服务人员均超过1/2。在“党工委(管委会)+公司”方面,莱阳经济开发区推行“管委会+国有平台公司、+PPP项目公司、+民营公司”模式,成立瑞宝特建设工程、中盛企业管理2个国有平台公司,投资建设静脉产业园等3个项目,引进华霖医药、四维化工等26个项目,成为莱阳开发区产业聚集发展的有力引擎。在“党工委(管委会)+基金”方面,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建设业达基金谷,成立基金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基金产业发展破解建设资金瓶颈。今年以来,新增基金管理机构3家、新设基金6支,认缴规模累计亿元,成为产业发展的强大助力。在“党工委(管委会)+协会”方面,莱州经济开发区组建以30多家骨干企业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业协会,承担开发区管委与装备制造类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广泛开展“双招双引”。海阳经济开发区发挥毛衫产业优势,组建毛衫行业协会,推动打造毛衫创新园、设立海外贸易公司,形成海阳毛衫针织的“升级版”。
减——以加快制度创新、流程再造为抓手,减掉了开发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制约成本。从体制机制创新层面重塑办事流程、压减办事成本、提升服务效能,打造发展新高地。一方面,更好服务项目推进和企业开办新要求。各开发区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好”。其中,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实行“拿地即开工”,整合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实现45证合一和“不见面审批”,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办结。另一方面,更好适应烟台自贸片区建设新需要。结合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实际,第一时间将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将施工许可证核发改为即办件,全面推行“极简审批”,审批制度、窗口管理等申请材料压减22.9%。获批1个月来,市场主体开办数量达到同期2倍。
乘——以开展企业化经营为支撑,乘出了开发区发展要素整合的倍增效应。鼓励各开发区采取管委投资参股、政策扶持等方式,健全政企共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支持开发区内有实力企业建设管理运营“区中园”。一是引导骨干企业主动新建园区。龙口经济开发区利用辖区骨干企业优势,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在开发区内打造各具特色、活力十足的发展板块。其中,以道恩集团为主体开发建设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发挥企业研发优势,深度开发新一代TPV系列产品和TPO系列制品,建成国内最大的改性塑料生产基地。二是招引先进企业主导运营园区。加强与国内具有园区运营经验的企业合作,引进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招远开发区引进德国贺利氏和山东鲁鑫机械全面负责“贺利氏——鲁鑫高科技产业园”规划建设、招商运营及管理,深度对接德国工业4.0,共同启动建设总占地亩的中德高科技产业园。三是整合中外资源共建园区。主动跟踪对接中韩两国战略对接和经贸合作,探索建立以产业链合作为核心的“两国双园”联动发展机制,成功获批中韩(烟台)产业园,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牟平经济开发区争取了国家级政策试点,获得一系列先行先试机遇。莱山开发区注重加强与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对接,依托意大利爱尔泰等26家欧洲企业,9月份挂牌成立中意产业园,成为莱山开发区发展的一大特色品牌。
除——以最大限度剥离社会事务为目标,除掉了与开发区主责主业不相称的事务负担。大力推进社会事务剥离,促进管委会瘦身强体、开发区回归本位,更好聚焦主责主业、轻装上阵。一是同级单向剥离。对部分省级开发区,采取将社会事务交由所在镇街的做法。莱州开发区将社会治理、民生保障、征地拆迁、基础设施管护、拆违拆临、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基层组织建设等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剥离至所在街道。二是上交下沉剥离。考虑国家级开发区社会事务职能更多、单向移交困难的实际,综合采用上交一部分、下沉一部分的办法综合解决。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上收、下沉”方式,剥离社会职能36项,其中“下沉”的社区治理、基层信访维稳等31项职能由镇街按照属地原则承担。三是剥离代管乡镇。4个试点开发区全面剥离农业农村比例较高的代管乡镇,系统性解决社会事务过多等问题。招远经济开发区原代管的温泉街道、大秦家街道,莱州开发区原代管的城港路街道、三山岛街道,龙口经济开发区原代管的龙港街道、东江街道,现已全部剥离。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的5个镇街也调整为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