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幽州薮奚养泽在哪儿
TUhjnbcbe - 2024/3/5 17:49:00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有那些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

「本文来源:联合日报」

姜山湿地□孙永传 柳海霞奚养泽今之地点奚养泽,亦作“貕养泽”“豯养泽”“豨养泽”,为古时大泽。最早见于《周礼·夏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其泽薮曰貕养。”
  《汉书·地理志》记载,九州各有一薮,奚养泽是其一。“东北曰幽州:其山曰医无闾,薮曰豯养,川曰河、泲,浸曰菑、时;其利鱼、盐;民一男三女;畜宜四扰,谷宜三种。”
  《汉书·琅琊郡》记载:“平昌、长广,有莱山莱王祠,奚养泽在西,秦地图曰剧清池,幽州薮。”
  唐《元和郡县志·莱州》记载:“奚养泽在县西北四十里,《周礼·职方氏》幽州其泽薮曰奚养……”
  宋朝乐史撰《太平寰宇记·卷之二十·河南道二十·莱州》记录:“莱州,东莱郡。今理掖县。禹贡青州之域……周之九州,又为幽州之境。”《职方氏》:“幽州其泽薮曰貕养。”奚养泽,在今莱阳县界。
  《太平寰宇记·卷之二十·河南道二十·莱州·莱阳县》记录:“奚养泽。汉地理志长广县西有奚养泽……故城在今县东五十里,有莱王山祠,奚养泽在西也。”
  清孙诒让《周礼正义·卷六十四》记载:云“豯养在长广”者,汉地理志云:“琅琊郡长广,奚养泽在西,秦地图曰剧清池,幽州薮。”
  康熙版《莱阳县志·疆域志》、民国二十四年重修的《莱阳县志》也说豨养泽在莱阳县境内。
  各种古籍,一脉相承,记载古幽州薮奚养泽位于长广、昌阳、莱阳境内。
  文献记载及考证,汉琅琊郡长广县辖区包括今莱西、莱阳、海阳部分地区。吕后七年(前年)立营陵侯刘泽为琅琊王,辖长广县,长广县治位于今烟台市海阳市发城镇。昌阳城历史上先后搬迁过3次,有4个城址。西汉初年,初置昌阳县,因在文登西南处的昌山(今回龙山)之阳而得名。西汉末年,昌阳城西迁至现在海阳南部的庶村南,在此设立盐官署,王莽时改称夙敬亭。西晋元康八年(年),昌阳城又北迁到了现在莱阳市照旺庄镇发坊村一带,因此地靠近富水河下游,屡遭洪水,曾反复增修。唐永徽元年(年)昌阳城被河水彻底毁坏,向北搬迁到了亭山下,即现在的莱阳老城处,仍称昌阳。昌阳县的范围相当于现在区划:东到乳山,与文登、牟平相偎;西到小沽河,与即墨、平度接壤;南与即墨、文登为邻;北境跨越栖霞南部,与蓬莱、龙口和莱州靠近。五代十国时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同光元年(年),为避其祖“囯昌”名讳,将昌阳改为莱阳,此后城址再未迁移。
  莱阳源自昌阳。莱阳县从设置到民国时期,一直辖今莱阳、莱西大部分地区。
  县治位置与朝代印证,奚养泽在今莱阳、莱西境内。
  关于奚养泽的具体位置,历来有三种主要说法:莱阳城东北、五龙口北、姜山湿地周边。现有证据表明,奚养泽位于姜山湿地周边。姜山湿地周边文献考证
  从文献记载、地理形状、河流分布及变迁、村庄名称及分布等方面看,姜山湿地周边符合奚养泽的特征。
  张梦鲤《莱阳修沽河堤碑记》记载:“莱之水称为民害者,大都有三:曰五龙,曰双山,曰沽河。五龙者,五水夹县治而南十余里至五龙合,则穿山排谷,石崖斗错,盘纡逼仄,以入于海。暴涨陡发,斯泛滥横流,五龙迤北吕疃等十余村,举受淹没,数年间盖一遇焉。双山里距邑治之西百余里。其地四周高阜,中独洼下,若盂底状。即雨泽称平,而流潦归聚,经夏秋不散,双山菽粟业已荡然无存矣。岁以为常。一则疏凿难施,一则堤防莫及,非所谓限于天格于地,而人力无可奈何者乎?”
  张梦鲤的籍贯是今夏格庄镇双山村,位于今天姜山湿地的西南。从此文中可以看出,“双山里四周高阜,中独洼下,雨泽称平,夏秋不散,岁以为常”,降雨时间频率岁以为常。由此判断,双山里周边接近沼泽的面貌。
  在姜山湿地东边,姜山镇有泽口集等9个“泽口”村庄,各种志书记载“村西原系一大沼泽”。《山东省莱西县地名志》记载了姜山镇泽口集村的村名来历:明初,宫氏由莱阳城迁来建村。村西原系一大沼泽,泽水以北河为吐口,东流注入五龙河,以此名村泽口。农历逢一、六赶集,故称泽口集。从泽口集村搬到于旺庄村的宫氏于清道光三年修的《宫氏族谱》有类似的记载。
  清同治版《即墨县志》及本市有关文献记载的“姜山大洼”河流水系变迁情况,证明“泽口村西原系一大沼泽”是有历史依据和地形依据的。
