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密与洪洞大槐树移民 [复制链接]

1#

朱元璋雕像

洪洞大槐树今貌(刘好忠 摄)

高密市的很多村庄建立于明初,初建这些村庄的村民多是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徙而来。明初移民的故事在民间传得纷纷扬扬。近年兴起寻根热,许多人很想了解先祖为什么要从洪洞县迁来,是怎么来的。笔者查阅了大量史料,并与洪洞县文史部门进行了交流,理清了事情的原委。

据《元史》记载,元朝末年天灾频繁,数十年间,发生洪灾19次,蝗灾18次,兵荒马乱,战事连绵,积骸成丘,草莽弥望,许多地方人相食,人食蝗。到了明初,鲁、冀、豫、皖北、苏北等地十室九空,人丁鲜少,土地荒芜。

恢复生产、巩固政权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的当务之急。郑州知州苏琦、户部郎中刘九皋、国子监宋纳等人建议“移民垦荒”。朱元璋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决定从“人丁兴旺”的山西向地广人稀的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等地移民。

当天下“劫火燎空”的时候,山西省却风平浪静,粮食丰收,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外省难民纷纷涌入。洪武十四年,山西人口万,比河南、河北两省人口的总和还多。在山西的州府中,平阳府人口最稠,而在平阳府中,洪洞县的人口最多。洪洞县就板定为向外移民的大户。

洪洞百姓听说要迁往荒芜之地时,惊恐万状,怨声载道,但“四海之内皆王土”,皇命难违,抵触、逃避皆无济于事。官府为完成移民任务,威逼利诱,恩威并举,什么办法都用上了,老百姓依然不愿意迁走,于是就采取诱骗的办法。

据说官府到处张贴告示:不愿迁徙者3日内到广济寺旁大槐树下集合,愿迁徙者可在家等待。山西5府、3直隶州、16散州、79县的百姓拖家带口,日夜奔波赶到大槐树下,很快聚集了10万多人。大队官兵突然将人群包围起来,宣读圣旨:“大明皇帝敕命,凡来大槐树之下者,一律迁徙。”在场百姓惊呆了,醒悟过来明白受骗了。哭喊叫骂声乱成一片。官兵将骗来的百姓一个个捆绑起来,登记造册,强制押送上路。为防移民逃脱,在每人的脚趾上刻刀痕为记。传说刀痕代代遗传,至今移民后裔的小脚趾指甲都是复形的。

第一批受骗的百姓被押走之后,人们不敢再到大槐树下去了。官府便采取强硬措施,将移民指标摊派入户,强制迁出。一批批百姓被押解到大槐树下,办理迁移手续,发给凭照路费,然后移民扶老携幼,踏上漫漫迁徙路。

当然,山西移民从洪洞大槐树下出发这一说法的真实性值得商榷,毕竟在当时关山重重、道路阻塞的自然条件下,那么多地方的移民要全部集中到洪洞县的大槐树下,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必要的。但是,洪洞大槐树确是当时最大的移民“点行地”,对后来的历史影响特别大,移民后裔们自然也就乐于认同这样一个出发地了。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家喻户晓,传遍神州大地,以至于不少移民后裔只知道故乡在山西洪洞大槐树,而不知其先祖原籍在山西的什么地方。

洪武年间,山东接收移民共万,其中来自山西万。这些移民主要分布在济南府、东昌府、兖州府、莱州府、青州府的80余县,其中高密为接收移民较多的县之一。永乐年间山西又有几十万移民迁山东,遍及全省县。

移民到了荒无人烟的地方,白手起家,披荆斩棘,垦荒屯田,受尽千辛万苦建起了新家园,使田园掩翠,城垣生辉,人丁逐渐兴旺。移民屯田,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粮食充裕,官府税赋收入大增,国库盈实。洪武十四年,全国耕地总面积达万顷,其中一半是洪武元年至洪武十三年新开垦出来的。洪武二十六年,全国耕地面积猛增至多万顷,是洪武元年的4倍,人均占有耕地17亩。移民为社会发展稳定,经济繁荣富强作出了巨大贡献,功绩永彪史册。

数百年间,移民视洪洞大槐树为故乡,为亲人,口口相传那首大槐树的民谣。大槐树牵动着移民及其后裔对根的眷恋,也承载着移民及其后裔向其倾注的思亲爱乡之情。

据说大槐树曾经救过洪洞人的性命。辛亥革命时,袁世凯命卢永祥率军进攻山西革命军。卢军进平阳,在赵城肆意烧杀抢掠,可是到了洪洞县大槐树下,却纷纷下马拜祭,把在别处抢来的物品供奉于树下。原来,卢军士兵多是鲁、冀、豫籍,且是洪洞移民后裔,回到“老家”,亲情使然,不但秋毫无犯,还慷慨解囊。

洪洞人为标榜大槐树的功德,特意在树旁修建了一座碑楼,上书“御灾捍患”“荫庇群生”8个大字。

民国三年,在山东为官的洪洞人景大启等集资在大槐树旁也修建了一座碑亭,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精巧玲珑,镌刻着“古大槐树处”5个隶书字。碑亭南还建一牌坊,正面横额雕刻着“誉言嘉树”4字。

明初大移民,给移民造成了极大苦难与心灵创伤。但从积极的一面看,每一次移民,每一次迁徙都是民风民俗和民族血脉的大融合,是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大汇合,是生产技术及生产方式的大传播。

如洪洞移民来到高密,对民间艺术产生了一定影响。他们带来的剪纸艺术,与高密原有的剪纸艺术熔于一炉,形成独具特色的新的高密剪纸艺术,现在成为著名的高密民艺“四宝”之一。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大规模移民有过很多次,明初移民是其中的一个突出片段,尤其是与我们高密先民有着直接的关系。追溯这段移民史,令我们感慨万千,思潮奔涌,又获益良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