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自古观览华不注第一楼原创侯林侯环齐鲁晚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便宜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济南园林六十家:七里铺望华楼:自古观览华不注第一楼

原创侯林侯环

济南作为自古以来的园林城市,美如罨画,然而,在历史的过程中却有不少园林湮灭无存,且府县志中亦无记载。许多年来,我们依据府县志和明清别集,深入发掘,索隐钩沉,写成《济南园林六十家》。今在风香历下推出,期与读者诸君共享。

此为读者最佳“打赏”也。今再推出另一郊区园林,名曰望华楼是也。。

高南村秋风席帽济南路

清代康熙雍正年间,济南有一观看鹊华烟雨、特别是观看华不注胜景的绝佳处,笔者认为,怕是不惟清代,这望华楼应该是自古以来观看华不注的最佳之处了。

望华楼为济南簪缨世族朱氏家族朱叙园先生之别业,其楼建在济南东郊七里铺(一名堡),其名称便是对着(观望)华不注而来。

其时,胶州画家、诗人高凤翰来济南参加乡试,往来奔波几十年考举人不中,几乎每一次来济都是住在他的好友朱叙园的望华楼上,因而,他写尽了在此楼观看华不注的万千风情。

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晚年又号南阜山人。清代莱州府胶州(今胶州市)人。清中叶“扬州八怪”之一,是清代山东绘画史上成就最大的画家。自康熙年间至雍正初年他亦如同蒲松龄般,八次乡试不中。雍正六年以举贤良方正科一等记名授安徽歙县县丞,署知县。乾隆元年()受两淮都转盐运使卢见曾案牵连入狱。此后他看透官场险恶,到扬州长寿庵居住,以卖文、卖字、卖画为生。著有《南阜山人诗集》。

高凤翰抒写望华楼的诗篇不一而足,我们先从《题禹鸿胪摹赵松雪鹊华秋色卷子后》一诗说起,该诗之中有句云:

我年二十踏省门,席帽秋风济南路。

每从驴背相低昂,点黛高吟郦生句。

在这首诗里,诗人说他自打二十岁那年来省城赶考,参加(每三年一次的)乡试,便席帽秋风、不辞辛苦地跋涉在家乡胶州至济南的漫长路途上。然而,只要踏进济南,看到美丽独特的华不注山,他就情绪大振,浑身的疲劳不快一扫而空,甚至骑在颠簸起伏的驴背上,也会高声吟唱着郦道元描写华不注的千古妙句。真的是知音难逢,千载其一也,于是,下面便有了他与望华楼的千古因缘美丽故事。

二环东路,今七里堡,已赫然成为商贸大市场也

朱叙园烟雨雅筑望华楼

济南人,众所周知,千佛山上有对华亭,高远寥廓,乃自古观览华不注之胜处,然其距离华不注较远,遇有隐晦或光线不好之天气,则效果大受影响。而望华楼不然,它距离华山甚为切近,且周围直至华不注间一片平畴,唯独此铺据高阜之上,视野开阔,一览无余,诚为观华不注古今一楼也。

出于对于华不注的深爱,于是高凤翰干脆放弃从西路黄冈进济南城的大道,而改道济南东路,以居住于望华楼上。其诗《题禹鸿胪摹赵松雪鹊华秋色卷子后》接下来说:

便从东道假居停,望华楼当七里铺(济南郭外村名,为朱叙园别业,予尝假馆于此)

日日开窗对美人,窈窕宜晴复宜雨。

练影横烟月最奇,真见银湾华不注。

真的是才华照人的大艺术家呀!你看他住进好友朱叙园七里铺的望华楼后,可以天天欣赏到鹊华之美景,他不说是面对青山,却说成是“日日开窗对美人”,而且“窈窕宜晴复宜雨”,看这诗情与想像力哟!把华不注比作“美人”,而自己“日日开窗”与她相对,她一峰独秀,美丽窈窕,且淡妆浓抹晴雨之际皆美不胜收,其实,将华不注比作美人,不自高南村始。康熙年间,大诗人王士禛便有此比。那一年,他从济南北郊进济南行经华鹊二峰之间,看到南来的泺水将两座山的山影倒映在水中,诗兴大发,写出了他最为诗人们称道且模仿的《归经鹊华二山间即目》诗:

隔水正望华不注,疑临玉镜窥烟鬟。

是耶非耶看不定,尹邢双照蛾眉弯。

鹊华二山倒映在水中,犹如古代美女在头上或额旁梳成美丽的环形发式——环形髻,这已经够美够炫的了,然而,诗人仍感到意犹未尽,拿什么来形容鹊华景致呢?此时诗人蓦然想到一个天下最美的比喻和拟人:尹、邢。原来尹邢是汉武帝最美丽也最宠幸的两个妃子尹夫人、邢夫人的并称,美不胜收的鹊华倒影呀,就像尹邢二位夫人双双在明镜中照着她们美丽的蛾眉一般。不同的是,因担心二位美人见面后由于彼此美貌而互生嫉妒,所以汉武帝有诏二人不得相见。这就是成语“尹邢避面”的来历。

所以说,高凤翰将华不注比作“美女”是有先例的,他的创造在于将自己写进去,且“日日开窗”看美女,你说有多陶醉!还有,他写出了另一个最萌的月夜华不注的意象:

练影横烟月最奇,真见银湾华不注。

闭上眼睛,想想,烟月朦胧,华不注如在烟水(银湾)之中,这奇异景象可不宛如仙境一般么!