  当年的“姜山大洼”,包括今莱西市的姜山、夏格庄、店埠镇东南部及即墨市与莱西市这几个镇交界的涝洼地带。姜山大洼今属五沽河流域和五龙河流域。清代修建五沽河前,大洼南部没有泄洪渠道。修建五沽河后,也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修建幸福河,姜山湿地周边(大洼中部)的水才能往南排出。姜山镇东北部的水流主要从泽口村北入五龙河。
  据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记载:五沽河即五道泊河,城北六十里,源于五道泊,北流三都河,转西经辛庄、庞家庄、赵戈庄、刘家庄入大沽河。五道泊即今即墨市牛齐埠、大官庄、段村一带,原为低洼蓄涝地带,清乾隆时知县尤淑孝主持开挖沟渠,引五道泊积水入沽河,使涝洼地百余顷变为良田。为纪念此事,遂取“五道泊”与“沽河”之首字组合为“五沽河”,河名源此。
  姜山湿地至泽口一线的北边,凤凰岭、冯北山、绕岭、前保驾山从高到低俯冲而下,这一带东西之水全部向南汇入姜山大洼,并且没有向北的泄洪渠道。堤沟(今称双桥西沟)源出望城街道冯北山南麓,修建堤湾水库和产芝水库三分干之前,堤沟水注入姜山大洼,姜山大洼水位高时向东沿今嵯阳河注入五龙河。修建产芝水库三分干之后,双桥西沟水可被关闭的闸门向西调剂入堤湾水库,也可沿三分干入嵯阳河。
  姜山湿地至即墨华山一线,为丘陵、平原、平洼交错地带,雨水向南注入五沽河,向北注入姜山湿地和今嵯阳河。姜山湿地周边考古情况
  年9月,为探寻史书所载古奚养泽之所在,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莱西市博物馆,对莱西市姜山湿地及周边区域的平原、丘陵、盆地等小地形和遗址、墓葬等遗迹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通过调查发现,在莱西市南部前保驾山村以南、郝家寄马埠村以西、即墨市西瓦戈庄村以北,存在一处面向大沽河的簸箕形区域,东西长26千米、南北宽17千米,面积余平方千米。该地形区域内,整体地形趋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东北区域存在一处地势稍低的缺口,即是“泽口集”所在,现姜山湿地部分积水即通过人工干渠,向东过“泽口”,再经嵯阳河流向五龙河。南侧地势最低,即现五沽河流经区域,现姜山湿地部分积水通过人工干渠经五沽河,向西流向大沽河。
  考古队共在个地点进行了调查、勘探、测量。在实地测量的同时,结合数字高程图,采用分级设色的方法,用不同的颜色显示海拔高度的差异,从而宏观地观察区域地形变化。从渲染后的高程图,可以明显的看出簸箕形区域的界限,北界店埠-夏格庄-前保驾山,东界泽口集-郝家寄马埠-大河套,南界华山-西瓦戈庄-刘家庄一线,底部向西延伸,越过大沽河,姜山湿地在区域内靠东北处,东北角的开口为泽口集,属于东侧的五龙河流域。
  以上的地理区域内,经查阅历年来的考古资料及莱西市文物普查的数据,再经此次调查勘探,目前仅发现两处秦汉及秦汉以前的古代遗址:*土台遗址和东双山汉墓。两处遗址的地理位置,均位于区域内地势稍高的小岭地上。故初步推断,此地理区域内,秦汉及秦汉以前,少有人类在此居住生活。
  根据调查结果,五沽河中下游沿岸大部分地区高于河口不超过10米,在五沽河开通前、雨季大沽河水位上升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排水不畅,甚至是河水漫溢、倒灌;簸箕形区域内部其他位置,除少数基岩质丘陵和洼地与岭地结合部外,大部分高程不超过40米,易受雨季涨水影响;结合勘探结果,基本能确认域内低洼地区早期曾长时间积水,为一处面积较大的沼泽地,故部分区域能勘探到灰褐色的淤黏土。
  综合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奚养泽必定在莱西(莱阳)域内,而姜山大洼是莱西(莱阳)域内最符合奚养泽特征的地点:即姜山湿地周边的平方千米簸箕形区域应该是《汉书》九州九薮之奚养泽。
  中国历史上有九州之说,九州各有一薮。东汉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就详细记载了九州九薮。综合文献记载、调查走访及实地勘测等方面情况,《汉书》九州九薮之奚养泽应位于“姜山大洼”——今莱西市姜山湿地周边。

1
查看完整版本: 幽州薮奚养泽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