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在朝廷之外,刘渊、石勒等胡族势力已经慢慢壮大,战乱纷起,战况愈演愈烈,国家一步一步滑向万劫不复深渊里。
永嘉元年(公元年)二月,王弥率众在青、徐二州作乱,自称征东大将军,并攻杀了两个太守。太傅东海王司马越派鞠羡任东莱太守以平定王弥,但是兵败并为王弥所杀。
很遗憾,在我开始讲述晋末战乱的时候,率先出场的是一个晋人。
王弥,东莱(今山东莱州)人,西晋叛民首领。他本是世家子弟,其祖父王颀在晋武帝时期任汝南太守,而他也从小就颇有才干,并且博览群书。但他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年轻的时候,就在京城洛阳一带游侠。一个名为董仲道的隐士看了他的面相,跟他说:“你这个人,声如豺狼,目光如豹,一副好乱乐祸的样子。如果什么时候天下大乱了,你肯定不走士大夫一途。”
当时的京城洛阳,名士云集,像陆机兄弟这样文采飞扬又肯向权贵低头示好的才有机会出头,王弥明显不是那种口吐清谈言必玄理的人,自然很难得到当时士族大家的垂青,所以他的洛阳之行并不愉快。但是他在洛阳认识了一个人,那个人虽然年纪比王弥大很多,但是当时也很不得志,两个人因此成了忘年交。
后来,王弥放弃了在洛阳撞大运,选择回故乡东莱。这个人在九曲河滨为他饯行,流着泪对王弥说:“在洛阳,有人对我稍有了解,便称道并推荐我,但随即就有小人因此就向朝廷进谗言构陷我。其实,这些不但非我所愿,相反还会对我造成不利。我本无仕途之心,这一点只有您知道。恐怕我有一天会客死洛阳,今日一别,怕是难有再见之日了!”
这个人一番慷慨激昂之后便纵情饮酒,放声长啸,声音嘹亮,席中一同为王弥饯行的人禁不住纷纷落泪。
但是,这个人没有客死洛阳,两人也没有因此决别,而是再度相聚,并把西晋王朝搅了个天翻地覆。
永兴三年(年),东莱郡惤县县令刘柏根自称惤公,起兵叛乱。之前在讲述赵王司马伦篡位一节时,我曾经提到过当时盛行的一个宗教,天师道。刘伯根的叛乱也是天师道之祸,因为东莱一带是天师道的传播之地,刘伯根也是利用天师道的影响力组织起万余人,起兵反晋。唯恐天下不乱的王弥赶紧带上家中奴仆前去追随刘伯根,并被任命为长史。
刚开始,刘柏根进攻临淄取得了胜利,并逼得东海王的三弟、时任青州都督的司马略弃城而走。但没过多久,这群叛军就被王浚派来的军队击败(每次出场都能打羸),刘柏根也在战斗中被杀。逃脱出去的王弥啸聚一众乱民于海岛之上,但很快被兖州刺史苟晞的弟弟苟纯击败,于是带着余众逃到长广山为匪。
但是王弥并不甘心于当一名山贼,或者说,他是一名有着远大抱负的山贼。他本人很有谋略,每一次在出动抢劫之前,必定事先仔细制订计划,确保万无一失。而他的马上功夫也十分了得,开弓迅捷,膂力过人,当时青州一带的老百姓给他起了一个“飞豹”的外号。
在山里呆久了,王弥又慢慢积攒了一些实力,看准了西晋王朝已如风中之烛,他就择机出山发难了。
但是这一次他仍然没有能够翻起太大的风浪,这回击败他的,是任兖州刺史的苟晞本人。可是王弥虽然被击溃,却没有死,他还会再回来,并最终成为西晋王朝的掘墓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