真的不愧杰出的画家。

罕见如此精妙的描写!华不注之美,亦是望华楼之功,望华楼之美。

赵孟《鹊华秋色》图

朱崇典:望华楼里风雅主

然而,这望华楼主究竟是何方神仙?他何以会拥有如此绝佳的观景胜地望华楼?叙园是他的号,他的大名究竟是什么?

朱叙园乃清初济南豪门士族朱氏家族朱缃之第四子朱崇典(——)是也。何以见得?朱缃卒于康熙46年(),生前“有子无人:崇勋、崇道、宾理、翊典、端宙。”(王士禛《候补主事子青朱君墓志铭》)其长子朱崇勋、次子朱崇道《历城县志》有传,众所周知,其他三子则少为人知。据高凤翰《古诗寿朱叙园铭弟》“阿四生年当壬午,鼎盛春秋才廿五。当时我刚十九龄,初踏场门提桂斧”可知,朱叙园正是老四(阿四),亦即翊典是也,他生于康熙壬午亦即年,此年高凤翰19岁,第一次到济南来考举人。那么,这“老四”叙园的大名又是什么?

又据民国《续修历城县志》艺文考二,载有“朱崇典《望华楼印谱》(朱学猷乡试朱卷·履历)”。《望华楼印谱》,只能出自望华楼主。由此可知,望华楼主人朱叙园之大名,正朱崇典是也。朱崇典后人朱学猷的乡试朱卷(古人参加乡试要填写五六代的先人前辈),无意间向我们透露出望华楼主朱崇典的大名。

亦有论者以叙园、祐存为一人,非也,高凤翰并有《寿母篇并勗朱五弟祐存》诗,可知祐存实为老五瑞宙也。老五祐存大名为朱崇禧,乾隆42年尚在世。(参见张元《绿筠轩诗四卷》卷前“受业朱崇禧祐存、朱琦景韩编次”)

高凤翰与朱氏兄弟均有唱和,但与老四叙园关系最密,唱和最多,如《小诗代柬寄怀朱叙园病中》《古诗寿朱叙园铭弟》《为朱叙园画雨中荷花》《题画石赠朱叙园》《出浴归来作(时寓朱叙园之七里庄)》等。

最近,笔者从清钞本高凤翰《南阜山人诗集类稿》中,又有新的发现,这是高凤翰写于乾隆九年甲子()的《济南朱四弟叙园寄所辑望华楼印谱索题,为赋长句》,此为高氏又一望华楼诗,十分珍贵,兹照录于后:

对华楼当七里铺(济南东关外近村,朱氏别业也),照黛苍堆华不注。

入楼山可一窗青。靉靆云光树里度。

当年潇洒古仙人,散发徜徉对云树。

图书万卷杂鼎钟,赤蝌金螭閟无数。

我来作客三十年,楼上元龙人已去。

小侯阿四亦佳人,嗜古真堪续武库。

有时发箧光怪腾,手弄红泥自罗布。

擅场兼复探锋端,惨淡尤能通其故(叙园即工篆印)。

裒然两世谱集成,寄我山中托情愫。

撾门有客到黄昏,径破荒苔踏花雾。

草堂呼上读书灯,开椷静对如相语。

我亦平生耽印人,老病荒唐渐屏去。

感此呼儿复觅看,缠裹封题褫束素。

钜方细颗卧横床,惆怅无缘为君娱。

安得捃载过楼中,玩印同君画里住。

此诗不仅可证望华楼主乃朱家老四朱叙园朱崇典无疑,而且还含有多重信息;

其一,是望华楼之美。

诗人说,到得望华楼里,满眼满窗都是华不注苍翠的绿色;不惟如此,鹊华山间,还有云雾飘拂、绿树堆烟,一派烟雨迷离的迷人胜景。诗人前面的那首望华楼诗,主要写的是月夜华不注的景色,此诗则是白天日常的华不注,同样美不胜收。除了自然景致,诗人还写到此楼的文化气息,他说,不仅这些云树,是当年李白们所面对的;楼中还有“图书万卷杂鼎钟,赤蝌金螭閟无数”呀。这才是令文人雅士们最为兴奋的所在。因而诗人在最后说,他多么希望赏玩着这些印谱,重新回到望华楼这“画里住”啊!

今华不注水中山新景

其二,是朱崇典其人。

朱崇典并非纨绔子弟,他不仅嗜古通书画,而且尤精篆刻(“有时发箧光怪腾,手弄红泥自罗布。擅场兼复探锋端,惨淡尤能通其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不仅拥有极尽风雅的望华楼,他还与一部最为著名的作品相关,他是蒲松龄《聊斋志异》(殿春亭本)的缮写、编次者。

《聊斋志异》版本众多,而据蒲松龄原稿抄录的济南朱氏殿春亭钞本(已佚)无疑是最早的版本之一,之后,济南文士张希杰又据此本过录,为铸雪斋钞本,铸雪斋本卷末有署名殿春亭主人的校编后记。在蒲松龄原稿本现在仅存半部的情况下,这部钞本的重要性是不待言表的。

殿春亭主人究为何人,众说不一。据蒲松龄之孙蒲立德的《书聊斋志异济南朱刻卷后》(见《东谷文集》)一文:“右《志异》为卷若干,为篇若干,先大夫柳泉公所著。朱君佐臣、祐存两世叔编次,以谋梓行者也。”由此可知,所谓殿春亭主人也者,正朱缃四子朱崇典、五子朱崇禧是也。(可参见侯林、侯环文章《殿春亭主人究为何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